支气管胸膜瘘是非小细胞肺癌全肺切除术后的一项严重并发症。然而,迄今为止没有可靠的风险因素来预测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全肺切除后的支气管胸膜瘘(BPF)的发生。针对这种情况,来自上海同济大医院胸外科的陈昶教授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年6月18日的《胸外科年鉴》(AnnThoracSurg)杂志上。作者发现辅助化疗是术后发生BPF的主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和年龄≥70岁是次要危险因素。
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年至年接受全肺切除的例NSCLC患者。BPF的发生率通过Kaplan-Meier法进行估计。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发生BPF的独立危险因素,形成预测BPF的发病率的临床风险评估模型。
研究结果发现,BPF的发病率是4.4%(30/例)。三个因素是非小细胞肺癌全肺切除术后发生BPF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辅助治疗(HR为2.),糖尿病(HR为1.),年龄在70岁或以上(HR为1.)。根据主要危险因素(辅助化疗)2分和各次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年龄≥70岁)1分建立术后发生BPF的评分系统。例患者分为低风险组(得分0或1),中等风险组(得分2),和高风险组(得分≥3),全肺切除术后早期BPF的发生率分别为2.4%,18.2%和58.3%。
该研究发现,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通过这个模型可以估算出全肺切除术后非小细胞肺癌患发生BPF的风险,早期和晚期BPF是独立的。如果能在更多的研究中得到验证,这个模型将有助于选择需要术前进行干预(肠外营养,控制血糖水平,氧气治疗,并加强抗生素治疗)的患者。
原文信息:PMI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