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着一根长长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结直肠及肛门等部分,蜿蜒曲折,百转千回,横跨胸腹盆腔,贯穿人体主干道。正常情况下,每一部分都应该待在原来的位置上才能够各司其职,但有一些意外情况会打破这种平衡。
近日,记者从医院处获悉,该院成功为一名胃切除术后又患上食管癌的男性患者实施了食管外科界的“珠穆朗玛峰”术式——“结肠代食管”手术,即将食管肿瘤及残胃切除,另截取一段肠管移至胸腔作为管道,肠两端与颈段食管和小肠连接起来代替食管,从而完成整个消化道的重建工程,术后患者顺利康复出院。
难题:
原本可替代食管的胃之前手术切了大半
现在患食管癌怎么办?
患者唐叔(化名)今年66岁,他平时爱喝热茶,喜食腌制食品。几年前他曾因医院急诊行胃大部分切除术。不幸的是,今年年初,唐叔因进行性吞咽困难来中山六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胸中段食管肿物,经病理确诊为食管中分化鳞癌。食管外科、胸外科主任廖洪映教授团队为患者完善详尽的术前检查及准备,并邀请该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蔡建副主任医师会诊,共同商定手术方案。
廖洪映介绍到,对于大多数可以手术切除的食管癌患者来说,用胃代替食管是最常选择的术式,把胃做成细长条状,变成一根“管”,上拉到胸部和颈部的食管进行吻合,重建消化道,替代食管的作用,让食物直接经过胃进入到十二指肠里。但对于像唐叔一样经历过胃大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没有足够长度的胃来代替食管,“结肠代食管术”这个答案浮现了出来。
医术:“另辟蹊径”,重建消化道
诚然,“结肠代食管术确实存在一些问题,譬如手术操作复杂、吻合口多(通常4~5个吻合口)、易污染和术后并发症(包括移植结肠坏死、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结肠扭曲冗长等)发生率较高等。”廖洪映表示。但回结肠代食管也具备了独特优势,如抗返流、减少口腔异味、有足够长的移植肠段、保留大部分结肠以减少术后腹泻不适等。同时随着近些年动物实验研究、临床实践的积累以及手术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改进,结肠代食管重建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经过多番讨论与充分的术前评估,同时与患者进行了充分地沟通和交流。廖洪映团队联合蔡建团队共同为患者实施了“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回肠末端联合升结肠代食管顺蠕动间置吻合术+阑尾切除术+空肠营养管造瘘术”。
手术开始,廖洪映取右侧胸壁肋骨间隙作四个0.5-1厘米左右的小孔为手术切口。伴随着心脏规律地跳动和肺呼吸地起伏,医生们在电视胸腔镜下小心游离病变食管,并进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在胸腔复杂的器官解剖关系中,仅花40分钟将整段胸腔食管游离完毕,紧接着蔡建在腹腔镜辅助下截取回肠末端及升结肠,此时,小心保留中结肠动脉作为供血血管非常关键。蔡建指出,因患者既往有胃溃疡穿孔病史,腹腔脏器出现重度粘连,手术难度和风险进一步增加。但在谨慎细致操作下,腹腔脏器之间的关系一步步柳暗花明,随后廖洪映用最快速度将回肠末端及升结肠通过原食管床上提至颈部与食管残端吻合,升结肠与空肠作Roux-en-Y式(两段肠管之间特殊的吻合方式,可有效防止术后胆汁返流引起的反酸等不适)吻合,近端回肠与横结肠吻合,看到颈部及腹部数个吻合口通畅的血供和蠕动良好的肠管,“结肠代食管”手术圆满成功,手术台上台下的医生护士露出紧张战斗后成功的喜悦。手术历时6个多小时,过程艰辛但很顺利。
术后一周,唐叔复查上消化道造影,各吻合口通畅愈合良好,术后至今定期随访,吻合口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良好,无明显返流及口腔异味等不适。
医生支招:防范食管癌要做到这些!
廖洪映提醒:食管癌最常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若进食时出现吞咽困难,并且症状逐渐加重,伴有体重下降、胸痛等不适,需高度警惕食管肿瘤,特别是在有肿瘤家族史、日常爱吃烫食、腌制食品的情况下,医院就诊,必要时行胃肠镜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提高肿瘤治愈率关键之一是早诊早治,勿因一时疏忽而耽误最佳手术治疗时期。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梁超仪通讯员: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梁超仪通讯员:通讯员简文杨、戴希安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吴婉虹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