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呼吸团队医学界呼吸频道收录于话题#东方呼吸联盟9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东方呼吸联盟》,带您共探精彩病例~
一、病例特点
中年女性,确诊胸腺瘤2年,1月前复查肿瘤复发,外院行“左侧胸膜剥脱术+左肺下叶切除术后+左侧膈肌修补术”,术后出现支气管胸膜瘘、左侧脓胸、肺部感染,给予支气管镜下凡士林纱条封堵瘘口,后病情一度好转,随后出现手术残端瘘,经硬镜置入硅酮支架封堵失败后改用凡士林纱布封堵,并植入气管金属支架预防凡士林纱布封堵移位,后病情好转,成功拔除胸管。
二、病例简历
一般情况:患者,女性,52岁,退休。
主诉:确诊胸腺瘤2年,术后咳嗽、气促1月。
简要病史:患者2年前体检发现前纵隔占位,于外院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提示“恶性胸腺瘤”,术后予辅助放疗治疗,规律随访。1月前因随访复查胸部CT提示“左侧胸膜结节增大”,考虑肿瘤复发,后于外院行“左侧胸膜剥脱术+左肺下叶切除术+左侧膈肌修补术”。术后患者间断咳嗽、咳少量白黏痰,活动后气促,持续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给予泰能等抗感染、辅助对症止咳等治疗,但患者症状无好转,并出现胸腔冲洗时呛咳出胸水样物质,水封瓶内可见持续气泡溢出,每日*色浑浊液体引流量约-ml,无发热,无畏冷、寒战,无咯血。
目前仍持续引流中,今为进一步诊治,就诊我院,门诊拟“支气管胸膜瘘、胸腔积液伴感染可能”收治入院。
既往史:患者20余年前甲状腺结节手术、子宫肌瘤手术史,否认既往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哮喘等慢性病史。
查体:T36.5℃,BP/77mmHg,R20次/分,神清,精神可,对答流利,气促,口唇无紫绀,气管左偏。左胸壁可见两根胸腔闭式引流管,水封瓶引流通畅,瓶内见淡红色浑浊液体及气泡逸出,左下肺叩诊浊音,左上肺部分叩诊鼓音,左侧呼吸音减低,右肺呼吸音粗,左上肺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双肺未闻及干啰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初步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5./L,中性粒细胞绝对数4./L,红细胞计数3./L,血红蛋白测定.0g/L,血小板计数/L;C反应蛋白86.67mg/L;降钙素原0.mg/L,D-二聚体3.mg/L;生化示:总蛋白63.50g/L,白蛋白31.81g/L,余未见异常;B型钠尿肽前体.ng/L,肿瘤指标未见异常;胸水常规:细胞数18106/L,PH7.03,中性粒细胞89%,胸水生化:腺苷酸脱氨酶20.0U/L,乳酸脱氢酶U/L,氯.8mmol/L,微量白蛋白30.3g/L,总蛋白42g/L,葡萄糖3.02mmol/L;心电图: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心脏超声检查,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胸部(CT平扫):1.左肺术后观,左侧胸腔内积气、积液;2.右肺中叶及下叶纤维灶;3.左侧第3肋骨折后改变,左侧第7、8肋骨折。
基线CT(-02-03)
初步诊断:1.左侧支气管胸膜瘘,左侧脓胸,左侧气胸,肺部感染2.胸腺瘤术后复发3.左下肺切除术后4.左侧胸膜剥脱术后5.低蛋白血症6.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入院后行支气管镜检查(-02-04):术中见左侧固有上叶黏膜光滑,管腔稍狭窄,舌段管腔狭窄,左肺下叶可见手术残端。后分别经胸腔两根引流管内注入美兰,上方引流管注入顺利,下方引流管注入困难。
注入后,可见左下叶手术残端见少量美兰漏出,左上叶后段见少许美兰漏出,根据CT阅片经左上叶下舌段进入,后可见一瘘口大小约6mm,奥林巴斯P支气管镜可通过瘘口进入胸腔窥见引流管及胸腔美兰液体。
后予左舌段支气管予凡士林纱条填塞,并经支气管镜工作孔道注入护固莱士封堵左上叶后段。术顺,术毕患者水封瓶内液柱波动减少,气泡逸出明显减少。
(-02-04支气管镜检查)
患者左侧支气管胸膜瘘经封堵后,左侧水封瓶内气体引流明显减少,胸腔冲洗时无呛咳。后继续美罗培南抗感染,每日胸腔冲洗引流,每日胸腔引流量约-ml,均为*色浑浊液体,无臭味,水封瓶内偶有气泡逸出。封堵术后2周(-02-18)患者再次出现胸腔冲洗时呛咳,咳出*色胸水样物质,并且水封瓶内气泡突然增多,患者讲话交谈时都可见大量气泡逸出。
急予复查胸部CT(-02-18)提示左上叶舌段支气管胸膜瘘瘘口与前大致相仿,左下叶手术残端瘘。
遂再次复查支气管镜(-02-19),镜下可见舌段支气管凡士林纱条填塞位置良好,左肺下叶手术残端黏膜菲薄,局部附有坏死物,可见瘘口,直径约3mm,周围黏膜充血水肿。考虑患者左下叶手术全切,局部手术残端瘘口周围黏膜菲薄,即将进展为大瘘口,内镜下介入治疗可能难以获得满意疗效,建议患者家属优先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02-18胸部CT)
(-02-19支气管镜检查)
经胸外科会诊,考虑外科手术风险大且可能再次出现残端瘘,建议内科介入治疗,后经患者及家属协商后拟予封堵器封堵左侧支气管瘘口。由于该例患者多发支气管胸膜瘘,且残存左上肺较多瘘口,剩余左肺功能很小,故考虑行左主支气管封堵。(-02-24)行硬质支气管镜检查,拟放置Y型硅酮支架(左主支气管端缝合)封堵左主支气管。
术中见左肺舌段支气管管腔可见凡士林纱条填塞位置良好;左下叶手术残端瘘口较前增大,直径约5mm,随后经硬镜于左主支气管置入一盲端硅酮支架,拟封堵左主支气管,但硅酮支架释放及膨胀欠佳,反复尝试2次后均无法达到临床满意效果,后取出封堵硅酮支架,经硬镜置入2块凡士林纱布(10mm10mm)封堵填塞左主支气管,并置入气管金属裸支架1枚(16mm60mm0.22mm)防止填塞纱布移位。术后观察水封瓶停止气泡溢出。
(-02-24支气管镜检查)
经支气管镜下封堵瘘口后,继续抗感染及胸腔冲洗引流,患者呛咳症状好转,无气促,引流液逐渐由浑浊转清亮,水封瓶内无气泡逸出,(-03-15复查胸部CT提示左上肺不张,左上叶舌段支气管胸膜瘘瘘口与前大致相仿,左下叶手术残端瘘口闭合)。后拔除左侧胸腔引流管,患者好转出院。
(-03-15胸部CT)
三、提问与回答
1
什么是支气管胸膜瘘?瘘口大小如何界定?
支气管胸膜瘘:指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形成瘘,两者相互连通。瘘口位于段或以上支气管为中央型支气管瘘,位于段以下支气管为外周型支气管瘘。病因多为术后支气管残端瘘或术后肺组织缝合处瘘等;难治性气胸、肺脓肿及肺结核、肺大疱等所造成的瘘也属于此类,常为周围型。根据瘘口大小,临床常分为两种,即大瘘口和小瘘口。大瘘口∶一般认为瘘口直径≥0.5cm,称为大瘘口,也有学者将其定义为瘘口直径≥0.3cm。
大瘘口常为中央型,愈合较困难,常需外科治疗。部分病例可能通过气管镜介入治疗痊愈,但多数为姑息性介入治疗(尤其是当瘘口>0.5cm时)。
小瘘口:指瘘口<0.5cm或0.3cm,小瘘口可为中央型或周围型[1]。
2
支气管胸膜瘘临床处理流程有哪些?
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基本流程包括∶(1)首先针对病因或诱因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粗的胸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治疗等。(2)瘘口评估∶主要采用胸部CT影像结合支气管镜检查,对瘘口的位置、大小等进行详细检查,评估责任引流支气管。(3)全身情况评估包括重要脏器功能、营养状况等,以了解患者能耐受何种有创治疗。(4)术前多学科讨论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建议包括呼吸内科、胸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参与讨论,评估采用内科介入治疗或外科治疗。一般来说,外科手术治疗(包括胸腔镜)主要适用于大于5mm的瘘口或经内科介入治疗无效者。(5)介入治疗:可分为封堵剂及封堵器两类。封堵剂包括自体血、凝血酶、纤维蛋白胶、OB胶等,适合于瘘口直径小于3~5mm者。临床采用封堵剂封堵的成功率为82.4%[2],若失败可改用封堵器。封堵器主要有支气管塞、单向活瓣、填塞球囊、膨胀海绵、油性纱条等,常用于瘘口直径大于3~5mm者。大部分介入治疗经支气管腔进行,有时可结合内科胸腔镜从脏层胸膜侧进行封堵。(6)外科治疗:主要方法包括残端直接关闭、带血管蒂的软组织瓣(如心包和胸肌等)覆盖支气管残端、肺切除、外科胸腔镜治疗和(或)胸廓改形术等。
3
支气管胸膜瘘如何进行责任引流支气管定位?
责任引流支气管是指通向胸膜瘘口所属的肺叶或肺段的支气管。中央型支气管瘘的定位较为容易,大瘘口甚至可经常规薄层CT就可发现,但更直接和准确的方法是气管镜检查,大部分可以快速找到瘘口。外周型支气管瘘定位相对较难,较常用的定位方法包括经支气管镜球囊探查、经支气管镜呼气末CO2探查、肺侧支/旁路通气评估系统(Chartis系统)等方法等[3],此外还有同位素法[4]、支气管碘造影[5]、经支气管镜注氦定位法[6]、经支气管镜注亚甲蓝法[7]、经支气管镜注氧法[8]、4DCT胸腔造影定位[9]责任引流支气管。其中经支气管镜球囊探查已累积了较丰富的经验,该方法因简便、有效、经济、安全等优点而更具实用性,即便在机械通气情况下也可安全地使用小球囊进行引流支气管探查。国内专家建议首选球囊探查法定位责任引流支气管。如果球囊探查失败,则使用经支气管镜呼气末CO2探查作为进一步的探查手段[3]。绝大多数难治性气胸责任引流支气管可经这两种方法明确定位。该例患者虽为周围型支气管胸膜瘘,但通过术前阅片,术中通过胸腔内注射美兰,也很快探查到瘘口,不但经济实惠,也很便捷,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方法。
参考资料:
[1]曾奕明.支气管瘘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35(6):-.
[2]曾奕明,洪敏俐,张华平,等.球囊探查加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9,32:-.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学组.选择性支气管封堵术治疗难治性气胸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4(5):-.
[4]MarkJB,McDougallIR.Diagnosisandlocalizationofbronchopulmonaryairleaksusingventilationscintigraphy[J].Chest,,(2):-.
[5]SarkarP,PatelN,ChusidJ,etal.Theroleo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