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广州呼研所),广州医院(以下简称“广医附一院”)胸外科主任何建行教授接诊了一位同行患者张女士。
9个月前,张女士通过胸部CT体检发现了右上肺有2个磨玻璃样结节,大小约5毫米。出于医生的敏感性,她查阅了相关的文章,得知这类结节观察5-6年后最终会发展成浸润性癌。她也咨询了胸外科朋友,得到的答复是建议观察,暂不用手术治疗。观察期间,她尝试了口服抗生素1个月,观察结节是否会缩小,但无奈复查CT显示结节丝毫无缩小迹象,只能继续观察。
红色箭头所指示:右上肺两个磨玻璃结节
后来,经历了几位同事因为肺癌晚期不幸离世,她又开始担忧了起来。经过深思熟虑并与家人商量后,她决定早点切除,免除后患,为此她特地从外地赶来广医附一院,希望何建行教授能主刀手术。
身有肺结节,酿心病
何建行教授在门诊接诊了张女士,仔细阅读她的胸部CT片后发现,在右上肺靠纵膈胸膜气管右后方确实有两个小结节,性质是纯磨玻璃样,无胸膜牵拉征。但最后,他诚恳地告诉她暂时不建议手术,继续观察。
右肺结节三维重建图
面对同样的“不手术,继续观察”建议,张女士表示,自己作为医生,如果面对这种情况,她也会很诚恳地建议患者继续观察。但正因为自己是呼吸内科医生,见过太多的肺癌患者,所以才担心会发展成晚期肺癌,不想冒风险。
“自从发现自己身上有肺结节,感觉就像装了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引爆,发展成浸润性癌。在事业上,我也因为肺结节瞻前顾后,万一这两个结节发展到恶性不可控制,就算取得再大的成功也不值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彻底切掉它们,我在事业上才能放开心情更加拼搏,更上一层楼。”她说。
经过20分钟的交谈,何建行教授发现肺小结节对她心理上造成的压力已远超对她身体上所造成的压力,方才答应做手术,希望去掉她的一大心病。
经过2天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后,术前主管医生再次与她沟通确认,表示结节位置靠近纵膈胸膜,无法采用传统CT穿刺引导定位,而且周围没有支气管相通,连先进的电磁导航支气管镜都无法准确定位,在术中有可能因找不到结节而无法准确切除,或有可能切除肺段甚至整个右上肺叶。
面对手术风险,她都用坚决的态度答应了,因为这块“石头”在她心中实在沉重,太想早日拿掉了。
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治其身
手术如期进行,术中使用非插管静脉自主呼吸麻醉,单孔切口2.5厘米进行手术。何建行教授在裸眼3D胸腔镜下,根据术前CT显示结节的位置精确计算出结节在肺内的实际位置,准确而快速地找到2个结节:一个肺原位腺癌,一个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并成功地切了下来。
术后,张女士很快清醒,无留置管道,当天可下床活动,正常饮食。当得知手术结果达到了预期,“不定时炸弹”已被成功拆除时,她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也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为家庭、为工作无忧前行。
对于这次“简单”而快速的手术体验,她表示,自己也没料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手术后基本没什么痛苦。这趟广州之行没白来。
何建行教授指出,肺小结节病人现在很多,8毫米以下结节可以随访观察。如果患者心理负担重,成为心病,且手术意愿强烈,也可以通过创伤最小的Tubeless技术切除。
编辑|任君飞责编|黎晓心
来源
南山呼吸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