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多美滋到底是不是惹人“伤心的奶粉”
2月15日,第59届柏林电影节上,影片《伤心的奶水》爆冷获最佳影片金熊奖。对此,不少友跟帖戏谑:“三鹿拍的?在中国应译作《伤心的奶粉》才对!”看来,三鹿之后,中国人多少有些谈“奶粉”色变的意思。而残酷的现实,又一次次无情地烙下更多关于奶粉的伤心记忆。当然,随着三鹿的破产,三聚氰胺之“三鹿印象”,或许会慢慢淡漠。但让人悲愤的是,几乎在“逐‘鹿’”的同时,继位者已鱼贯而出——《伤心的奶粉》第二季、第三季,仍在悲情上演。多美滋无疑应是近日一个关注的焦点。据悉,截至2月14日下午,疑因食用多美滋奶粉致肾结石的婴幼儿已达81人。国家质监总局日前已接手多美滋奶粉调查。(2月14日《南方》)而多美滋对外事务总监蒲家彬却表示:“过几天检验报告出来,谣言就会不攻自破。”这或许是他们单方面的乐观预期,抑或是一种自欺自慰的故作姿态。因为在三鹿阴影之下,自多美滋卷入“结石门”之日起,想全身而退,几乎是一种奢望和幻想。即使消费者自发采取“疑罪从有”心理,对多美滋,敬而远之。这也不是他们的错。这可看作部分家长在“后三聚氰胺时代”对疑似问题奶粉的条件反射,只是近乎本能的规避风险的反应。因为,除了不买之外,他们实在不知怎样才能让家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免受伤害。毕竟,电视里为孩子做筛选检查的“排队长龙”,让人不由自主心生畏惧。确诊的“结石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喊、让人心碎的眼神,则更具“杀伤力”。任你铁石心肠也不忍直面如此场景。初为父母者,莫不对此黯然神伤,甚至成为惊弓之鸟。一罐奶粉,怎么就能变成如此可怖的东西,这背后纠结着多少待解的疑问?笼罩多美滋的“结石疑云”该如何驱散?相信,现在全中国所有关心此事的人,都在等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答复。而目前最大的困惑在于,上海质检局日前发布的一份专项检测调查报告。报告称,送检的多批次多美滋产品,全部未检出三聚氰胺。没检出三聚氰胺,是否就表明多美滋多次声明的“出厂产品经检验是合格的”一说成立呢?恐怕我们也不能据此就草率地下这样的结论。毕竟没检测出三聚氰胺,并不能拉直多美滋事件中蕴藏的所有问号:比如仅就三聚氰胺而言,有无可能是送检的产品刚好不含三聚氰胺,而有问题的产品又恰好没被送检;即使多美滋确实不含三聚氰胺,那会不会含有其他能导致结石的未知物质呢;因为三鹿,所以我们对“三聚”铭心刻骨,但会否因此而忽略其他致病因素?换言之,没有三聚氰胺是否代表奶粉就完全没问题呢;那么为何多个不同省市的疑似患儿身上的“共同选项”,均为“长期食用多美滋”;这些可怜的孩子,又将得到一个怎样的解释;在一些搜索引擎里,似乎也很难检索到最新的相关信息,这又不免让人联想到三鹿事件时的“百度屏蔽门”;多美滋11日声称“100%来源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牧场的进口奶源”,而次日则改口为“100%进口奶源”。这仅是简单的文字游戏,还是有着丰富的隐含信息……诸如此类的疑问,不胜枚举。何况,官方也承认目前食品监管还存有监管漏洞,检测也未必全面。所以,唯有对疑似问题奶粉,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体检扫描,不遗任何可能忽略的疑点,才能给公众一个信服的答案,彻底驱散笼罩在多美滋等奶粉身上的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