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细绳征、珠链征、咖啡豆征、双泡征、足球征、双壁征、十二指肠风向袋征、苹果核征、朝北征、拔塞钻征……本文为大家呈现消化系统的十大经典影像征象及对各个征象的解析,没有哪个不重要。
1.胃肠细绳征(胃肠线征、绳征、绞索现象)
左图:克罗恩病X线小肠钡剂灌肠,病变肠腔不规则狭窄(箭头),段壁僵硬,呈节段性分布;右图:CT横断面示小肠肠壁节段性增厚,肠腔狭窄(细白箭)
影像表现:在小肠钡剂检查中,小肠形成类似于粗糙棉线一样的细钡线。
征象解析:
胃肠道严重狭窄,导致内腔呈线样改变,胃肠细绳征经常作为内腔狭窄的一个术语,最初用于描述克罗恩病的可逆性狭窄。狭窄原因是由于严重溃疡引起易激和痉挛所致的不完全性梗阻,且可以发现狭窄与扩张交替。当狭窄主要由水肿和痉挛引起时,狭窄程度不是一致的;如小肠壁因纤维化而增厚,则肠腔的内径表现为一致变窄。黏膜被纤维坏死组织所替代,偶尔黏膜岛仍可被发现。
讨论:
胃肠细绳征己被证实为克罗恩病的特征性表现,最常出现在末段回肠。
早期克罗恩病的肠道异常包括粗绒毛征、皱襞增厚和阿弗他溃疡。沿着肠系膜缘的线样溃疡是小肠克罗恩病最重要的影像特征之一,溃疡平行于短缩的、凹入的或者僵直的肠系膜缘。相邻的肠系膜增厚和回缩,特别在有受侵肠段的连接处。胃肠细绳征的出现高度提示克罗恩病,但它也可在其他疾病中出现。
2.珠链征(串珠征)
图示小肠梗阻患者,左侧卧位。气泡(箭头)为环状皱壁间的气体潴留
影像表现:珠链征可见于小肠梗阻患者的立位或侧卧位腹部X线平片,由一些斜行或水平走向的小气泡排列构成,形似一串珍珠,因此称为珠链征。
征象解析:
串状排列的气泡代表显著扩张的积液的小肠闭襻内嵌在黏膜皱壁之间的气体影,X线摄影的半月效应使被液体围绕的气泡呈卵圆形或圆形。珠链征的形成取决于气休、积液的小肠襻和小肠蠕动亢进同时并存。
讨论: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X线平片对梗阻的存在、性质、部位、程度及可能原因的诊断有一定帮助。无论什么性质的肠梗阻,基本X线表现为肠腔胀气、气液平面。
急性机械性小肠梗阻典型的X线表现包括:小肠扩张积气;肠腔内积液形成多个液平面;胃及结肠内气体减少或消失。绞窄性肠梗阻由于小肠扭转、粘连带压迫等造成肠腔嵌闭,引起肠系膜及其血管发生狭窄,X线表现除了肠胀气和空气液面外,还可表现为闭襻形成。
肠管部分性嵌闭时,扩张的闭襻内因充气而透明,正中为折叠后相靠近的两端肠内壁形成的条状致密带,形如咖啡豆,称咖啡豆征。肠管完全性嵌闭时,因渗透增加,大量液体进入,在周围充气肠管的衬托下形成软组织肿块,称假肿瘤征。若闭襻内充液多而气体少时,嵌在粘膜皱襞之间的气体影在X线立位或侧卧位腹部X线平片上可为一串圆形或卵圆形的透光区,称为珠链征。
认识珠链征的重要性与小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有关。小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有腹部柔软、膨隆和肠鸣音亢进。然而,主要为液体充盈的小肠完全性梗阻患者,由于没有气体产生气过水声,因而小肠扩张可能不明显,肠鸣音可能正常或减弱,但立位或侧卧位腹部X线平片仍有可能显示珠链征。了解珠链征这一改要X线表现,有助于避免遗漏临床诊断困难的病例。
3.咖啡豆征(弯管征)
图示一例绞窄性性肠梗阻形似「咖啡豆」
影像表现:仰卧位腹部平片上表现为肠管透亮区形成类似咖啡豆样的形态。
征象解析:
咖啡豆征是乙状结肠扭转的经典X线表现,是因为乙状结肠闭襻积气扩张,肠管的内侧壁并列形成咖啡豆征的裂隙,而扩张肠管的侧壁形成咖啡豆征的外侧壁。
讨论:
咖啡豆征可以用来描述小肠闭襻型梗阻,但更多用于描述乙状结肠的闭襻型梗阻。假如仰卧位腹部平片不能明确诊断时,行单纯的钡剂灌肠检查,在扭转的部位会出现钡柱突然中断,而呈鸟嘴样或鸟嘴征。但钡剂强制性通过扭转部位可能会导致穿孔或使不完全梗阻转变成完全梗阻。当患者出现肠缺血或肠穿孔时,不能行钡剂灌肠检查,而应立即行手术治疗。
另一些因素可以在X线片上形成类似乙状结肠扭转的征象。结肠扩张并形成肿块样影而没有梗阻点时表现为假性梗阻,常继发于长期使用腹痛药或缓泻药后患者。直肠内有气体,通常会提示假性梗阻而不是乙状结肠扭转。可用2种投照体位来论证:右侧卧位或俯卧侧位,明确区分假性梗阻和乙状结肠扭转需要钡剂灌肠检查。
扩张冗余的横结肠会有类似乙状结肠扭转的征象,但它的特征是腹部结肠向头部延伸形成U形,而并非起源于盆腔。盲肠扭转很少误诊为乙状结肠扭转,尽管两者都有结肠形成的朝向上腹部的扩张肠襻,但盲肠扭转仅只有1个气-液平面,而乙状结肠扭转可以有2个气-液平面。
4.双泡征
图示男婴,14天,CT上可见「双泡征」(箭),肠系膜上动、静脉排列正常
影像表现:腹部X线平片上表现为上腹部出现2个含气囊腔样结构,分别位于左上和中线右侧略偏下,立位可见液气平面,远端无充气或仅有少量充气。该征象还可见于上消化道钡剂或超声检查。
征象解析:
双泡征是新生儿或婴儿十二指肠梗阻的特异性表现。十二指肠梗阻时,梗阻近端的十二指肠和胃呈进行性积气、积液并扩张,形成所谓的双泡征。
讨论:
双泡征多见于十二指肠闭锁,也可见于十二指肠狭窄、环状胰腺或肠旋转不良等。根据双泡征及其伴随征象可大体判断梗阻的程度及原因,若双泡较大且远端充气,则提示十二指肠完全梗阻(十二指肠闭锁);双泡较小且远端有或多或少的充气,则多为不全梗阻(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狭窄、环状胰腺等)。
另外,当不全性梗阻因气体未进入梗阻远端或梗阻远端少量充气被肠壁吸收,可表现为单纯的双泡征。另一方面,当双泡征远端肠管充气时,并不能排除完全梗阻的可能,因十二指肠闭锁合并胆管发育异常时,梗阻近端气体可通过异常胆管进人梗阻远端。因此,在判断十二指肠梗阻程度时,不能依赖于梗阻远端有无充气。而应全面观察,综合分析,必要时行钡剂或超声检查。
5.足球征(橄榄球征、气顶征)
在仰卧位腹部X线平片上,可见一个大的卵圆形透光影像,形似足球(橄榄球)
征象解析:
此征象多见于婴儿自发性或医源性胃肠道穿孔所致的气腹,名为橄榄球征似更为妥当。球的长轴从头侧向尾侧,呈钝圆形。卵圆形的透光影代表了腹膜腔内的大量气体,在仰卧位时,这些游离的气体聚集在腹腔内脏的前方与前腹壁的壁腹膜之间产生一个形似橄榄球的外观。
讨论:
聚集在腹腔内的游离气体足够多时,才能在仰卧位腹平片上看到的大的卵圆形透光区,形似橄榄球,代表腹膜腔内聚集大量气体,称为足球征或橄榄球征。一般多见于婴儿或新生儿,成年人或青少年少见。导致气腹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在出现足球征的气腹患儿中,绝大多数是由于自发性或医源性的消化道穿孔所致。少数情况下,当只有少量气体位于肠腔外时,可不出现足球征,仅仅看到肠壁两侧或局部的透光区,这时需要侧卧位或侧位投照来进一步诊断。6.双壁征
图示气腹衬托下肠道外壁也可以清晰显示(红箭头)
影像表现:在仰卧位腹部X线平片上,胃肠道腔内气体显示内壁的同时,气腹可将胃肠道外壁显示出来。
征象解析:
正常情况下气体仅显示肠壁内腔表面的轮廓而不显示浆膜表面,胃肠道外壁的密度类似邻近腹腔的内容物。而当腹腔内有适量的自由气体存在时,这些自由气体更可能集中在肠撵间,因此可以见到肠管的外壁,这就是双壁征的典型表现。当肠腔充满液体,内壁不可见,只有外侧壁是可见时,表现为不典型的双壁征。
讨论:
气腹的出现常提示病变严重,是急诊观察中应引起注意的征象,故认识其在常规的腹部X线平片表现非常重要。气腹常见的病因学有4种:医源性、自发性、外伤性和其他各种原因。气腹临床表现不特异,有的根本没有症状,也有的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因此详细的病史对探明原因很重要。
研究表明,发现少量腹腔游离气体敏感的方法是腹部立位平片,能迅速发现膈下游离气体。对不能站立的患者,一种替代方法是左侧卧位,优质的侧卧位片与立位片一样,能发现1ml的腹腔游离气体。CT能发现1ml的游离气体,并帮助证实平片可疑的气腹。气腹有许多可能的平片表现,最普通的征象是右隔下游离气体,因为肝脏高密度轮廓的勾画使其表现比较明显。
双壁征有时能被邻近的肠襻干扰,因而在肠襻的内部也可出现相邻肠襻壁的轮廓,导致误诊为游离气体;腹部CT中少数剩余的增强剂覆盖在肠腔内表面也可增加肠壁密度形成假双壁征;在不明确的病例,可通过左侧卧位照片或腹部立位片来证实。
7.十二指肠风向袋征(晕轮征)
图示非常典型的十二指肠「晕轮征」
影像表现:十二指肠风向袋征见于口服钡剂上消化道造影。该征象包含一个充满钡剂的囊袋及其周围一圈边界光整的窄的透光线,充钡的囊袋完全位于十二指肠内,钡剂越过该囊袋到达十二指肠远端。
征象解析:
十二指肠风向袋征被认为是十二指肠腔内憩室的典型表现。它是由于胚胎期第7周时前肠腔上皮细胞吸收后正常十二指肠再通时发生异构后不完全再通所形成的,随着时间推移在肠管持续不断的蠕动下,该隔膜被动地逐渐延长,形成腔内憩室,并形成风向袋状结构。由于上消化道造影时形成憩室周围薄透光带,因此也有人称其为晕轮征。
讨论:
十二指肠腔内憩室是少见的发育异常,通常见于十二指肠降部。十二指肠腔内憩室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主要包括上腹部疼痛、恶心、腹胀等。通常在30岁以后出现症状,青少年患者需要与其他引起先天性梗阻的疾病进行鉴别。这些病变主要有腔内病变(如闭锁、狭窄,重复),以及腔外压迫(如环状胰腺、肠旋转不良伴有十二指肠索带等)或两者并存。
十二指肠腔内憩室的诊断主要依据上消化道造影。其主要表现类似一个风向袋吹向十二指肠。该影像表现具有特异性。当憩室被液体或其他物质充填,或造影时憩室内未被钡剂充盈时,其表现可能类似于带蒂息肉、乳膜下肿瘤或胆总管囊肿。
8.苹果核征(餐巾环征)
左图:在升结肠见狭窄段,扩张受限,粘膜僵硬、破坏;右图:吃剩的苹果核
男性,66岁,乙状结肠癌
影像表现:苹果核征是指在钡剂灌肠检查时出现结直肠局部狭窄,这个狭窄表现为两端呈肩状,中央的管腔狭窄,并有乳膜破坏,边缘不规整,形似被吃剩的苹果核。
征象解析:
癌肿沿肠壁环周浸润超过肠管周径的2/3时,可产生本征象。其两端为环堤形成的隆起边界,中央的管腔狭窄段为癌性溃疡所形成的癌性隧道。
讨论:
结直肠癌在双对比造影中可表现为斑块状、息肉状、半环状(或鞍状)、环状及毯状。苹果核征最常见于环状结直肠癌。在钡剂灌肠造影中环状结直肠癌表现为肠管的圆周状狭窄,与相对正常的肠段交界部界限清楚,形态僵硬,狭窄长度一般以3~6cm为多见,并有黏膜破坏,边缘呈大陆架状悬垂状。
管腔狭窄表现为苹果核征者以溃疡型癌多见,从病理学表现上看,构成苹果核征狭窄段两端为环堤形成的隆起边界,中央管腔狭窄段为癌性溃疡形成的癌性隧道。当浸润超过管腔周径的2/3时,就可引起管腔狭窄表现为苹果核征。当癌肿沿肠管形成环周浸润时,两侧的环堤则相互融合消失,中央形成癌性溃疡隧道,癌肿的两端则存留环堤,形成病灶两端的隆起边界。
环状结直肠癌(特别是乙状结肠癌)主要与憩室炎鉴别,在大多数憩室炎患者。狭窄段较光滑,边缘逐渐变细,黏膜皱襞存在:环状结直肠癌狭窄段更突然,边缘不光滑,呈大陆架状,黏膜皱襞消失。
9.朝北征
男性,43岁,乙状结肠扭转。仰卧位腹部X线平片显示明显扩张的乙状结肠(S)上缘到腹部最上方,横结肠(T)穿过扩张的乙状结肠(S),箭头为横结肠的下缘
影像表现:仰卧位腹部X线平片提示明显扩张的乙状结肠上升至腹部最上缘,位于横结肠的上方。
征象解析:
当患者仰卧时,肠腔内的气体聚集在横结肠,是结肠最靠近腹侧的一段。横结肠穿过正中线,把腹膜腔分为结肠系膜上、下半球。因此,横结肠被认为是腹部的赤道。正常情况下,乙状结肠被限制在南半球,尾部朝向横结肠(结肠系膜下)。在乙状结肠扭转时,可见乙状结肠的顶部向头侧移位或到赤道以北(结肠系膜上),称为朝北征。
讨论:
肠扭转是一段肠管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襻性肠梗阻,肠系膜过长,系膜根部附着处过窄、过松或粘连、挛缩等为肠扭转发病的解剖因素。乙状结肠和附属的肠系膜必须围绕着至少一个固定点旋转,这种旋转引起闭襻性肠梗阻及不同程度的动静脉供血不足。早期诊断迅速减压,可以阻止肠管的缺血和穿孔。
乙状结肠扭转的典型X线表现:卧位腹片见乙状结肠极度扩张,其肠管内径多在10~15cm,甚至可达20cm以上。肠皱襞因极度扩张而不能显示。扩大的乙状结肠弯曲呈马蹄形,马蹄的圆顶高达上腹或隔下两指向下直达盆腔,马蹄的中间为两肠内壁合并构成的直线形高密度影从中腹部直伸人盆腔,称集中线征。
10.拔塞钻征(螺纹征、螺旋征)
左图:立位;右图:卧位(女性,12岁,因腹痛、恶心呕吐一周,腹呈绞痛。腹痛时可扪及包块,呕吐物为胆汁,大便不成形。手术所证实为中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
影像表现:中肠扭转患者,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的正位和侧位片上,十二指肠升部及与其相邻的空肠呈螺旋状走行,形似拔塞钻。
征象解析:
小肠系膜为附着于腹后壁的较大的腹膜反折,空肠和回肠均由小肠系膜连于腹后壁。小肠系膜依次沿十二指肠空肠曲、腹部左上象限脊柱左侧、腹部右下象限回盲部呈斜行走行。前后位X线片上正常十二指肠水平部和升部越过脊柱至左侧,然后向上达十二指肠壶腹水平面。侧位X线片上十二指肠壶腹向后走行,降部向下走行,水平部向前走行,升部向上走行。
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时,十二指肠水平部、升部以及邻近空肠没有跨越中线而是向下走行,从而此段肠撵呈螺旋形,形成拔塞钻样表现,其近端十二指肠常常扩张。近来观点认为,十二指肠空肠曲未延伸至脊柱后方时也能形成拔塞钻样表现。除了十二指肠上部和降部外,中肠扭转可以累及整个小肠。
讨论:
肠旋转不良时,肠系膜根部变细。十二指肠空肠曲(Treitz韧带处)几乎总发生异位,最典型的部位是十二指肠空肠曲下降而异位至中线右前方。肠旋转不良最严重并发症是肠扭转。由于小肠系膜仅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有附着,当固定不良的十二指肠与上部空肠环绕肠系膜根部发生顺时针扭曲时,易形成中肠扭转。肠扭转多发生于新生儿,也可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
肠旋转不良的典型临床表现是胆汁性呕吐,因此出现胆汁性呕吐的婴幼儿应考虑到肠旋转不良的可能,立即进行影像学检查。新生儿肠旋转不良合并中肠扭转时,早期多表现为胆汁性呕吐、少便或无便,晚期甚至有血便。检查时多表现为脱水、营养不良、脐剑之间有固定性压痛、腹部不胀,初期往往无腹膜炎表现。
肠旋转异常首选检查方法通常是腹部X线平片,必要选择胃肠道造影检查。正位和侧位X线检查是显示十二指肠、空肠连接区位置的关键,在前后方向投影显示最清楚,患者采用仰卧左前斜位可以使对比剂充盈胃腔,然后患者旋转至俯卧右前斜位从而使对比剂流入十二指肠,侧位X线检查可以准确观察十二指肠的走行方向。
附: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
总论
与成像有关的特性:
1穿透性:成像基础
2荧光效应:透视
3感光效应:摄片基础
4电离效应:放疗基础
●X线成像原理三个基本条件:1X线穿透力;2被穿透组织必须存在密度、厚度差异;3成像介质
●成像原理和密度术语:用密度高、低来表达影像的白与黑。物质密度:取决于物质的性质,与其本身比重呈正比。人体密度:骨骼、软组织(含液体)、脂肪、气体四类影像密度:受物质密度及被照器官与组织的厚度影响。★自然(天然)对比:不同组织间存在天然的密度差别,未经修饰,X线通过该区域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人工对比:某些脏器内无明显组织密度差,为了显示该组织脏器,在其内注入高或低密度物质,使之与周围组织间形成对比(胃肠、血管造影、PTC)
★窗宽(WW)与窗位(WL):不同器官、组织其CT值变化范围不同,所显示部位CT值变化的范围叫窗宽,范围的中心点叫窗位。CT窗位(以某组织CT值为中心观察其细节结构)和窗宽(CRT图像上所包括16个灰阶的CT值范围)
★分辨率:空间分辨率(CT图像上所能显示的最小细节):指区分2个相邻物体最小距离的能力,用mm表示。密度分辨率(CT图像上所能显示图像的最小差别):指区分不同组织密度差异的能力,或称对比分辨率,用%来表示
T1弛豫时间:沿静磁场方向的纵向磁化恢复约2/3(63%)所需要的时间T2弛豫时间:由进动频率一致即相位一致至失相位所致丧失63%信号所需时间。★人体各种组织的T2弛豫要比T1弛豫快得多
重复时间(TR):在脉冲序列中,两次RF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称重复时间,简称TR。回波时间(TE)在脉冲序列中,从RF激励脉冲开始至获得回波的时间间隔称回波时间,简称TE。
●CT增强扫:指静脉注射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的扫。血管内注入碘剂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可能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
骨骼和肌肉系统
★骨质疏松:一定单位体积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但骨的有机成分和钙含量比例正常。★骨质软化: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骨质破坏: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骨膜增生: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引起的骨质增生。★骨质坏死: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叫死骨。★关节破坏:关节软骨及其下方的骨性关节面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侵犯、代替所致。★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许莫氏结节:髓核向椎体突出可于椎体上面或下面形成一圆形或半圆形骨质凹陷区,其边缘有硬化★骨膜反应:因骨膜受到刺激,骨膜内层的成骨细胞活动增加所产生的骨膜新生骨。★关节间隙:X线表现为两个骨性关节面之间的透亮间隙,包括关节软骨、潜在的关节腔以及少量滑液的投影。●关节肿胀:由于关节积液或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出血和炎症所致。●关节强直:分为骨性与纤维性两种。骨性强直是关节明显破坏后,关节骨端由骨组织所连接,纤维性强直关节间隙无骨小梁贯穿。●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
★问答:Colles骨折影像学表现:1桡骨远端距关节面2~3cm处骨折,骨折线常累及关节面;2骨折远端向背侧移位,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3常合并尺桡下关节半脱位及尺骨茎突骨折。
★问答: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脓性骨髓炎是由金*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以血行感染居多,临床表现为高热,患肢活动障碍,局部红肿等。病变侵犯区域广泛,感染可侵入关节(成年),儿童感染由于干骺软骨的阻档,一般不能侵入关节。X线表现1、两周内:(1)骨骼可无明显变化。(2)软组织改变:1肌间隙模糊或消失;2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3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近肌肉部分呈纵形排列,靠外侧者呈网状。2、两周后:(1)骨质破坏:干骺端松质骨显示骨质疏松,骨小梁模糊不清,形成多数分散不规则的骨质破坏区,有时可有病理性骨折;(2)骨膜新生及骨质增生:由于骨膜下脓肿的刺激而形成的修复作用,在皮质周围形成明显的骨膜新骨,呈一层较淡而不规则的致密影,其与骨干平行并与病变范围一致;(3)死骨形成:由于骨膜掀起及血栓性动脉炎,使骨质血液供应受阻,形成沿长轴的长条状死骨;(4)瘘道形成:病变后期脓肿穿透皮肤形成瘘管。CT:能好地显示病变,尤其能发现X线片不能显示的小破坏区和小的死骨(2分)。
★问答:长骨结核X线表现1、骨骺与干骺部出现跨越骺板的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破坏区,边缘锐利;2、破坏区内有时可见沙粒状小死骨,密度高,边缘模糊;3、邻近骨普遍有骨质疏松,当病变侵犯皮质时,穿透软组织形成窦道继发感染,可出现骨膜反应及骨质增生;4、好向关节发展,易形成窦道。
★骨肉瘤临床及病理:多见于青少年,男性较多,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段。主要变现为局部进行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肿瘤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影像学表现:1瘤骨:可见象牙样、棉絮样、针状致密瘤骨影;2骨质破坏: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界欠清;3骨膜反应及Codman三角;4软组织肿块。
★问答:成骨肉瘤的典型影像学表现以瘤骨形成为主。骨破坏区有致密不规则骨化影,骨膜增生明显,周围软组织内肿瘤骨分布,呈放射状骨针,与骨干垂直,恶性程度低,生长缓慢。[X线表现]较少见,绝大多数来自前列腺癌。多为多发性病灶。为高密度影,在骨松质内,呈斑片状或结节状,均匀一致,骨皮质多完整。
★问答: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良性
恶性
生长情况
生长缓慢,无转移
生长迅速,可有转移
局部骨变化
呈膨胀性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清晰,边缘锐利,骨皮质变薄、膨胀,保持其连续性
呈浸润性骨破坏,与正常骨界限模糊,
边缘不整,骨皮质不规则破坏与缺损,
可有肿瘤骨
骨膜新生骨
一般无骨膜增生,病理骨折后可有少量骨膜增生,无Codman三角
多出现不同形式的骨膜增生,可见Codman三角
周围软组织变化
不侵及邻近组织,但可引起压迫转移,多无软组织肿块影,如有肿块其边缘清楚
易侵入软组织形成肿块,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
★问答:小儿的骨折特点骺离骨折:儿童骨骺软骨不显影,固只表现为骺板、骺线增宽或骺与干骺端对位异常,亦可表现为骺与部分干骺端一并撕脱。青枝骨折: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固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性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扭曲。★简述成年人骨折和儿童骨折的异同点(1)相同点:均可表现为骨质断裂。
(2)不同点:由于儿童骨骺尚未与干骺端愈合,外力可经过骺板达干骺端而引起骨骼了,即骺离骨折。另外,儿童骨骼柔韧性较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仅表现为局部骨皮质和骨小梁的扭曲,而看不到骨折线,即青枝骨折。
呼吸系统
★肺野:充满气体的两肺在肺片上表现为均匀一致较为透明的区域称为肺野。★肺门:肺门影主要由肺动脉、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伴行支气管及肺静脉构成。上下部交接点形成一钝的夹角,称肺门角。★肺纹理: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主要是肺动脉分支。★肺实变:指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内的空气被病理性液体、细胞或组织所替代。★肺气肿:是终末细支气管以远的含气腔隙过度充气和异常扩大,可伴有或不伴有肺泡壁的破坏,分局限性和肺动脉栓塞又称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综合征。并发肺出血或坏死者作为肺梗死。★肺间质:支气管、A、V周围、肺泡间隔及脏层胸膜下结缔组织所组成的支架和间隙。即肺部除肺泡及肺泡壁以外的结构。★原发综合征:原发性肺结核(I型),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少数为成人。X线:典型表现呈“哑铃状”,包括:1原发浸润灶、2淋巴管炎、3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空洞:肺内病变组织液化坏死后经支气管引流排出后形成空洞。厚壁空洞3mm,薄壁空洞3mm。★空腔:肺内生理性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如肺大泡,含气支气管囊肿和囊状支气管扩张等。★结节与肿块:是病灶以结节或肿块为基本的病理形态。直径≦2cm的称结节,2cm的称肿块。
★空气支气管征:肺实质的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渗出,肺泡内的气体被渗出的液体、蛋白及细胞所替代,而形成实变,大片状影中有时可见其内充气的支气管影称为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气象,多见于大叶性肺炎。●气管环征:CT图象上见肿块包绕肺段或叶支气管形成的环状肿块,称气管环征,是中央型肺癌管外型的CT表现。
●胸部X线片上的反“S”征象:发生在右上叶支气管的肺癌,其肺门部肿块与右上叶不张连在一起而成,他们的下缘呈反S状。
★大叶性肺炎X线表现充血期:正常或表现为肺纹理增多,透亮度略低。实变期: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常按肺段、肺叶分布且以叶间裂为界,边界较清楚,出现“空气支气管征”。消散期X线:实变区的密度逐渐减低,呈大小不等、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阴影。
★肺结核影像学表现
(一)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综合征:原发灶+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典型表现为哑铃状双极现象,但少见。X线:原发病灶(0.5-2.0cm大小云絮状或大片状,病灶周围模糊)、淋巴管炎(一条或数条模糊的条索状致密影、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突出的正常轮廓的结节或肿块影)CT:易于显示原发病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叶肺段不张
(二)血行播散型结核X线表现1急性粟粒型肺结核:两肺弥漫性粟粒状结节影,呈大小、密度、分布一致的特点;愈合:吸收、纤维化、钙化;进展:融合成大片,形成空洞;2亚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系少量结核菌在较长时间内多次进入血流,播散至肺部;病灶呈大小不一,密度不一,分布不一的特点;3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灶大小、密度、分布不一;大部分病灶增殖,边界基本清晰
(三)继发性肺结核(III型)成年人结核中最常见(1)浸润性肺结核:多有外源性再感染结合菌或已静止的原发早重新活动所致。X线征象:1局限性斑片阴影:多见于两肺上叶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2大叶性干酪性肺炎:为一个肺段或肺叶呈大叶致密性实变,其内可见不规则的“虫蚀样”空洞,边缘模糊。3增殖性病变:呈斑点状阴影,边缘较清晰,排列成“梅花瓣”或“树芽”状阴影,为结核病的典型表现。4结核球:为圆形、椭圆形阴影,大小0.5~4cm不等,常见2~3cm,边缘清晰,轮廓光滑,偶有分叶,密度较高,内部常见斑点、层状或环状钙化;结核球周围常见的散在的纤维增殖性病灶,称“卫星灶”。5结核性空洞:空洞壁薄,壁内、外缘较光滑,空洞周围常有不同性质的卫星灶。6支气管播散病变:沿气管分布的斑片状阴影,呈腺泡排列,或相互融合成小片状阴影。7硬结钙化或索条影,示病灶愈合。(2)慢性空洞性肺结核X线和CT表现:1纤维空洞:上中肺野常见,壁厚,内壁光滑。2空洞周围改变:可见大片渗出和干酪病变,也可见不同程度的钙化和大量纤维粘连。3肺叶变形:病变肺叶收缩,患侧肺门上抬,肺纹理紊乱,呈垂柳状。4代偿性肺气肿。5胸膜肥厚及粘连。6纵膈向患侧移位。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中央型X线表现1.早期:局限气管腔内或管壁浸润:局限肺气肿、阻塞性肺炎。2.中晚期:1瘤体征象:肺门区肿块,支气管内软组织肿块,支气管梗阻与狭窄;2支气管阻塞的继发征象: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及支扩;3肺门及纵膈转移征象:肺门纵膈见到肿大淋巴结,与原发肿瘤一起形成肺门不规则形态肿块,膈神经受侵引起膈麻痹,出现矛盾运动。CT:1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变窄、闭塞;2肺门肿块,常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典型者呈“S”;3纵膈结构受侵,血管受压、移位、变窄、闭塞;4纵膈淋巴结增大、其他转移征象。
周围型肺癌X线:1.早期:瘤体直径≤3cm,且无远处转移。肺小腺癌:GGO或半实性结节。
2.中晚期:1瘤体征象:呈圆或椭圆形肿块,直径3-4cm多见,分叶征、毛刺征、小泡征,有空洞多为后壁空洞,内缘凹凸不平;2支气管阻塞继发征象;3临近胸膜受侵征象;4胸部转移征象:胸腔积液、胸膜增厚、肺内结节、肺门淋巴结肿大。CT:1分叶肿块(结节)、毛刺、胸膜凹陷征;2偏心厚壁空洞、空泡征与细支气管充气征;3增强扫:多呈中等以上强化;4常见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5肿瘤侵袭及转移征象。
★简述肺结核球和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鉴别。
周围型肺癌
肺结核球
部位
肺的任何部位
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
大小
不定
2cm
形态
不规则
圆或椭圆形
边缘
分叶、毛糙
多光滑
密度
多均匀,偶有坏死或钙化
常有钙化
胸膜
多有胸膜凹陷征
少有胸膜凹陷征
周围
无卫星灶
有卫星灶
远膈
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
肺门纵膈淋巴结钙化
动态
逐渐长大。倍增77~88天
一般不增大
循环系统
★心胸比率:心胸比率为心影最大横径与胸廓最大横径之比,是确定心脏有无增大的最简便的方法。●SAM征:即收缩期二尖瓣前向运动。系由于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时,左室流出道狭窄,收缩期左室流出道内血流速度异常增高所致。是判断肥厚型心肌病有无左室流出道梗阻的重要征象。
●左室增大的X线表现:1心尖向左下延伸;2相反搏动点上移;3左室段延长,向左扩展;4左前斜左室与脊柱重叠;5左侧位心后间隙消失。
★正常心影后前位
右心缘:上段—升主动脉、上腔静脉
下段—右心房
左心缘:上段—主动脉结
中段—肺动脉段
下段—左心室
★心影形态异常划分及常见疾病
心脏的形态横位心:见于短胖体形斜位心:见于适中体形垂位心:见于瘦长体形形态异常1.“二尖瓣”型:病理:右心负荷加重,右心室增大,心脏向左旋,主动脉重叠而变小。X线:主动脉结小,肺动脉段凸,心尖上翘呈“梨形”。常见于:ASD、VSD、PDA、MS、PH、肺心病
2.“主动脉”型:病理:左心负荷加重,左心室增大,心脏右旋。X线:主动脉结增宽;左室段延长,向左下移位扩大。心腰平直或凹陷。常见于:高心病、主动脉瓣疾病、心肌病。3.普大型心:全心扩大4.其它:“8”字形心,怪异形心。
★二尖瓣狭窄血液动力学改变:二尖瓣狭窄→左心房,肺静脉压力增高→肺小动脉痉挛收缩→肺小动脉内膜增生、管腔闭塞→肺动脉高压,增加右心负荷→X线表现:1肺淤血2左房增大,右室增大3肺动脉段凸出,右下肺动脉增粗4主动脉结、左心室不大或略小5心影呈“二尖瓣”型,轻-中度增大6二尖瓣区可见钙化影
★房间隔缺损血液动力学改变:血液自左心房→右心房分流→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血流量增加→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压轻度升高,重度肺动脉高压或右心衰竭时,可致双向分流,甚至以右向左分流为主,临床出现紫绀。X线表现1右心房、右心室增大2肺血增多,肺动脉段凸出,肺门血管扩张,可见“肺门舞蹈”,严重者可出现肺动脉高压。3二尖瓣型心脏
★法洛氏四联症
1肺动脉狭窄
2室间隔缺损
3主动脉骑跨
4右心室肥厚
★常见法洛氏四联症的典型X线表现
1肺血减少,肺动脉段-心腰部凹陷2右心室增大,心尖圆钝、上举,心影呈“靴形”3心影不大或轻大4主动脉升弓部增宽,常见右位主动脉弓5右心室造影可见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大,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及不同程度的主动脉骑跨
★KerleyB线:长2~3cm、宽1~3mm水平线影。见于:MS、慢性左心衰竭。
★肺充血:肺动脉血流量增多。★肺动脉高压:收缩压30mmHg(4kPa),平均压20mmHg(2.7kPa)★肺淤血:肺静脉回流受阻,肺静脉血流量增加。
消化系统
★胃的分型:牛角型、构型、瀑布型、长型。
★龛影:胃肠道壁产生溃烂达到一定深度,造影时钡剂填充其内,切线位形成一突出于腔外的半圆形钡斑影像。龛影正位显示为类圆形存钡区。★充盈缺损:钡剂涂抹的轮廓有局限性向内凹陷的表现。它是因管壁局限性肿块突入腔内所致。★半月综合征:为进展期胃癌的龛影表现,多见于溃疡型癌。其表现为:形状多呈半月形,外缘平直,内缘不整齐而有多个尖角;龛影位于为轮廓内;龛影周围绕以宽窄不等的透明带,称为环堤,其轮廓不规则而锐利,环堤上见结节状和指压迹状充盈缺损(指压迹),这些充盈缺损之间有裂隙状钡剂影(裂隙征)。★粘膜破坏:表现为黏膜皱襞消失,代之以杂乱不规则的钡影,与正常粘膜皱襞间有明确分界,大多由恶性肿瘤的侵蚀所致。★粘膜皱襞破坏:粘膜皱襞的中断、消失,代之以杂乱不规则的钡影,与正常粘膜皱襞间有明确分界,大多由恶性肿瘤的侵蚀所致。★粘膜皱襞集中:表现为皱襞从四周向病变集中,成放射状、车辐状。常见于慢性溃疡,亦可见于硬癌(浸润性癌)。★“激惹征”:钡剂于球部不能停留,迅速排空,称为“激惹征”。★胃溃疡粘膜水肿带:龛影口部粘膜水肿多造成的透明带。(项圈征:龛影口部的透明宽带0.5~1cm,如一个项圈;粘膜线:为龛影口部一条宽1~2cm的光滑整齐的透明线;狭颈征:龛影口部明显狭小,使龛影犹如具有一个狭长的颈。)
★假肿瘤征:闭袢性肠梗阻,肠腔内充满液体,在腹平面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称为“假肿瘤”征。★咖啡豆征:如充气闭袢的肠管呈"U"形,由于在形态上类似咖啡豆,则称“咖啡豆”征。●粘膜皱襞平坦:表现为皱襞的条纹状影像变得平坦而不明显,甚至完全消失●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表现为同门条纹影像增宽,伴有皱襞的迂曲与紊乱。多见于慢性胃炎、食道粘膜下静脉曲张等。●憩室:食管壁向外囊袋样膨出,有正常黏膜通入,与龛影不同。
★绞窄性肠梗阻与单纯性肠梗阻1血供障碍者——绞窄性肠梗阻气柱低而扁:液面超过6cm,表示肠道张力低、液体多,常见于绞窄性肠梗阻
绞窄性肠梗X线表现:肠腔宽度超过6cm、粘膜皱襞超过6mm、肠壁间距超过6mm、液平长度超过6cm、病程超过24小时。2无血供障碍——单纯性肠梗阻气柱高而液面窄:表示肠道张力高、液体少,多见于单纯性肠梗阻单纯性肠梗阻的X线表现:透视下表现:沸腾征:液平面位置上下移动表示梗阻以上肠曲蠕动亢进肠腔扩张:连贯性横跨腹部一半以上积气积液阶梯状排列液平面
★胃癌临床表现:食欲不振,上腹部闷胀不适,隐痛、吐咖啡样血液或黑便,消瘦、腹部包块。影像基本表现:(1)形态改变:1不规则充盈缺损(肿块型)2不规则腔内龛影(溃疡型)3不规则狭窄(浸润型)4不规则粘膜破坏5病变与正常胃壁分界清晰。(2)功能改变:胃壁僵硬,蠕动消失。
★食管癌(1)早期食管癌x线诊断:1局部痉挛收缩,管壁扩张受限、僵硬;2局部管壁欠光滑或轻度凹陷;3局部充盈缺损,粘膜中断、消失。(2)中晚期食管癌x线表现:1钡剂通过缓慢、受阻;2不规则粘膜皱襞破坏、中断、消失;3不规则腔内充盈缺损;4不规则管腔狭窄,病变以上管腔扩张;5不规则腔内龛影;6局部管壁僵硬不能扩张、蠕动消失;7病变与正常交界分明。
★半月综合征——溃疡型胃癌的典型表现。
1骑跨在角切迹或胃小弯垂直部;
2腔内大而浅的半月形不规则龛影;
3龛影周围有边界清楚但不规则、宽窄不一的环堤。
●食管癌分型:蕈伞(肿块)型:腔内不规则菜花状充盈缺损,管腔狭窄,病变以上管腔扩张。溃疡型:在充盈缺损的基础上可见腔内不规则龛影,周围环堤,局部管壁僵硬狭窄。浸润型:病变范围3cm左右,环状狭窄,病变以上管腔明显扩张。
髓质型:病变范围广在10cm左右,管腔狭窄,轮廓不规则僵硬,周围可见软组织阴影。
★胃溃疡1、胃溃疡直接征象:1龛影或钡斑;2龛影周围水肿带:粘膜水肿线1~2mm、项圈征、狭颈征;3粘膜纠集。2、胃溃疡间接征象:1痉挛性改变;2瘢痕性改变;3分泌功能改变;4运动功能改变。
★十二指肠溃疡(1)直接征象:1龛影轴围像近似火山口,表现为类圆形或米粒状密度增高影,其边缘大都光滑整齐,周围常有一圈透明带,或有放射状黏膜纠集。2恒久的球部变形:可以是山字形、三叶形、葫芦形等。(2)间接征象:1激惹征:表现为钡剂到达球部后不易停留,迅速排出。2幽门痉挛,开放延迟。3胃分泌增多和胃张力及蠕动方面的改变。4球部有固定压痛。
★胃溃疡良性与恶性X线鉴别诊断
良性溃疡
恶性溃疡
龛影形状
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整齐
不规则、扁平、有多个尖角
龛影位置
突出于为轮廓外
位于胃轮廓之内
龛影周围和口部
黏膜水肿的表现,如粘膜线、项圈征、狭颈征等。黏膜皱襞向龛影集中直达龛口
有不规则环堤、可见指压痕、裂隙征,黏膜皱襞中断、破坏
附近胃壁
柔软,有蠕动波
僵硬、峭直、蠕动消失
●食管静脉曲张影像表现早期x线表现:食管下段粘膜增粗迂曲,管壁呈锯齿状,食管可收缩、舒张,钡剂通过顺利。进展期x线表现:病变范围扩大到食管中下段,粘膜明显增粗、迂曲呈串珠样或蚯蚓样充盈缺损,食管收缩欠佳,钡剂通过缓慢。
●胃肠道钡餐检查的X线基本病变有哪些?(1)轮廓的改变:1龛影;2充盈缺损;3憩室。(2)粘膜及粘膜皱襞的改变:1粘膜破坏;2粘膜皱襞平坦;3粘膜纠集;4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5微粘膜皱襞改变。(3)管腔改变:1扩张;2狭窄。(4)位置和可支性的改变
(5)功能性改变:1张力改变;2蠕动改变;3排空功能改;4分泌功能改变。
●肝硬化
(1)直接征象:
1肝脏表面呈结节状或波浪状改变;
2肝脏各叶比例失调:肝右叶萎缩,肝左叶及尾状叶增大
3肝裂增宽;
(2)间接征象:脾大、腹水、脂肪肝、门、脾静脉和侧支血管扩张。
★肝细胞肝癌CT平扫:1大多数不均匀低密度,边界欠清晰;2部分肿瘤边缘有完整包膜,周围一圈低密度,称“晕圈征”;3较大肿块内可合并出血、囊变坏死、钙化。CT动态增强:—快进快出动脉期:斑片状、结节状强化;门脉期:肿瘤增强密度迅速下降;平衡期:肿瘤增强密度继续下降。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受侵和癌栓形成,癌栓约70%发生在门静脉,表现为门静脉增粗,密度不均,增强后见腔内充盈缺损;肝门淋巴结转移或其他部位转移。
★肝血管瘤影像学表现:CT:1平扫表现境界清楚的低密度区;2增强扫从周边部开始强化,并不断向中央扩大;3长时间持续强化,最后与周围正常肝实质等密度,概括为“早出晚归”;4中央可有密度间隙,为纤维化或血栓。CTA可见供血血管增粗,瘤内血窦形成管状结构。MRI:
1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均匀、界清轮廓光整,浅分叶;2MR双回波,其信号随TE时间延长而更高,呈“灯泡征”对鉴别诊断有价值。
泌尿系统
★肾铸型结石:较小的肾结石驻于肾穹窿部,大的结石几乎充满整个肾脏,称肾铸型结石。★肾自截:指整个肾脏的多个干酪空洞发生广泛钙化。肾结核病灶内大量钙沉积,致使整个肾脏广泛钙化。
★肾结核可发生钙化,肾自截X线:尿路造影能显示早期异常是肾小边缘模糊不整如虫蚀状;进展期肾盂、肾广泛破坏、不连续。CT:早期,肾实质内低密度灶,边缘不整;增强,周边强化,结核性空洞。病变进展,部分肾或全肾、肾盂扩张,多囊状低密度灶。
★肾盂癌平片:无特征性IVP:充盈缺损,肾盂、肾扩大。变形移位,输尿管种植。CT和MRI:肿块密度和信号及强化均不同于尿液,易于识别,增强检查,肿块轻度强化。乏血供肿瘤
★膀胱癌膀胱造影:单发或多发充盈缺损。乳头状癌表现为突向腔内的菜花状充盈缺损,非乳头状癌表现为膀胱壁僵硬。CT:局部膀胱壁增厚或腔内肿块,周围脂肪和邻近器官侵犯。
★肾结石X线与CT表现肾结石的90%可由X线平片显示,称为阳性结石;少数难在平片上发现,称为阴性结石。X线:肾结石可为单侧或双侧性,位于肾窦区;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桑椹状或鹿角状高密度影,可均匀一致,也可浓淡不均或分层。侧位片上,肾结石与脊柱影重叠,借此与胆囊结石、淋巴结钙化等鉴别。CT检查:能确切发现位于肾和肾盂内的高密度结石影,肾盂或肾内圆形或椭圆形高密度灶,CT值达HU以上,可伴有肾积水,表现为肾盂、肾扩张。
★肾癌的CT表现1肾实质内实性肿块,较大者突向肾外;2病灶边界不清,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低密度区;3部分病灶可出现钙化;4肿瘤向肾外侵犯,致肾周脂肪密度增高、消失和肾筋膜增厚;5增强扫早期,肿瘤呈明显不均一强化,其后因周围肾实质强化致病灶区相对低密度;6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瘤栓,管径增粗且不强化;7淋巴结转移,肾血管及腹主动脉周围单个或多个类圆形软组织密度结节
典型泌尿系结石的X线表现。(要点)1肾结石:平片:桑椹、分层、鹿角状高密度影;造影:等密度、更高密度、充盈缺损、梗阻积水2输尿管:a平片:长轴与输尿管走行一致;腹段:腰椎旁;骶髂段:骶骼关节内方;盆腔段:与骨盆边缘大致平行;输尿管下端:多为横形b造影:阳性、阴性与导管关系,梗阻积水。3膀胱结石:耻骨联合上方,盆腔中线,随体位改变4尿道:多为后尿道:耻骨联合后方,与后尿道走向一致。
中枢神经系统
★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并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经皮穿刺和导管技术等对一些疾病进行手术治疗或者有以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和生化材料,以明确病变性质。
★脑膜尾征: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均一性强化,临近脑膜增厚并强化称“脑膜尾征”,并有一定特征。
★脑挫裂伤:脑挫伤病理为脑内散在的出血灶,静脉淤血和脑肿胀;如伴有脑膜、脑或血管撕裂,则为脑裂伤。★腔隙性脑梗死:系深部髓质小动脉闭塞所致。缺血灶为10~15mm大小,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小脑核脑干。
★星形细胞肿瘤CT表现:病变多位于白质。1级肿瘤通常呈低密度灶,分界清楚,占位效应轻,无或亲睹强化,2-4级肿瘤多呈高低或混杂密度的肿块,可有斑点状钙化和瘤内出血,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占位效应和瘤周水肿明显,可呈不规则环形伴壁结节强化,有的则呈不均匀性强化。MRI检查:病变T1WI呈稍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均匀或不均匀性高信号。恶性度越高,其T1和T2值愈长,囊壁和壁结节强化愈明显。
★脑膜瘤CT表现:多为高密度,常见斑点状钙化。多以广基底与硬脑膜相连,类圆形,边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静脉或静脉窦受压时可出现中度或重度水肿。颅板侵犯引起骨质增生或破坏。增强扫时一般表现均质明显强化。MRI检查: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均一性强化,临近脑膜增厚并强化称“脑膜尾征”,并有一定特征。MRA能明确肿瘤对静脉(窦)的压迫程度及静脉(窦)内有无血栓。
别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