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幽门螺杆菌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Mta分析
王霄腾张梦陈超英吕宾(浙江中医院)
中华内科杂志,,55(09):-.DOI:
10./cma.j.issn.-..09.
以下内容版权归属中华医学会,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sophagalrfluxdisas,GERD)是指胃内容物(或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至咽、喉或呼吸道等处,从而引起反酸、烧心、胸痛、吞咽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以及食管黏膜炎症性缺损的疾病[1]。包括食管抗反流屏障破坏、食管清除酸作用减弱以及反流物攻击作用在内的多种因素均在GERD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在肯定根除幽门螺杆菌(Hlicobactrpylori,Hp)对降低胃癌风险带来获益的同时,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也逐渐为人们所认知,其中又以与GERD发病的关系最为瞩目,有研究发现根除Hp可能会引起或加重GERD[2],而与此同时也有文献认为二者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甚至可能恰恰相反[3,4]。围绕相关问题,国内外不少研究探讨了根除Hp与GERD以及反流症状间的关系,但结果存在争议[5,6]。因此,本研究采用M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发表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dcontrolldtrials,RCT)进行系统评价,以期明确根除Hp在GERD以及相关反流症状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
资料与方法
1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外文数据库PubMd、CochranCntralRgistrofControlldTrials(CENTRAL)、Embas、WbofScinc和中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为年4月—年4月,手工检索最近1年内国内外相关会议论文和资料。联合使用主题词和关键词进行检索。西文检索词:Hlicobactrpylori,H.pylori,Hp;gastrosophagalrfluxdisas,gastro-osophagalrfluxdisas,GERD,GORD,Rfluxsophagitis,RE;radicationtratmnt,radicationthrapy。中文检索词: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旋杆菌;胃食管反流病、胃食管反流、反流性食管炎;根除治疗、根除疗法。PubMd检索策略如下:((GERDORGORDORgastro-osophagalrfluxdisasORgastrosophagalrfluxdisasORRfluxsophagitis))AND(HlicobactrpyloriORH.pyloriORHp))AND(radicationORradicationtratmntORradicationthrapy)。查阅所获资料的参考索引和相关文献。
2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1.研究类型:
年4月—年4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对比研究根除Hp组与对照组并随访反流症状或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rfluxsophagitis,RE)发生率的RCT研究。文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
2.研究对象:
(1)研究人群为Hp感染人群,试验至少包括Hp根除组和对照组;(2)能够提供详细的诊断标准、研究方案、统计方法,提供各组间基线资料以及可测量的结局指标。
3.干预措施:
(1)分Hp根治组与Hp非根治组,文献需提供根除Hp方案;(2)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切片染色等支持Hp根除成功。
4.结局指标:
(1)随访过程中内镜下RE例数;(2)随访过程中反流症状例数。
5.排除指标:
(1)会议摘要或综述类文献;(2)重复发表的文献;(3)非RCT;(4)未设置对照组的研究;(5)未提供测量方法和结局的研究。
3文献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绘制文献资料提取表,内容主要包括第一作者、发表时间、研究对象、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不良反应等。由2名研究者根据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文献资料、评价文献质量并交叉核对,意见不一致时向第三方咨询并协商解决。文献资料不完整时,与作者联系获取。
文献质量评价参考CochranHandbook5.10[7]中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条目包括:(1)随机分配方法是否正确;(2)是否实施分配隐藏;(3)对研究对象、治疗方案实施者、结局测量者、统计人员是否采用盲法;(4)对研究结果的评估是否采用盲法;(5)研究结果数据是否完整;(6)是否存在选择性报告所致的偏倚;(7)是否存在其他偏倚。同时,采用修正Jadad评分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4分考虑文献质量可接受。
4统计学分析应用Cochran协作网提供的RvMan5.20软件进行Mta分析,计数资料计算OR值及其95%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纳入研究间异质性的分析采用χ2检验,P0.10且I%时,认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二者中任一不符合条件,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对存在异质性的研究行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结果
1文献检索结果共检索到国内外文献篇,其中英文篇,中文篇。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排除综述、评论、动物试验和非RCT研究后得到62篇文献。阅读全文,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20项RCT研究(共例患者)[3,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其中15项来自欧美,3项来自亚洲,2项为全球多中心研究;9项的研究对象为消化性溃疡患者,8项为GERD或典型反流症状患者,2项为消化不良患者,1项研究对象未交代。所有纳入文献均有明确的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13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或电脑生成随机序列,11篇实施中心隐藏,19篇采用双盲法,所有文献的随访描述以及数据结果完整;修正的Jadad评分6分8篇,5分8篇,4分4篇。纳入文献基本信息见表1。
2根除Hp与内镜下RE间的关系共15项研究[3,9,10,11,13,14,16,17,18,19,20,22,23,25,26]探讨了根除Hp与内镜下RE间的联系,结局指标主要是两组随访过程中内镜下RE的发生例数。其中10项研究来自欧美,3项来自亚洲,2项全球多中心,包括了奥美拉唑+阿莫西林(OA)、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OAM)、阿莫西林+铋剂+甲硝唑(ABM)、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OAC)等在内的多种不同Hp根除方案。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间不存在明显异质性(χ2=14.86,P=0.39,I2=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显示,根除Hp组的内镜下RE发生率为7.25%,高于对照组的4.20%(OR=1.62,95%CI1.20~2.19,P=0.)(图1)。
图1根除幽门螺杆菌组与对照组的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RE)发生情况的Mta分析森林图
按研究地区不同行亚组分析。10项来自欧美地区的研究[3,9,10,11,13,14,16,18,22,23]合并分析显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χ2=8.0,P=0.53,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提示欧美地区根除Hp组与对照组的内镜下R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4%比5.23%,OR=1.34,95%CI0.92~1.93,P=0.13)。亚洲组共3项研究[20,25,26],合并分析显示各研究间不存在异质性(χ2=0.52,P=0.77,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提示亚洲地区根除Hp组的内镜下RE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20%比1.79%,OR=3.51,95%CI1.48~8.31,P0.01)。
按研究对象基础疾病不同行亚组分析。8项研究[3,9,10,11,13,16,17,26]的研究对象为消化性溃疡患者,合并分析显示无异质性(χ2=7.44,P=0.38,I2=6%),结果提示消化性溃疡患者经根除Hp治疗后RE发生率高于对照组(8.03%比4.64%,OR=1.61,95%CI1.11~2.33,P=0.01)。5项研究[14,20,22,23,25]的研究对象为GERD或典型反流症状患者,合并分析显示无异质性(χ2=4.91,P=0.30,I2=19%),结果发现GERD或典型反流症状患者经根除Hp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内镜下R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4%比3.37%,OR=1.39,95%CI0.65~2.95,P=0.39)。2项研究[18,19]的研究对象为消化不良患者,经合并分析后提示两组间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2%比3.98%,OR=1.89,95%CI0.92~3.89,P=0.08)。
按随访时间的不同行亚组分析,11项研究[3,9,10,11,16,18,19,20,22,25,26]的随访时间为≥1年,合并分析显示无异质性(χ2=10.06,P=0.44,I2=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提示随访时间≥1年的患者经根除Hp治疗后RE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8.15%比3.67%,OR=2.01,95%CI1.36~2.98,P0.)。4项研究[13,14,17,23]的随访时间1年,合并分析后提示两组间RE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0%比5.03%,OR=1.14,95%CI0.71~1.85,P=0.58)。
按患者的平均年龄行亚组分析。其中患者平均年龄≤40岁的研究4项[16,18,23,26],40~50岁4项[11,14,19,22],≥50岁6项[3,9,10,17,21,22],1项研究[13]未提供年龄资料。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结果提示≥50岁患者根除Hp治疗后RE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8%比3.66%,OR=1.29,95%CI0.76~2.18,P=0.34);40~50岁患者根除Hp治疗后RE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9.50%比4.16%,OR=2.21,95%CI1.14~4.28,P=0.02);≤40岁患者根除Hp治疗后RE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8%比11.30%,OR=1.73,95%CI0.95~3.14,P=0.07)。
3根除Hp与反流症状的关系共14项研究[3,8,9,10,11,12,13,15,18,19,20,21,22,24]探讨了根除Hp与反流症状间的联系,结局指标为临床反流症状发生例数,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χ2=12.06,P=0.52,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显示根除Hp组的反流症状发生率为25.2%,对照组为24.6%,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03,95%CI0.87~1.21,P=0.76)(图2)。
图2根除幽门螺杆菌组与对照组的反流症状情况的Mta分析森林图
按研究对象的基础疾病行亚组分析。6项研究[3,9,10,11,12,13]的研究对象为消化性溃疡患者,合并分析显示无异质性(χ2=7.34,P=0.20,I2=32%),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提示消化性溃疡患者经根除Hp治疗后反流症状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95%比23.12%,OR=0.86,95%CI0.59~1.25,P=0.43)。6项研究[8,15,20,21,22,24]的研究对象为GERD或典型反流症状患者,合并分析显示无异质性(χ2=2.20,P=0.82,I2=0),结果提示GERD或典型反流症状患者经根除Hp治疗后新发反流症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7%比17.9%,OR=1.12,95%CI0.90~1.39,P=0.31)。2项为消化不良患者[18,19],经合并分析后提示两组间新发反流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25%比52.30%,OR=0.96,95%CI0.70~1.32,P=0.81)。
按随访时间的不同行亚组分析。10项研究[3,8,9,10,11,15,18,19,20,22]的随访时间≥1年,合并分析显示无异质性(χ2=10.44,P=0.32,I2=14%),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提示随访时间≥1年的患者经根除Hp治疗后反流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比23.4%,OR=1.07,95%CI0.90~1.28,P=0.45)。4项研究[12,13,21,24]的随访时间1年,合并分析后提示两组间反流症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91%比30.25%,OR=0.82,95%CI0.55~1.23,P=0.33)。
按患者平均年龄行亚组分析。其中40~50岁6项[3,9,10,20,21,24],≥50岁6项[8,11,12,18,19,22],2项研究未提供年龄资料[13,15]。异质性检验显示各研究间无异质性,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结果提示≥50岁、40~50岁患者根除Hp治疗后反流症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3%比20.6%,OR=0.95,95%CI0.66~1.37,P=0.77;39.3%比37.2%,OR=1.00,95%CI0.78~1.28,P=1.00)。
4发表偏倚分析对根除Hp组与对照组内镜下RE的比较以及反流症状情况的比较进行漏斗图分析,显示左右基本对称,呈倒置漏斗状分布,提示纳入文献发表性偏倚较小(图3)。
图3漏斗图分析 3A 根除幽门螺杆菌(Hp)组与对照组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的比较 3B 根除Hp组与对照组反流症状发生情况的比较
讨论
根除Hp治疗是否会引起GERD的发生,一直是近年来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