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胸膜瘘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伤寒论中补虚第一方ldquo
TUhjnbcbe - 2021/1/30 16:25:00

浙江省周正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第28版

《伤寒论》中补虚第一方

“小建中汤”应用大全

编辑:周忠海

小建中汤释名,小者指药量小,建同健字,补养之义,中是指中医的中焦即脾胃,汤即水煎剂。小建中汤的意思就是用药量很小,却具有补养脾胃的汤剂。小建中汤用量虽然小,但效果不小,甚至有《伤寒论》“补虚第一方”的美誉。

周忠海在大量临床和阅读古今医案资料时,发现小建中汤远非仅仅补脾胃那么简单。

故而周忠海将小建中汤的相关研究公布于众,以便更多的人会应用小建中汤。

第一节小建中汤的药味讲解

小建中汤方中组成总共是“三药三食”六味药食同源品。

“三药”是指桂枝,炙甘草,炒白芍,“三食”是指生姜,大枣,麦芽糖。

如果想要很全面透彻的掌握小建中汤的功效和作用,那就首先要详细的知道方中,每味药食同源品的药性和功能。

方中第一味药-------桂枝

桂枝

性味归经: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

1、用于风寒表证:常与麻*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散风寒之力。

2、外感伤风证:常与白芍配伍,以调和营卫。

3、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风寒湿痹之肩臂关节疼痛,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寒凝血瘀之经闭腹痛或通经,胸阳不振,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阳气虚寒之心动悸。

4、用于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而能运脾化湿,又入膀胱经而能温阳化气,以行水湿痰饮之邪。用治:脾肺胃阳不运之痰饮证,膀胱蓄水证之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

煎服,3--9g。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注:在小建中汤中因为增加了二倍酸凉收敛的炒白芍,加上又新增加了甘甜补中的麦芽糖。所以小建中汤的整体药效,已经难以达表祛风散寒了。

方中第二味药----甘草(炙甘草)

甘草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无*。

功效: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解*,久服轻身延年。

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生甘草,长于清火,以清热解*,润肺止咳力胜。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炙甘草,长于温中,以甘温益气,缓急止痛力强。用于脾虚胃弱,心悸脉结代等。

粉甘草,善治尿道痛,尿路淋,生草节宜消肿*、利关节;粉甘草,偏重清内热,泻心火。同是一物,其炮制所不同,则功效主治亦别。

应用:

1用于心气虚、心悸怔忡、脉结代,以及脾胃气虚、倦怠乏力等。

2用于胃痛、腹痛、全身筋的抽搐及腓肠肌挛急疼痛等。3用于痈疽疮疡、咽喉肿痛等,多用生甘草。

4用于气喘咳嗽。

5用于调和某些药物的烈性。

配伍禁忌:甘草不宜与京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属于传统的“十八反”,但历代多有同用者,故仅供参考。

(二)甘草的现代药理研究:

1抗炎抗过敏:甘草还有抗炎,抗过敏作用,能保护发炎的咽喉和气管粘膜。甘草浸膏和甘草酸对某些*物有类似葡萄糖醛酸的解*作用。

2护肝养肝:甘草里含有甘草酸等有效成分,能通过抑制补体防止肝细胞受损,进而起到保肝作用,并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阻止病*进入肝细胞,达到抗病*的效果。

3保护胃肠健康: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对组胺引起的胃酸分泌过多有抑制作用;并有抗酸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作用。

4镇咳作用:甘草*酮、甘草浸膏及甘草次酸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祛痰作用也较显著,其作用强度为甘草酸甘草*酮甘草浸膏。

5甘草能增强方剂中其它药的功效:这与甘草中所含的甘草酸、甘草甙元、异甘草甙元有关。比如甘草酸芍药甙在镇痛、解痉、解热、抗炎、抑制胃液分泌和松弛平滑肌方面均有协同作用。

6除口臭:用小叶麦冬和甘草泡茶喝,或者在嘴里含上一粒话梅、青橄榄、山楂,也能防止口臭。

7治关节疼痛:炙甘草具有益气、止痛的功效,在用药中发现,一些关节疼痛的患者,服用炙甘草后,疼痛缓解。因此,肠胃不适引起疼痛、关节疼痛的市民,可以服用炙甘草。

8生甘草的清热解*作用:在古代,如砒霜中*、铅中*等,人们就直接把生甘草熬水服用,用来解*。现在,农村人如果误饮一些轻度农药水,可以熬煮甘草服用,有一定缓解效果。如果中*严重,需紧急就医。吃虾或螃蟹引起的中*,也可以服用生甘草水解*。

9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常与乌贼骨、瓦楞子等同用。

10本品尚兼有利尿作用:故常以干草梢作治疗热淋尿痛的的辅助药。

临床应用:

1过敏性紫癜:用生甘草30克,水煎,早晚各服1次,治疗过敏性紫癜,7天为1个疗程。另外有报道用同样剂量生甘草水煎服,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也有效。

2手足皮肤皲裂:取甘草30克切片,加入75%酒精毫升浸泡24小时,取滤出液加入等量的甘油和水混合涂擦患处,每天2次。

3甘草治小儿热嗽:用甘草克,在猪胆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后研细,和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十丸,饭后服,薄荷汤送下。此方名凉隔丸。

4甘草肺痿(头昏眩,吐涎沫,小便频数,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克、炮干姜克,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几次服。此方名甘草干姜汤。

5下肢皮肤浅表性静脉炎:甘草流浸膏10毫升或生甘草50克水煎,每天分3次饭前服,15天为1个疗程,可治疗本病下肢疼痛、浮肿等症状。

6接触性皮炎:本病急性期常发生糜烂渗液现象,用2%甘草水溶液局部湿敷,每2小时1次,每次为15分钟~20分钟,一般1~3天皮肤损害处的红肿即消退,渗液停止,逐渐干燥结痂,糜烂面愈合。

7冻疮:用甘草9克、红花6克,加水0毫升煎水外洗冻伤部位,每日3次,一般用药3~5天即可见效。

8寒冷性多形红斑:取甘草,甘遂各9克。加水毫升~0毫升,煮沸10分钟后,熏洗患处10分钟~15分钟,每日3次,连用10天~15天即可见效。

9毛囊炎及初发的疖肿:取甘草10克,鲜金银花15克,煎汤外洗患处,每天3次,用3天~5天炎症即可消退。

10皮肤溃疡:用甘草15克研成细面加入白糖适量,外用撒溃疡处,每日1次,用药7天~

11治疟疾:甘草二份,甘遂一份。共研细末,于发作前二小时取用一分放肚脐上,以胶布或小膏药贴之。

12甘草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一瓦楞子克(煅研细末),甘草50克(研细末)。混匀,每服10克,每日3次。二甘草粉1.0克,鸡蛋壳粉1.5克,曼陀罗叶粉0.05克。混匀,饭前或痛时服,每服3克,日服三次。

13甘草治伤寒咽痛(少阴症)。用甘草克,蜜水灸过,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两次。此方名甘草汤。

桂枝甘草汤

桂枝与甘草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首最为精简的名方“桂枝甘草汤”具有补心气,温心阳的作用。

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伤寒论》64条。)

功效主治

补心气,温心阳

桂枝36克,炙甘草18克。

以水三杯煎取一杯,温服。

桂枝甘草汤方简二味量大而力专

汗出过多心下悸温阳降逆证能痊

本方是由桂枝汤去芍药大枣生姜,增用量而成。去芍药大枣则不治腹挛痛,去生姜则不治呕。但二味加重用量,则治气上冲力专。


  《伤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解析:如果发汗过多,则可导致血液亡失甚,这种现象称为夺汗则亡血。血不养心,心气不足则心悸。汗多出于上半身,上下体液骤然失调,上虚下盛,因产生急剧的气上冲,患者不得不叉手自压于心窝部,希望抑制这种气上冲心悸,治疗用桂枝甘草汤。方义:

汗出过多,内伤心阳,心中阳气受损则心下悸动,喜得按捺,故叉手冒心。方中用桂枝入心,辛温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再助心中阳气复生。二药合用,辛甘化阳,阳复而阴济,使心得以安宁。

高热汗后、感冒后、冠心病心律失常常见本方证。用本方治疗心悸确实有效,但要注意,二味用量不大则无效。当然外证明显时用于解外宜减量。如心悸明显者,桂枝必用24克以上,一般两者用量比例是2:1。

心下悸欲得按而无里实证者。

李某,男,30岁,延庆县会诊病例。心慌惊悸已三四年,眠差易醒,常自汗出,舌苔薄白,舌尖红,脉浮弦数。证属心气不足,水气凌心。治以温阳降逆,与桂枝甘草汤加味:

桂枝30克,炙甘草15克,茯苓15克。

结果:上药服三剂,诸症减,继服三剂,心慌惊悸全消。

桂枝甘草汤在临床中可以治疗很多病症,现举数例医案和资料以证明。

医案1:呕吐后体虚的心动悸

李某,女,54岁。本有肝咳夙疾,近复事不遂心,肝气郁结,肝木犯胃,呕吐四日不止,且频繁而剧烈。每呕吐发作,汗水淋漓,头发尽湿,胃液、胆汁尽皆吐净,仍干呕不已。肢体倦软如泥,精神疲惫不支。某医院谓神经性呕吐、中度脱水。补液、镇吐三日,呕吐始止。自知神疲少气非一日可复,惟心之动悸难以得忍,下床稍动即筑筑不宁。故双手捂按心下以求轻快,不敢稍懈也。观其舌象,淡白润滑。诊得脉来弦细无力,皆一派阳气不足之症。

汗为心液,由阳气蒸化津液而成。呕吐剧烈、汗出过多,心阳受损,故悸动不宁,喜手捂按。桂枝甘草汤为振奋离宫、汗多心阳虚损之治方,遂拟:

桂枝10g炙甘草5g一剂

患者疑方药轻简,不能中病。余谓方证相吻,定有奇效,力催速服,已而果然。善后方拟炙甘草汤。

医案2:心气虚之顽固失眠

郑××.男,46岁,初诊日期:年4月27日。

患者最近三月来持续失眠,屡治不效,收入院,诊见其面色青。双目布满血丝,彻夜不卧,烦躁,在病房四周行走不休。白日喜独自蜷卧,少言,少食,脉弦细,舌淡苔少。所服西药甚多,中药如磁朱丸,柏子养心丸,安神丸也屡服少效。盖失眠一证,无非邪正两端,寐本乎阴,神其所主,神安则寐。或邪袭,或营虚,阴阳失交,则神不安而不寐。此患者既已养阴精,又潜阳定志,缘何不效?

细询之方知其患病前,曾因着雨外感,自己大剂服葱姜红糖汤,得大汗,风寒得解,而不寐旋起。知其气血失和,心气馁虚,疏桂枝甘草汤一料试服:桂枝12克,炙甘草9克,睡前服一煎。

次日晨八时,余查房,见其患者正在酣睡.同室人谓其昨一夜安眠。九时半,患者找余问还可服否.遂嘱其再进二剂.以后经调理病愈而出院.

仲景桂枝甘草汤,为发汗过多,心下悸之阳伤证设。汗为心液,伤心气则虚,桂枝甘草,甘温相得,取法桂枝汤。但不用姜之辛散,枣之泥滞,芍之酸收,只用桂枝之温,甘草之甘,法在和阳,其效明显。此患者之烦躁,断非痰热,与心中烦、心下有水气而悸者有异,需在辨证上注意鉴别。

医案3:心阳虚之失眠

另曾忆年曾治陈某,患结核性胸膜炎,经抗痨治疗,其患大愈。只因体质日弱,动辄出汗,患不寐证,经治,屡不收效,后致每每入夜不眠,坐以待旦,偶有小卧,双手冒心,证属心液受伤,心阳已弱。亦以桂枝甘草之小方,投石问路,三服而安。说明心液不足,荣卫失调,必然升降失常.欲求阳和.总宜温甘。

医案4:治疗心律不齐

李×,女,29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房性早搏。自述:心悸气短,活动则更甚,头昏易惊,全身乏力。予服桂枝甘草汤:桂技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二剂后诸症大效,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又服二剂而无恙。

医案5:心悸痛
  

胡梦先医案:林某,5,39岁,年8月10日就诊。自诉:心悸而痛喜按,服许多止痛药阁效,大小便正常,时有自汗出。诊其六脉微缓,苔白滑。断为虚痛,用桂枝甘草汤:
  桂枝18克,甘草9克,顿服。
  服后痛即消失。(福建中医药;(5);封三)
  按语:凡痛,拒按属实,喜按局虚,又心悸汗出,显为心阳亏虚,络脉失煦疼痛,用桂枝甘草汤顿服,单刀直入,以振奋离宫之阳,药少力专,果一投而中。

医案6:癫疾
  

李白召医案:李某,女,21岁,年8月17日初诊。其母代诉:年前与母吵嘴而病,开始郁郁寡欢,不欲多言,后寐多不醒,呼之不应,或昏昏欲睡,或语无伦次,时轻时重。多次求医诊治,屡用理气泻下之品、病无起色,迁延至今。见患者发育正常,面容呆板,两手交叉护胸,问其故,但言心中害怕,耳中如物阻塞,脉浮大,舌淡苔白。病为癫疾,证届心阳虚损。

处方:
  桂枝45克,甘草20克,2剂,水煎。
  服1剂,精神好转。2剂而嗜睡除,言语增,病情稳定耳塞消失,自云如梦一场。效不更方,继服2剂,彻愈。(国医论坛U86;<3);51) 

 按语:癫疾属阴,非阳药不化。本案原为肝郁,怎奈屡经泻下,心阳必伤。证见叉手按胸,心悸耳聋,乃桂枝甘草汤证无疑。然沉疴久病,又非重剂而不能起,故倍增药量,功专力宏,单刀直入,效如桴鼓。经方之妙,莫过于此矣。

医案7:耳聋
  

周福生医案:周某某.男,29岁。因突起耳聋近—月,经他医用益气聪明汤等治疗,耳聋如故,痛苦不堪,后延余诊治。刻诊:白诉耳聋,并觉心悸乏力,稍有畏寒感,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软无力。细询知病起于感冒过汗之后,据其脉证之病史,以心阳虚为辨.用桂枝甘草汤加味。

处方;
  桂枝12克,炙计草8克,石葛蒲4克。
  首服2剂,自觉听力明显增强,心悸好转,寒感消失,药已对证,再服2剂,耳聋全除,诸症也平。(新中医;<11):43)
  

按语:《素问·金匮真言论》云:“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心阳不足,不能上冲于耳,可致耳聋失职。本案耳聋,正因发汗过多,损伤心阳所致。大论云:“未持脉时,病人手叉自冒心,师阑教试令咳,而不咳者,此必两耳聋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故投桂枝首革汤温迟心阳,少佐石富浦以开窍.果获良效。

医案8:原发性低血压 

实用中医药杂志 1年6月 第17卷6期
  王某。女。3O岁,年4月就诊有慢性低血压病史,3天前感冒后。自己口服“扑热息痛片”后大汗淋漓.汗后出现心悸、头晕、心悬若饥.乏力、自汗面色(白光)白,舌淡苔白脉虚。测血压10/6kPa,诊断为原发性低血压,中医辨证为心阳虚证,

治以桂枝甘草汤:桂枝20g,炙甘草1Og每日1剂,水煎服取汁ml,早晚分服,3天后症状减轻,血压为12/8kPa,5天后诸症消失,血压为13/9kPa,继服5天以巩固疗效,随访半年未复发。

医案9: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 

辽宁中医杂志5年第32卷第3期
  

付某,女,50岁,2年10月诊。反复胸闷、胸痛伴心悸、头晕3年余,加重1周,自述胸痛如窒,连肩背,日发作3~5次,每次持继3~lOmin不等。胸闷、心悸、气短、乏力、冷汗出、动则加剧,经卧床休息服消心痛类药物稍稍缓解。患者面色无华,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冠心病改变,发作时心电图提示ST段V1~V3呈水平下移0.15~0.3mv,T波avF导联倒置,v,~v3低平。西医诊断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诊断胸痹(阳虚脉痹)。治以通阳宣痹,用桂枝甘草汤,桂枝30g,炙甘草15g,水煎频服,每日1剂。痛甚者日2剂服,并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以缓解症状。连续服药1周疼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减少。停服硝酸甘油片,2周疼痛基本消失。3个月随访未再发作心绞痛,余证尽解。复查心电图大致正常。

医案10:胸闷气喘重症

路志正医案

石某某,女,26岁,已婚,内蒙马达市人。年11月1日入院。

主诉:双下肢浮肿7年,头晕、恶心11个月。症见:面色晦黯,虚浮无华,烦躁不宁,夜寐不安,下肢浮肿,小便短少,舌淡、苔*腻,脉沉滑。

化验结果:血红蛋白4g%,尿常规:蛋白(++++),红细胞2-5个/高倍镜,尿糖(+++),尿素氮68mg%,非蛋白氮75mg%,二氧化碳结合力24.3容积%,血沉mm/h,酚红试验:15min10%,30minl%,1小时、2小时无标本。

肾图:双侧各段不清,呈水平状延长,肾功能呈重度受损。

中医诊断:水肿(气虚湿聚),眩晕(浊犯清窍);西医诊断:慢性肾炎尿*症。

11月30日,患者病情加重,猝喘、胸闷、短气不续、呼吸急促,不能平卧,彻夜难寐,除吸氧外,先后应用氨茶碱、呋塞米、冠心苏合丸、硝酸异山梨酯、地西泮等药未能控制。至12月2日重复应用上药仍无效,症状加重,面色灰暗,唇紫黯,呼吸每分钟30次,吸气若不能容,呼气若不得还,必不时拊其胸背,有随时将脱之势,患者已三昼两夜未得稍寐。晚八时,烦躁不宁,反复颠倒,舌淡胖有齿痕、苔秽滑腻,脉沉细数。脉证合参属秽浊中阻,充斥三焦,气机阻滞,心阳欲绝。急当扶阳抑阴,仿用仲景桂枝甘草汤。

药物组成:

桂枝10g、炙甘草10g,煎水ml,顿服。

服药不到10分钟,其喘若失,酣然入睡。次日晚餐后,患者自搬木椅观看电视,神态自若,判然两人。

按语

本病例病情危重,路老对其抢救用药之简(二味药),药价之廉(6分钱),收效之速(不到10分钟),使病区医护人员、患者及其陪伴十分惊奇。为何病重药少,用药根本没有涉及尿*症而收到如此显著疗效?我们认为当时患者的症结在于浊阴充斥,心阳式微,血失气帅,血行无力,即《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故采用急则治标,甚者独行的法则,扶阳抑阴,温通心阳为先,首选复心阳之祖方桂枝甘草汤。桂枝,辛温,入心助阳;炙甘草,甘温,和中益气。二者相配,辛甘合化,使心阳得复,血脉流畅,气有所载,其喘自平。

张锡纯曾治一妇“忽发喘逆,迫促异常,须臾又呼吸停顿,气息全无,约十余呼吸之倾,手足乱动,似有蓄极之势,而喘复如故。若是循环不己,势近垂危”,张氏分析病由:“逆气上千,填塞胸膈,排挤胸中大气,使之下陷,夫肺悬胸中,须臾无大气包举之,即须臾不能呼吸”。予“桂枝尖三钱,煎汤饮下,须臾气息调和如常”。张氏治上案实与本病例用桂枝甘草汤复心阳、气血之意相合,而平息喘逆之效又如此相似,看来并非偶然之巧合。除桂枝外,方中炙甘草具有补益中气作用,借补中阳来助胸阳,阳气宣畅输布则清阳升,浊阴降,症大减。由此体会到胸中大气为全身之主,实为生死第一关键,抢救垂危病人之要害。对于慢性肾炎尿*症心阳欲脱患者,选用桂枝甘草汤从心治喘,缓解险情,临床少见报道,这是学习收获之一。

小建中汤组方中的第三味药------白芍(炒白芍)

白芍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补血,敛阴柔肝,缓急止痛。

1.补血:用于治疗:

(1)血虚经行不调,痛经,崩漏,伴头昏乏力,心悸失眠。

(2)血虚肝脉失养,肢体挛急,关节僵硬,屈伸不利。

2.敛阴柔肝:用于治疗:

(1)热病后期阴液耗伤,手足抽筋,口干不渴,脉虚舌绛。

(2)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目眩头晕,耳鸣,肢体麻木。

3.缓急止痛:用于治疗:

(1)脘腹胸胁疼痛,如中焦虚寒,脘腹疼痛。

(2)肝气不舒,胁肋疼痛。

(3)阴血亏虚,小腿抽掣疼痛。

此外,白芍还可治疗:1.痢疾,泄泻。痢疾,腹痛,里急后重。2.自汗,盗汗。

内服煎汤10--30克。

不宜与藜芦同用。

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虚自汗而恶风,可敛阴止汗,也可用治疗阴虚阳浮所致的自汗等证。

2白芍能养血敛阴,阴虚发热、盗汗等症。

3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治妇科痛经血少,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等症。

4.用于肝气不和:白芍功能养血而柔肝,缓急而止痛,故可用于肝气不和所致的胸胁疼痛、腹痛及手足拘挛等症。泻痢腹痛、

5.用于头痛、眩晕:白芍生用,能敛阴而平抑肝阳,故可用于肝阳亢盛的头痛、眩晕等症。

6.用于美容养血:在中医理论中,白芍有养血的作用,可以治疗面色萎*、面部色斑、无光泽

服用宜忌

1、宜:血虚阴虚、胸腹胁肋疼痛、肝区痛、胆囊炎、胆结石疼痛、泻痢腹痛、妇女行经腹痛、自汗易汗盗汗、腓肠肌痉挛、四肢拘挛疼痛、不安腿综合症等病症患者适宜食用。

2、忌:白芍性寒,虚寒性腹痛泄泻者以及小儿出麻疹期间不宜单独服用或重用;此外,服用中药藜芦者也不宜食用白芍。

现代医学药理实验认为,芍药有抑制中枢,扩张血管之作用,为平滑肌之松弛剂。然从治疗腿脚挛急看,对横纹肌亦有解痉作用,故临床用于神经性头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咳嗽、吸气、及变换体位加剧之疼痛,亦用于不安腿综合征,项背强痛,腓肠肌痉挛,咳嗽,哮喘,胃、肠、胆、输尿管痉挛,习惯性便秘,二便里急,经期腹痛等神经、血管、肌肉紧张性之病症。

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汤虽然只有白芍和甘草两味药,但效果不容小视。

芍药甘草汤

处方:

白芍药、炙甘草各四两。

现代剂量:芍药12克甘草12克

功能主治

《伤寒论》方之芍药甘草汤功能缓急止痛。主治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

功效:

调和肝脾,缓急止痛。

主治:伤寒伤阴,筋脉失濡,腿脚挛急,心烦,微恶寒,肝脾不和,脘腹疼痛。现用于血虚津伤所致的腓肠肌痉挛、肋间神经痛、胃痉挛、胃痛、腹痛、坐骨神经痛、妇科炎性腹痛、痛经;以及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急性乳腺炎、颈椎综合征等属阴血亏虚,肝脾失调者。

用法用量:

上二味,用水毫升,煮取毫升,水煎去渣,分二次服,分温再服。

方解:

本方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方中芍药酸寒,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甘温,健脾益气,缓急止痛。二药相伍,酸甘化阴,调和肝脾,有柔筋止痛之效。

芍药甘草汤的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有镇静、镇痛、松弛平滑肌等作用。

解痉、止痛、抗炎作用:安徽医学院《急腹症资料》。本方对病变异常兴奋状态有强力的抑制、镇静作用。其中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性反射弓的兴奋有镇静作用,故能治疗中枢性或末梢性的筋系挛急,以及因挛急而引起的疼痛。芍药、甘草中的成分有镇静、镇痛、解热、抗炎、松弛平滑肌的作用,二药合用后,这些作用确能显着增强。

《伤寒论》原文:

《伤寒论》29条曰: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

《伤寒论》30条曰:胫尚微拘急,重与芍药甘草汤,尔乃胫伸。

医案1.崩漏腹痛

韩某,女,12岁。南关小学学生。《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今不满二七,业已潮汛,且量多期延。初因害羞不愿就医,后失血甚多,出现神疲眩晕,心悸短气,难以上学,始来就诊。

化验检查,血红蛋白60g/L,红细胞1.7x10^12/L。余用滋阴补肾法以治,诸症见轻。

近三日,过午腹痛,时轻时甚,用手按压,痛可得缓,夜寐后疼痛渐止。上午则一无所苦,饮食二便亦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略数。

观其脉症,知崩漏日久,阴血大损,脉络失养而作痛也。何以午前不痛、午后痛?以午前属阳,阳气为用,尚可帅血运行,是以不痛;午后属阴,阴血为用,血运不畅,故而痛也。治当补血通痹,缓急止痛。拟:

白芍15g炙甘草15g二剂

二诊:腹痛再未发作。遂守前法,予以滋肾补血。

医案2.血崩后小便失禁

姬某,女,50岁。曾病阴虚血崩,经余治愈。今尿频、尿急月余。稍有尿意即须临厕,迟则失禁也。无尿痛、尿灼。腰不痛,纳后化迟,大便一日一行。舌淡红,苔白微腻,脉弦细弱。腹诊:腹皮薄弱,无压痛,惟腹肌紧张耳。

脉证观之,此乃阴血不足,肝木失养,疏泄太过证也。治当养血和营,柔肝缓急,芍药甘草汤,首选方也。拟:

白芍15g甘草15g三剂

二诊:尿频、尿急明显减轻,纳化仍差,原方加鸡内金10g三剂

三诊:小便失禁之状,再未发生。患者惧病复发,求再服三剂,遂欣然授之。

医案3.肝怒化火的头痛

王某,女,40岁。素争强好胜,凡事不遂心,便怒不可遏,捶胸拍腹,迁怒他人,真河东吼狮,胭脂啸虎也。近因其子考试名落孙山,又气冲牛斗,肝火横逆,致头痛如劈,左颞、左眉棱骨痛不可忍。恶心欲吐,胸满烦躁,口干口苦,饮食不思,大便干秘,二三日一行。视其形瘦颊赤,舌红苔薄。诊得脉象沉弦有力。

观其脉症,知其怒气伤肝,肝火上逆为患,治宜平肝降逆,舒肝清热,拟芍药甘草汤加味:

白芍20g甘草10g柴胡10g紫贝齿15g石决明15g茵陈15g龙胆草10g二剂

服后至夜,疼痛渐止。

按:肝火横逆,肝阳上亢,故而头痛;肝气行于左,故左侧尤剧;眉棱骨痛、恶心呕吐,脉象沉弦,皆为肝木克土,肝火横逆之症。故用芍药、甘草、柴胡舒肝缓急,介贝平肝,龙胆草、茵陈清肝,药证相合,故疼痛速杳。病虽得愈,然总须移情易性,大度宽容,方可断根。若赋性依然,我行我素,常兴无名之火,病症必将彼伏此起,永无宁日。

医案4.腿抽掣痛

郭某,男,54岁。32岁时因肝硬变退休。廿余载边治疗,边休养。虽时有骨蒸潮热,胁痛泄泻等症,然调治几日,便可康复。常相遇于街头,见其摆地摊,做小商。日前午后下棋时,觉左侧腿股微有疼痛,未予介意,当晚子夜因痛而醒。抽掣于腹股沟及承山穴处。不得穿裤,难以行立,彻夜不寐。服去痛片、芬必得可得暂缓,医时由其家属搀扶而至。视其痛肢皮色正常,亦不肿胀,推拿、按摩,疼痛可减。身无寒热,纳便正常。舌淡红,苔薄*。脉象弦细。

仲圣于汗后脚挛急,立芍药甘草汤以治,以其汗后络脉空虚,筋肉失养也。本案虽未经汗,然肝病年久,津血不足,脉络痹阻,筋肉失养,亦必然也。拟:

白芍15g炙甘草15g赤芍15g二剂

二诊:一剂痛减,二剂痛失。行立自如,独步来诊。询知腿仍发僵,此筋急不舒也,原方加苡米30g木瓜10g三剂善后。

按:《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本案患者肝硬化20余年,必津亏血少,脉络不畅。无寒热,知非外邪。无压痛,知其非实。故用芍药甘草汤解挛急,通脉络。脉络通,筋得养,自能“千里之行”。

——本文摘自《经方躬行录》

芍药甘草汤的其余临床资料

芍药甘草汤一方,在《伤寒论》中仅以治疗太阳病误服桂枝汤而使阴阳皆伤,经过治疗阳虽恢复,而营阴仍不足,无以养筋,致使脚挛急一证。除此以外,别无所载。但临床运用本方治疗的病证,不仅仅如此,其治疗范围较为广泛。

1、吴遵程曰:专治荣中之虚热,其阴虚阳乘至夜发热,血虚筋挛。

2、魏氏家传方:治湿热脚气,不能行步。

3、朱氏集验方;治足弱无力,行步艰难。

4、《医学心悟》:治腹痛。

本方的药物组成,看来很简单、平易,但如能加减适宜,灵活运用,效果竟有出乎意料者。

芍药能滋阴液、和血脉、养筋脉、解痉挛。炙甘草补中缓急。芍药、甘草合用共为酸甘化阴之剂,善能柔肝、养阴,滋养血脉而解痉挛,另一方面又可强壮筋脉,以治筋脉弛缓而无力。人身之筋脉强壮有力,刚柔相得,运用伸屈灵活自如,都要依靠阳气之温煦,阴血之濡养。如果气血一旦失调,筋脉失其温养,则会产生各种病患。由于邪伤阴液,致筋脉失养,既可导致筋脉的枯槁而发生挛急之证,又可导致筋缓而松软无力,不任使用。在治疗方面,凡属于此种病理机制范围的,概以和血养阴,濡养筋脉为治疗原则。

芍药甘草汤,一方能兼二用,既可治疗因伤阳而致的筋挛,又可治疗因伤阴而致的筋缓诸证。对于因肝阴不足,肝血亏损引起的“筋痿”证也有一定的效验。

鉴于上述情况,在临床上曾将本方运用于治疗重症肌无力及多发性神经炎的患者,虽然未必能治愈,但对其证状的改善上有一定的作用。

一、筋痿

《内经》云:“肝主筋”,“肝藏血”。下肢无力之“筋痿”的发生主要与肝的功能失调有关。如果邪热久羁,耗伤阴液,致使肝阴亏损,肝血不足,则筋脉失其所养而弛缓无力,日久可致四肢痿弱不任使用,形成“筋痿”之候。用芍药甘草汤治疗此病,大抵可以获效。

如果病情比较轻,如行走无大的障碍,仅是走远路及爬坡、上楼梯时感到下肢痠软无力,上肢不能举重物等这类型的病证,用此方治疗,适当加减,见效较速,治愈率较高,如果病情较重,站立不稳,行走困难,步履不能自持,困卧床第者,单纯用本方治疗,似不能胜任。需和其它药物配合,多服、久服,虽不一定短时间能治愈,但对证状改善上有明显的效果。

病例一:

张XX,男,55岁,农民。自觉上下肢无力一年余,每行至一公里以外的路程即感到两腿痠软无力不任使用,需坐下来休息数十分钟以后才能行走,两上肢也不能举重物。患病以来曾服过不少滋补药品,如虎潜丸,健步丸之类,毫无效验,且病情日见加重。

患者四肢软弱无力。脉弦而数,但还可走近路,荷轻物,其它方面均属正常。给服芍药甘草汤原方,前后共20余剂,上下肢再不感到痿软无力,恢复了正常。

处方:芍药45克,炙甘草30克

病例二:

任XX,女,47岁。经内科诊断为重症肌无力,住院月余证状无甚改善,遂改用中药治疗。

患者于半年前,曾感觉嚼食时两咀嚼肌无力,继则四肢无力,不任使用,两眼脸下垂,颈项不能自持,终于困卧床第,翻身、大小便都不能自理,需人扶持。

患者四肢瘫软无力,坐立皆需人扶持,时时自汗,面色微现潮红,喘息吐痰。胃纳尚可,二便正常。脉数大无力,舌质呈镜面,有裂纹。

证属阴血亏损,津液枯竭,筋脉失养,弛缓不用。

白芍40克,炙甘草30克,*参15克,乌梅10克,生*芪15克,水煎服,日服一剂。

服15剂后,咳喘、吐痰、自汗皆愈,肢体痿弱有明显好转,坐起皆可自主,并能下床扶杖行走二、三十步。宗前方加减又服二月之久,所有证状已减十之七、八,并能操持少许家务。又宗上方加减制为丸药常服,以巩固疗效。

二、抽搐(属伤津者)

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津液损耗,营血不足,筋脉失去其濡养而导致僵硬、强直、挛急、疼痛。此病多发于四肢,也可见于身体的其它部位。

用芍药甘草汤治疗此病,往往可以彻底治愈。但如现脉迟手足冷,兼有阳虚证者,可以酌加一些姜、桂之品以助阳气,温筋脉。

典型病例:

田XX,女,28岁。患周身抽搐三年多,每天起床时发一作次。发作时四肢抽搐、蜷曲,舌强不能语,痛苦万状,必至两小时后才能逐渐缓解。或者在发作时能沉睡1-2小时,也能缓解下来。多方面医治,二年来没有效验。治以芍药甘草汤为主,加勾藤、木瓜、当归等共服30余剂,后又以此方治成蜜丸,继服两个月,诸证痊愈,以后未复发。

按:本例患者,患此较为严重的全身抽搐二年多,据说自患病以来概以镇惊、熄风、温筋发表之剂治之,不仅对证状毫无改善,而且越治越重。综合其脉证显然是津枯血燥,不能濡养筋脉所致。当是之时,滋阴养血尚恐不足,何况再久服大量温燥之品,重劫阴液,怎能不使病情恶化!

抽搐之证,属阴液不润和“寒则收引”者,在临床上甚为多见。属感受风寒造成抽搐者概少。所以辨证需详,用药方能无误。如果一概投以镇惊、熄风、发表之剂,真是“南辕北辙”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三、腹痛

腹痛绕脐,肠中无实积者,则是由于气血虚衰,阴阳失调,导致胃肠挛急作痛。证见痛作时腹部拘急不舒,强烈绞痛。以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或酌加助阳之品使阴阳调和,腹痛自止。

典型病例:

任XX,男,14岁。患腹痛三个多月,曾用过一些驱虫剂、祛寒剂以及消导药品均无效。每日拂晓至早饭前发作,发作时自觉绕脐剧烈绞痛,并有抽挛牵扯的感觉,饮食和大小便均正常。服芍药甘草汤加桂枝、干姜二剂痊愈。

刘渡舟医案

腿肚转筋

贾某某,男,53岁。

左腨经常转筋,多在夜晚发作,发时腿肚聚起一包,而腿不能伸直,患侧踇趾也向足心抽挛,疼痛难忍。切其脉弦细直,视其舌则红绛少苔。此为肝血不足、血不养筋,筋脉绌急所致。

用白芍24克,炙甘草12克。共服4剂而愈。

鼠蹊沟筋疝

李某某,男,25岁。

右鼠蹊沟肿起如鸡蛋大,不红,用针管抽之无脓液。自发现肿包后,右腿随之拘紧难伸,一用力则剧痛难忍;脚跟不能落地,须扶杖行动。脉弦细数,舌红而少苔。此为阴血不足、不能滋养筋脉,筋失血养,燥而拘挛;今筋聚成疝,结于厥阴之经,虽高起似肿,而非脓血水液;脉弦主病合于肝,细数又为血虚阴伤之象。

投白芍24克,炙甘草12克。4剂后肿包消退,大腿能伸,足跟落地,乃弃杖而愈。

化脓性髋关节炎

周某某,女,12岁。

右臀被踢后数天,局部红肿、疼痛,右腿难伸,某院诊为“化脓性髋关节炎”,久治无效。患女面色苍白,形体消瘦,右臀红肿灼手,针管可抽出少量脓液,右腿蜷屈不伸。脉弦细而数,舌质绛而苔薄白。系足少阳胆经之气血瘀滞而化热伤阴,结*于“环跳”所致。宜平肝理血、和阴解痛,以缓解筋脉之拘挛;然后清热消肿,以疏散少阳之*气。

以白芍24克,炙甘草18克。2剂后,小便排出白色粘液甚多,右臀肿痛随之减轻;效不改方,又续服2剂,右腿逐渐伸开。最后转用:当归、赤芍、花粉、甘草节、浙贝、丹皮各10克,银花12克,川芎、陈皮、白芷、防风、乳香、没药、穿山甲、皂刺各6克。3剂后,红肿基本消失;又服芍药甘草汤3剂而愈。

双髋股头缺血性坏死

杨某某,男,33岁。

始由右腿髋关节疼痛,行动困难;2个月后,左腿亦痛,不能步行;随之肌肉萎缩。某院诊为“双髋股头缺血性坏死”后,就治于我科。脉弦细,舌红绛苔薄。乃肝阴虚而血不荣,筋脉拘紧是以作痛。治当和血柔筋、止痛缓急、疏利血脉。

投白芍24克,炙甘草12克。3剂后,痛减安睡,两腿轻松。转方用当归、赤芍、花粉、甘草节、丹皮各10克,乳香、没药、川芎、浙贝、陈皮、山甲珠、皂刺各6克,银花12克。3剂后再以《金匮》赤小豆当归散与芍药甘草汤交替服用2个月可弃杖步行,X光复查两腿髋股头血运通畅。

结语

本方的适应证限于阴液耗损不能濡养筋脉而造成的孪急、筋缓诸证有明显的效果。如属于阳虚寒甚,筋脉失于温煦所导致的痉挛,即“寒则收引”者,则不属于本方治疗范围。关于肢体无力不任使用之证,用本方治疗属于“筋痿”范围的有效。如肌肉痿缩,用此方治疗效果不佳。

药物的用量,成年人炙甘草、芍药均需用到40-50克以上,即使需要加别的药物时,也要突出甘草、芍药之量,量小效果不佳。

小建中汤组方中的第四味药-----生姜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用法用量3~9g。

贮藏置阴凉潮湿处,或埋入湿沙内,防冻。

备注(1)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连等同用。生姜能解鱼蟹*,单用或配紫苏同用。此外,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性。

(2)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3)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4)煨姜:将原只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摘录《中国药典》

临床应用①治风湿痛、腰腿痛

用鲜生姜制成5~10%注射液,行痛点或反应结节注射,亦可配合远端或近端穴位注射,如关节部位则在关节囊周围注射。每点注入0.5~2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一般可连续注射20~30次。注射后局部常有胀、麻及灼热感,甚至疼痛加剧,约1~2天便减轻或消失。据观察,反应愈重效果愈佳。用于风湿痛、慢性腰背痛例,显效36例,好转56例,有效率83%;尤以对风湿痛疗效更佳,有效率达92.5%;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8例,治愈14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有效病例用药后疼痛减轻或消失,关节肿胀消退或好转,功能恢复或改善。还曾试用于小儿麻痹症,亦有一定效果。此外,用生姜、麻油制成生姜曲注射剂行穴位注射,对风湿痛或腰腿痛也有疗效。

②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据数十例的观察,对改善症状有较好效果:服药后能使疼痛减轻或消失,随之反酸、饥饿感也见好转,便秘及黑粪转为正常,食欲增加。但多不能根治,常易复发;对一部分患者能遗留下较长的胃部堵塞感。用法:鲜生姜60克,洗净切碎,加水毫升,煎30分钟。每日3次,2日服完。

③治疗疟疾

鲜生姜洗净拭干,切碎捣烂,摊于纱布块上,再包叠成小方块,敷贴于穴位上,用胶布固定或绷带包扎。选用穴位计分3组:第1组为双侧膝眼,生姜用2两分敷两穴;第2组为大椎加间使(双侧),生姜用1两分敷3穴;第3组选大椎1穴,生姜用5钱。一般于发作前4~6小时敷贴,经8~12小时即可取下,敷药两次即可。观察40例,除第1、第3两组各有2例无效外,其余均控制发作,血检疟原虫阴性。

④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

用鲜生姜1.5两,红糖1两,共捣为糊状,每日3次分服,7天为一疗程。据50例观察,治愈率为70%,好转率为30%。用药后腹痛、里急后重平均消失时间分别为5.16天和5.14天,大便外观及次数恢复正常分别为4.8天和5.2天,大便镜检及培养平均转阴日数分别为4.58天和3.6天。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

⑤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取鲜生姜2两,捣烂取汁,加蜜糖至60毫升;1~4岁30~40毫升,5~6岁50毫升,7~13岁50~60毫升,分2~3次口服。或用生姜1两捣汁,加入蜂蜜60毫升为1剂;1~2岁服1/4剂,2~4岁服1/3,剂,4~7岁服1/2剂,7~14岁服2/3剂,14岁以上服1剂。服药后患儿一般即不感腹痛,呕吐停止,包块通常于服药后1~3天消失。包块消失后即可服驱蛔药物。如服姜蜜后腹痛仍不止,可用冬眠灵、阿托品等解痉止痛;腹胀明显者应行胃肠减压,姜蜜合剂可从胃管注入,注入后夹住胃管2~3小时;呕吐重者注意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如有腹胀发热,须加用抗菌素,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肠鸣音消失需及时考虑手术治疗;给药12~24小时后仍未见效者,可用10%盐水行低位灌肠,或内服中药。曾按上述方法分别观察52例和例,结果除有5例系回盲部蛔虫团阻塞、阑尾蛔虫症及并发穿孔改为手术治疗外,全部治愈。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2天和2.4天。

⑥治疗急性睾丸炎

取肥大的老生姜,用水洗净,横切成约0.2厘米厚的均匀薄片,每次用6~10片外敷于患侧阴囊,并盖上纱布,兜起阴囊,每日或隔日更换1次,直到痊愈为止。据观察,敷药后患者都感阴囊表皮灼热刺疼、发麻发辣,少数发生红肿,个别发生红疹。共治24例,敷药第2天15例自觉坠胀疼痛及触痛减轻,睾丸肿胀显著消退;第3天有12例痊愈,自觉症消失,睾丸消肿,触疼消失;4天后4例痊愈;5例在敷药后5天痊愈。治愈天数平均为3.9天。对照组4例(兜起阴囊热敷,服磺胺类药及注射青霉素),平均治愈天数为8.5天。本法对阴囊局部皮肤有创口或因睾丸炎化脓穿溃者不能应用。

⑦此外,试用生姜揩擦治疗白癜风,生姜浸酒涂擦鹅掌风及甲癣均有一定效果。

摘录《中药大辞典》

小建中汤组方中的第五味药-----红枣

红枣:性温、味甘,具益气补血、健脾和胃、袪风功效,对治疗过敏性紫癜、贫血、高血压、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转氨酶增高,以及预防输血反应等均有理想效果。

大枣含有三萜类化合物及环磷酸腺苷,有较强的抑癌、抗过敏作用;枣中含有抗疲劳作用的物质,能增强人的耐力;枣还具有减轻*性物质对肝脏损害的功效;枣中的*酮类化合物,有镇静降血压的作用。

适宜人群:

体质虚弱、骨质疏松、更年期者

禁忌人群:

痰湿积滞、蛀牙患者

美容作用

红枣会令面色红润,因具有养颜补血的作用。如果经常用红枣煮粥或者煲汤,能够促进人体造血,可有效预防贫血,使肌肤越来越红润。

美白祛斑

红枣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环-磷酸腺苷,能够促进肌肤细胞的代谢,防止黑色素沉着,让肌肤越来越洁白细滑,达到美白肌肤、祛斑的美容护肤功效。

延缓衰老

红枣能够养血安神、滋补脾胃,如果年老体弱的人群经常食用,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若是上班族食用,能增强食欲、缓解紧张情绪;如果晚上泡一杯红枣茶,可有效治疗失眠。

补气养血

中国的草药书籍「本经」中记载到,红枣味甘性温、脾胃经,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枣能使血中含氧量增强、滋养全身细胞,是一种药效缓和的强壮剂。

据史料记载,枣是原产中国的传统名优特产树种。

红枣是一种营养佳品,被誉为"百果之王"。红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C等人体必须的多种维生素和18种氨基酸、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抗坏血酸)的含量竟高达葡萄、苹果的70~80倍,芦丁(维生素P)的含量也很高,这两种维生素对防癌和预防高血压、高血脂都有一定作用。

红枣性温味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钙、磷、铁、镁及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等,营养十分丰富,民间有"天天吃红枣,一生不显老"之说。红枣不仅是人们喜爱的果品,也是一味滋补脾胃、养血安神、治病强身的良药。产妇食用红枣,能补中益气、养血安神,加速机体复原;老年体弱者食用红枣,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尤其是一些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及神经衰弱者,用红枣煮汤代茶,能安心守神,增进食欲。

素有茶癖的人,晚间过饮,难免辗转不眠,若每晚以红枣煎汤代茶,可免除失眠之苦。春秋季节,乍寒乍暖,在红枣中加几片桑叶煎汤代茶,可预防伤风感冒;夏令炎热,红枣与荷叶同煮可利气消暑;冬日严寒,红枣汤加生姜红糖,可驱寒暖胃。

红枣是天然的美容食品,还可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循环和抗衰老。

此外红枣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功能:

抗过敏:红枣治过敏性紫斑,每天吃三次,每次吃10枚,一般三天见效。日本科学家发现红枣中含有大量叫做环磷酸腺苷的物质,它具有扩张血管、抗过敏作用。同时还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的作用。

治低血压:大枣20枚,母鸡一只,将鸡切成块,大火煸炒,加佐料,煮八成熟时加入大枣焖熟,分次食之。

红枣不仅是一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食品,也是一味常用的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红枣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氨基酸、糖类、有机酸、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P等,以及微量元素钙、磷、钾、铁、镁、铝和大量的环磷酸腺苷等。它性温、味甘,具有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生津液、解药*、缓和药性的功效。中医很早就有用红枣组方的"养肝汤"来养肝排*的方法。医院脏象肝病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盛国光教授介绍,红枣具有保肝、健脾、降低胆固醇、升高白血球、抗过敏等作用。

红枣不仅自身营养丰富,除了定期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监测外,可以每天多吃一些天然的红枣来保护肝脏。

红枣的食用方法有很多,蒸、炖、煨、煮均可。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红枣煎水服用,这样既不会影响保肝的药效,也可避免生吃所引起的腹泻。将10~30克红枣洗净,并用小刀在其表皮划出直纹来帮助养分溢出,然后加适量的水煮1小时左右即可。也可以在粥里加入红枣,做成枣粥食用。另外,将红枣加工制作成红枣莲子汤、红枣花生汤等,也是比较常见的方法。

抗癌防高血压

红枣富含三萜类化合物和二磷酸腺苷。三萜类化合物大都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功能。所以常食红枣的人很少患癌症。

红枣的食用禁忌:

①红枣虽好,可常食用,但不可过量,吃多了会胀气,因此应注意控制食量。

②红枣糖分丰富,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吃;多吃红枣,没有喝水漱口,容易蛀牙。

③湿盛或脘腹胀满者忌食;湿热重、舌苔*的人不宜食用。

④有宿疾、食积、便秘者不宜多吃;龋齿、牙病作痛及痰热咳嗽患者不宜食用。

⑤枣皮纤维含量很高,不容易消化,吃时一定要充分咀嚼,不然会影响消化。肠胃道不好的人一定不能多吃。

小建中汤组方中的第六味药-----麦芽糖

麦芽糖

味甘,性微温,

有健脾胃、润肺止咳之功效,

可用于治疗气虚倦怠、虚寒腹痛、肺虚、久咳久喘、可用作养颜、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滋润内脏、开胃除烦、通便秘等。

主治脾胃虚弱、气短乏力、纳食减少、虚寒腹痛、肺燥咳嗽、干咳少痰、咽痛。

禁忌:体实有湿热要慎用,因麦芽糖会助湿生热。

麦芽糖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种,由含淀粉酶的麦芽作用于淀粉而制得。用作营养剂,也供配制培养基用。也是一种中国传统怀旧小食。麦芽糖适合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糖尿病患者忌食。

相关食品

近年来风靡食品行业的益生元、益生菌,实际上就是麦芽糖的一种--低聚异麦芽糖,许多食品中含此营养物质,如雅客V9维生素糖果、蒙牛益生菌牛奶、叶原坊麦芽加应子、优之元儿童益生菌营养片等等,并都借此概念在市场上获得不小成功。

第二节小建中汤的方义讲解

小建中汤

《伤寒论》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用法用量上药六味,以水毫升,煮取毫升,去滓,加入饴糖,更上微火烊化,分二次温服。

方中剂量历代多有争议分别有,一两有3克,3.3克,3.5克,5克,10克,甚至有人提出15克的说法。周忠海根据二十多年临床经验,一两按五克计算多能取效。方中一升大约等于水的容量为毫升。

小建中汤倍芍药桂姜甘草大枣和

更加饴糖补中焦虚弱腹冷服之效

功能: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病机:中焦虚寒,气血不足。

主治:虚劳里急,腹中时痛,喜得温按,按之则痛减,舌淡苔白,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相当于现在的慢性咽炎),梦遗,全身及面部萎*,脉弦细者。

现代新用:饮酒前服用有养胃护肝的作用,饮酒后服用不但养胃护肝的作用,还有减轻酒精引起的全身不适症状。

现代用于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等见有上述症状者。

本方为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组成。方中重用饴糖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桂枝温阳散寒;芍药和营益阴;炙甘草调中益气。诸药合用,共奏温养中气,平补阴阳,调和营卫之功。摘录《伤寒论》。

此为温养中气,补益心脾,调和营卫,缓急止痛之方。临床使用着眼于虚寒二字,以腹痛绵绵,喜温喜压,得食痛缓,舌淡苔白润,脉象虚弦为目标。

本证以心脾不足、气血双亏,阴阳两虚为特点。何以既有咽干口燥、手足烦热之热象,复有腹痛、喜温畏寒之寒证?徐忠可《金匮要略论注》云:“元阳之气不能内统精血,则营枯而虚,里气乃急,为悸、为衄、为腹中痛、梦失精;元阳之气不能外充四肢、口咽,则阳虚而燥,为四肢酸痛、为手足烦、为咽干口燥。”似此寒热错杂,异于*连汤、三泻心汤证之寒热错杂,故非寒热并用可医,唯从健运脾胃,温中补虚中求之。《灵枢·终始篇》云:“阴阳倶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此饴糖为君药之解释也。尤怡亦云:“中气立,则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极于偏。是方甘与辛合而生阳,酸得甘助而生阴,阴阳相生,中气自立,是故求阴阳之和者必求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中者,脾胃也,为后天之本,居中州,运四旁。若中气得充,脾胃得健,自能化生气血,以滋养脏腑髓脑、四肢百骸,调和营卫,扶正祛邪。小建中汤可引阳从阴,引阴从阳,使其平秘,则虚劳诸症自失。故诸多慢性病,呈中焦虚寒、气血不足者可从脾胃着手,投本方求效。

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可由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大病、久病、或攻伐太过、滥用抗生素引起。临床常见脘腹疼痛、憋胀。疼痛特点为绵绵作痛,喜温喜压,饥饿则痛,得食可缓;憋胀特点呈坠胀,站立或活动则甚,睡卧则缓。腹诊时腹壁柔软而薄,腹直肌紧张拘挛,心下、当脐动气应手。此外,复有诸多虚寒、虚热证,如面色萎*,或苍白少华,畏寒喜温,体倦乏力,不耐繁劳,精神萎靡,情绪低落,心悸短气汗出,劳则加剧,长期低热,颧赤少寐,饮食无味,消化不良,手心热,手背、手指凉,咽干口燥,渴不欲饮,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小腿转筋,舌质淡嫩,苔薄白润,脉弦细缓等。

饴糖甘甜,补虚健脾,本属君药,多售于冬季,夏秋难得一见。余临床常以糖果店之麦芽糖果,或调味品店稻穗麦芽糖,或甘温之白术、甘平之山药代之。若二药合用,健脾阳,益脾阴,亦可收怡糖之效。

1.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伤寒论》条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论》条

3.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六篇)4.男子*,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金匮要略》第十五篇)5.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金匮要略》第二十二篇)

1.少腹疼痛,经后腹痛加当归。(当归建中汤)2.自汗短气,加*芪。(*芪建中汤)3.脉沉肢冷,加附子。(附子建中汤)4.心悸眩晕,腹中上冲,属水气凌心者,加茯苓。(茯苓建中汤)

1.脾胃不虚而又暴饮暴食导致的,食滞中焦的呕吐,不可服。(甘能动呕。)2.痰湿中满者,忌之。(中满忌甘)3.腹痛拒压者,忌之。(实证忌补)4.孕妇不得长期服用,以免桂枝和生姜化热生火影响胎儿。

1.此方治痢,不分赤白新久,但腹中大痛者神速,其脉弦急,或涩浮大,按之空虚或举按皆无力者。(《证治准绳》)

2.月事将行,必先腹痛,脉虚,此多属血亏,本方加当归。(《经方实验录》)3.不问男女,或急性、慢性疾患而发之腹痛,呈贫血虚寒型,按之则痛减。或手足冷,心下悸。腹痛,时喜屈卧、喜温罨、手扪。着寒则易痛,脉弱,遗精,体温不足,畏风寒,神经性衰弱体质者。(《古方临床之运用》)4.消化不良,胃弛缓,胃下垂,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眼睑下垂。(《伤寒论方运用法》)5.便秘九年。产后加重,腹隐痛,食后神疲,短气乏力。(《辽宁中医杂志》;4:29)6.高热不退。兼渴喜热饮而不多饮,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陕西中医》;5:35)7.消渴。症见面色不华,小便清长,舌淡,脉沉无力。(《湖南中医杂志》;6:34)8.半身不遂。伴肌肤发凉,汗出恶风,舌胖大偏淡,脉沉迟。(《当代医家论经方》)9.胃黏膜脱垂。症见饥饿则胃脘痛,怕冷便溏,汗出恶风,脉缓。(《经方传真》)10.合附子理中汤治40余日未便,20余日未食。其人无所苦,唯脉结代。(《余听鸿医案》)11.发热无汗,屡发散,汗不出,脉弦迟,面白露睛。(《谢映庐医案》)

小建中汤与小儿脾胃作者:佚名

小建中汤含有桂枝汤,含有芍药甘草汤,含有麦芽糖。对于孩子而言,比较适合于比较瘦,营养吸收不好的孩子,有的可能会有挑食,有的吃一点主食就不想吃了,有的偶尔会有腹痛,有的眼睛和鼻子之间会有青筋,有的睡眠不好,有的可能有点寒性便秘,但这些也不一定全都会有。在孩子不感冒的时候可以服用小建中汤,也不一定要当作药那么准确和连续,可以是服三四天停一两天。用小建中汤调理一段时间以后,会感觉到小孩胃口增加,体重上升。

小建中汤主要针对的是肝脾不和。中医认为肝的属性是木,脾胃的属性是土,(心的属性是火,肾的属性是水,肺的属性是金),如果树瘦瘦高高的了,土太少了,树就不扎实了,而且树缺乏营养也长不好。这时候就要首先增加一些土,更好的固定和支撑住树,同时也要适当修剪树的枝叶,保证土的营养和树的需要之间的平衡。小孩子这棵小树苗长的很快,肝气相对较盛,但是脾胃比较娇嫩比较脆弱,土气较虚,用西医的观点来看益生菌的环境也还有待完善,着急供给营养但是吸收又可能来不及,所以积食、腹泻、便秘等偶有发生。小建中汤在桂枝汤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调节人体脾胃的基础上,重用麦芽糖补脾胃,并加大芍药用于柔肝调肝,从而达到了调节肝脾平衡的作用。

从解剖学来看,肝的门静脉由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注入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汇合而成、回收来自腹腔脏器的血液。脾胃肠道吸收的营养汇入肝,肝是负责营养代谢和营养储存的器官。中医还认为肝主藏血,(另外肝在人的胚胎期还是造血器官,之后被骨髓替代),我们说过芍药的一个作用是促进静脉血回流。桂枝汤和麦芽糖提高了脾胃的消化增加了营养,然后芍药再促进这个营养流到肝脏吸收代谢和储存,或者说在土壤里加养料,树苗的根和茎又加快吸收了养料,这树苗一定长的更好了。看来中医认为脾胃是土,肝是木,是和人体解剖学一致的。

我们说过,桂枝汤其实是针对体质较为虚弱的人的一剂补药。这个补并不是什么人参虫草燕窝海参那种非常滋腻的补,而是用桂枝芍药加强人体新陈代谢,再用生姜大枣炙甘草调理人的脾胃,不是补药,对很多人来说却比补药更好。

我们要说的小建中汤也是桂枝汤的一种变化,和桂枝汤相比小建中汤可以说更稍微有了点补的意思,因为里面加了饴糖,也就是麦芽糖。

麦芽糖是什么,其实就是麦子种子里的营养经过发酵得到的。这种营养,对于孩子的肠胃其实是最好的营养。

其实,特别是对于孩子而言,麦芽糖比人参虫草燕窝海参更补。

所以,小建中汤含有桂枝汤,含有芍药甘草汤,含有麦芽糖。对于孩子而言,比较适合于比较瘦,营养吸收不好的孩子,有的可能会有挑食,有的吃一点主食就不想吃了,有的偶尔会有腹痛,有的眼睛和鼻子之间会有青筋,有的睡眠不好,有的可能有点寒性便秘,但这些也不一定全都会有。在孩子不感冒的时候可以服用小建中汤,也不一定要当作药那么准确和连续,可以是服三四天停一两天。用小建中汤调理一段时间以后,会感觉到小孩胃口增加,体重上升。

小建中汤主要针对的是肝脾不和。中医认为肝的属性是木,脾胃的属性是土,(心的属性是火,肾的属性是水,肺的属性是金),如果树瘦瘦高高的了,土太少了,树就不扎实了,而且树缺乏营养也长不好。这时候就要首先增加一些土,更好的固定和支撑住树,同时也要适当修剪树的枝叶,保证土的营养和树的需要之间的平衡。小孩子这棵小树苗长的很快,肝气相对较盛,但是脾胃比较娇嫩比较脆弱,土气较虚,用西医的观点来看益生菌的环境也还有待完善,着急供给营养但是吸收又可能来不及,所以积食、腹泻、便秘等偶有发生。小建中汤在桂枝汤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调节人体脾胃的基础上,重用麦芽糖补脾胃,并加大芍药用于柔肝调肝,从而达到了调节肝脾平衡的作用。

孩子也是一棵苗,孩子发育过程中,肠胃一般都比大人的弱,补充点来自种子并经过发酵的营养,孩子容易吸收,把肠胃调养好了,就能更好地吸收各种食物的营养,孩子全身都得到营养,这棵苗就长的更壮实了。

小建中汤除了可以用于孩子营养不良以外,也可以用于成人,对于有肝脾不和的患者的紫癜、乳腺增生、肠息肉等症状也有较好的作用。

小建中汤

体形:偏瘦弱或虚胖,长期消化不良,不爱饮食。

气力:气力比平常人小或患病后气力较以前小。

面色偏萎*,无光华,在没有感冒的前提下,却容易长期慢性的手足烦热,胃,小腹冷痛而喜按。这是因为中焦阳气不足,故冷痛,阴血不足,故烦热。

忌:患者素来体格健壮,气足力大的体实者,忽然患有外感发热,感受外来湿热,暴饮暴食过食油腻辛辣,过饮白酒的食积之呕吐,阳明里实证的承气汤证,白虎汤之实热证者,不宜单独和重剂服用。

孕妇不适合长期服用,因为桂枝和生姜偏辛温,容易使胎儿化燥生火。

第三节名医谈小建中汤

1:经方名医*煌老师谈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君饴糖,方含桂枝加芍汤;温中补虚和缓急,虚劳里急腹痛康。

经方用途,有对症状的,有对证候的、有针对体质的不同层次。小建中汤就是体质性用药,是改善虚弱体质的名方。这一点从本方治疗虚劳病也可得到佐证。《金匮要略》载本为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

虚劳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脏腑功能虚衰,属慢性衰竭疾患,病情复杂,病势缠绵。现代医学中慢性肝炎、肝腹水、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消化性溃汤、结核病、肿瘤晚期等疾病等见有体质消耗,体力衰竭者,均可以虚劳论治。

本方中重用芍药,有芍药甘草汤之义。故体质虚弱,经常性腹痛时可用小建中汤缓急止痛,但是本方证不拘于腹痛。小建中汤重用饴糖一升。饴糖为滋补剂,有强壮与缓和作用。“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可看作机体自我消耗,阴液不足所致,“心悸”、“梦失精”也只是虚性兴奋,而含有饴糖的小建中汤恰可补其不足,缓解消耗状态,从而达到改善体质的目的。

我把小建中汤当作保肝药看待,常以小建中汤治疗肝硬化腹水,证见消瘦、大便干结、脚挛急者,本方对改善肝功能有效。但如有感染及出血则不可用本方。另外,根据“男子*,小便自利者,当与虚劳小建中汤”的记载,本方也可用于溶血性*疸。

在儿科方面,日本汉方医们也常以本方长期服用来改善虚弱儿体质,我常用本方治疗小儿的慢性腹痛。虽然条文中屡屡提到腹痛,但本方临床运用时则要以辨别虚弱性体质为首务,在这一前提下的腹痛才考虑使用小建中汤。但若能着眼于虚弱状态而用方,则本方改善体质的意义也将远远大于缓解腹痛。小建中汤临床运用十分广泛,但越是运用广泛,就越说明该方子针对的可能是某一种体质。综上所述,可以认为小建中汤是一张改善体质之方,它的真正意义应当是强壮“病的人”,而不是治疗“人的病”。

2:台湾经方中医JT叔叔谈小建中汤

在补剂的“小建中汤”中,桂枝汤加倍芍药再加麦芽糖(饴糖),因为造酒的时候,是上面那层液体蒸馏出酒,所以酒可以“引诸药至至高之分”,而下面的余渣最底下可以提炼出麦芽糖,因此饴糖的药性除了补脾胃之外,更可说是把桂枝汤的药性黏住,然后压到腹部以及肚脐以下。原本入心的桂枝,就被拉了一些药性到小肠及丹田的区块,在小肠(小肠本来和心就是表里关系,小肠火来自心火)区块的桂枝“心火”药性大大帮助了人的消化能力。而丹田一暖,命门火也大大得助,同时补消化又补肾阳。


  而加倍的芍药,搭上了桂枝,桂枝外散的力道被缩小,作用点又拉低了,就会变成从脾胃斜上去“平肝”(治肝虚乘脾),再加上芍药原本就有养肝血的功效,合起来就变成补肝了。所以小建中汤几乎是五脏皆补,很神,如果还要加强补肺,再加点*耆、半夏,变成“*耆建中汤”就得了。由于小建中补而非常温和,所以很适合现在被滥用抗生素的儿童体质。

第四节小建中汤的临床医案和资料

小建中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远远超出了“脾胃病”的治疗范围。现代临床化裁用于治疗如下病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功能性发热属于中气虚寒,阴阳气血失调者。

医案1:名医*煌老师小建中汤治疗先天性结肠黑斑息肉医案

那个患有先天性结肠黑斑息肉的小姑娘来复诊了。时隔2个月,姑娘的气色红润了许多,精神状况也非常好,更让我高兴的是,自从服用中药以后,她没有再发腹痛,当然再没有动过手术。4月19日,门诊上来了个面*肌瘦的小姑娘,12岁,身高公分,体重只有27公斤。但机灵的大眼睛,很有神采。她5年出现剧烈的腹痛,诊断为先天性肠道黑斑息肉引起的肠套叠,先后5次手术,特别是这几个月,发作频繁,已经2次手术。对于屡发的腹痛,西医已经无奈,建议让找中医调理。姑娘消瘦,但皮肤细腻,口唇上布满了黑色的斑点,舌苔厚。我先用桂枝加芍药汤加枳壳,药后得便,为酱色,腹痛未作。

她诉说汤药很苦,睡眠不好,我便改为小建中汤,加生麦芽,并嘱咐网上购买饴糖,每次冲服。这次来,孩子精神好多了,而且说药味甘甜,喜欢吃。先天性肠道黑斑息肉,又名多发性消化道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综合征、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以黏膜皮肤色素沉着和胃肠多发性息肉为特征。本病系遗传性疾病,其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可隔代遗传。据报道家族中发病率约为36%,多为双亲与子女同胞间同时发病,且大多为儿童或青年发病,亦有在老年时才发现。临床多见黏膜、皮肤黑色素沉着,并便血、腹痛,或腹痛合并便血。腹痛常见原因是并发了肠套叠。结肠镜下可见胃肠道有多发性息肉,可形成团聚的肿块,质软,呈红色或紫色斑点。组织活检为错构瘤表现。本病好发部位依次为空肠、回肠、结肠、胃,息肉数目多少不一,大小不等,多者可达数百枚,大者直径可达3~4cm。约5%病人仅有肠息肉而无色素沉着。这位姑娘的病,我是第一次遇到,但是,这种体质的调理,我却有经验,只要是体型消瘦,舌苔薄白,大便干结,或喜食甜食者,我经常用小建中汤。

小建中汤是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这是一首经典的理虚方,强壮性解痉止痛剂,张仲景用来治疗“腹中急痛”。所谓的急痛,就是一种阵发性的痉挛性绞痛。同时,张仲景也将小建中汤作为治疗虚劳病的专方,虚,就是瘦;劳,就是乏力。虚劳病,是一种让人消瘦无力的慢性疾病。

小建中汤的口味甘甜,适用于常服久服,服用本方后的效果,是体质改善,体重增加,疼痛缓解或消失。所以,小建中汤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我曾用此方治疗小儿的巨结肠病、小儿厌食、小儿习惯性便秘、小儿上消化道溃疡、小儿遗尿等。我用小建中汤,不是针对孩子局部的病变,而是调理孩子的综合体质,服用本方后,孩子胖了,肚子不痛了,食欲增加了,睡眠改善了,那些所谓的“疾病”往往也销声匿迹了。用小建中汤,方中两味药要说一下。一是芍药,以白芍为宜。传统用药习惯,白芍解痉止痛,适用于痉挛性的疼痛、便秘等。其用量一定要大于桂枝。方中的饴糖属麦芽糖类,是古代的重要营养剂,是本方不可缺少的药物。临证使用时若无法取得,可用红糖或蜂蜜替代,再加麦芽。但是,总不如用饴糖好。

医案2:*煌老师小建中汤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医案

最近接诊一例儿童过敏性紫癜,我用小建中汤治疗近期效果不错。患儿是个漂亮可爱的小女孩,皮肤嫩白,犹如瓷瓶,眼睛大而明亮,嘴唇红。7月5号初诊时,臀部至足踝满布紫癜。家长说,孩子是一个多月前出现关节痛和紫癜的,为此还住院治疗,用过激素,喝过中药,但依然经常发作。发作时必然腹痛,大便干结呈颗粒状,容易出汗(小建中汤证)。

处方:桂枝10白芍20干姜5红枣30生甘草5;生麦芽20麦芽糖2大汤匙(冲服)。7剂。

复诊:药后紫癜未新发,原有紫癜颜色变淡。患儿说这药甜的象巧克力。后一周再诊,有少量复发,但颜色很浅。

按: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临床表现为皮肤瘀点,多出现于下肢关节周围及臀部,紫癜呈对称分布、分批出现、大小不等、颜色深浅不一,可融合成片,一般在数日内逐渐消退,但可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有胃肠道症状,如腹部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等;有的有关节疼痛,或有蛋白尿、血尿等,此病很难治。这几年我治疗过一些过敏性紫癜患者,但没有固定专方。有用八味除烦汤的、有用小柴胡汤类方的、还有用过*连解*汤的,而这个孩子是用小建中汤,基本是对“人”用药,病情控制较好。

现在专科常用大量的凉血止血药,甚至水牛角、生地等,但效果不太明显,不得已上激素,但副作用又来了。我想,思路是否可以转换一下(从

1
查看完整版本: 伤寒论中补虚第一方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