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与研究进展》
第3章神经血管疾病常用介入诊疗技术
3.4.5微导管技术
3.4.5.3OTW微导管和可操控微导管置放技术
OTW微导管和可操控微导管置放技术
OTW微导管是最常用来栓塞治疗各种病变的微导管。10-系列的微导管,尽管其柔软性不及漂浮微导管,但柔软性亦相当好。14-系列和18-系列微导管比较硬,尤其是18-系列的微导管,但二者内径大。导丝导引的微导管适用于相对近端的颅内血管性病变弹簧圈和微粒栓塞材料栓塞治疗。如拟使用Onyx,则需使用二甲基亚砜兼容的微导管。可操控微导管应用于弹簧圈栓塞治疗最为理想,其置放技术类似于OTW微导管置放技术。在此,仅介绍OTW微导管置放技术。
(1)微导丝和微导管组装后,引入导引导管,推送微导丝使其头端超越微导管头端3~5cm,然后,旋紧Y阀阀门,将微导管及微导丝作为整体向前推送,直至其头端接近导引导管头端。EchelonTM和Rebar微导管在导管轴上带有标记,当标记对齐导引导管Y阀时,则标志微导管头端已接近90cm导引导管头端。
(2)微导管导丝一旦露出导引导管,应立即经导引导管做路图。在路图下,推进微导丝,然后,沿微导丝推进微导管。在较直的血管,微导管头端可超出微导丝,可减少血管损伤和穿孔。在弯曲较大或血管分支发出的部位,旋转微导丝跨越弯曲后,固定微导丝,沿微导丝向前推送微导管,即可跨越弯曲,如微导管和微导丝之间摩擦较大,稍微后撤微导丝或稍加旋转即可分解微导管和微导丝之间摩擦。
(3)在微导管置放过程中,应定时检查导引导管的位置。微导管前进的任何阻力都将不可避免地对导引导管产生后压,导致导引导管位置后移。此外,还应定时检查灌注的连续性,确保微导管和导引导管灌注的连续性,无气泡进入。
(4)微导管一旦到达预定部位,即应稍微后撤微导管,以消除任何冗余及微导管张力,然后在透视监视下,小心移出微导丝。
更多精彩内容:
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与闭塞
椎体骨质疏松与压缩性骨折
肾恶性肿瘤(肾癌与肾盂癌)
肾大出血(尿血、肾周血肿)
支气管残端瘘(支气管胸膜瘘)
颅内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
良性气管和(或)主支气管狭窄
椎管和脊髓血管畸形及血管性肿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