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临床中ⅡA~Ⅲ期食管鳞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仍旧较低,新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术后生存率。此前,临床常用的新辅助治疗方式多为传统放化疗,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给手术治疗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生机,尤其在食管癌领域,展现出喜人疗效!本期我们将分享一例以免疫联合化疗为新辅助方式,助力IIB期食管鳞癌患者实现pCR的病例,期待为食管癌的治疗带来更多新的参考!
蔡艺斌医生
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临床肿瘤学诊疗分会委员
基本情况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6岁。
主诉:吞咽阻塞感1年。
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
病史:胃镜:距门齿约20cm见一隆起肿物;病理会诊示: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CT:胸上段食管管壁不规则环形增厚,增强后见强化,最厚处约1.2cm,长约3cm,上达T1下缘水平,下抵T3水平,局段食管向前与气管后壁之间脂肪间隙模糊,向后紧贴胸椎前缘,向左与左颈总动脉间的脂肪间隙模糊。食管旁、纵隔血管间隙散在短径小于1.0cm的淋巴结。
患者治疗前CT
钡透:胸上段食管管腔狭窄,长约5cm,局部管壁僵硬,边缘及粘膜不规则破坏,对比剂通过缓慢,其上方管腔扩张明显。
患者治疗前钡透
诊断食管胸上段鳞癌(cT3N0M0,IIB期)
治疗经过及疗效评价年3月12日和年4月1日行第1、2周期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化疗,方案为:紫杉醇mg+顺铂mg+替雷利珠单抗mg治疗。
疗效评价:患者食欲正常,食量增加,患者吞咽不畅明显减轻,体重增加1.5千克左右。双颈、双锁骨上、双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胸廓无畸形,呼吸动度一致,双肺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
患者新辅助治疗后CT
患者新辅助治疗后钡透
手术:相关检查无手术禁忌症,经充分术前准备后于年4月20日在全麻下行“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空肠造瘘术”。
术中过程
术后标本
术后第一天胸片
术后病理:评效pCR,(食管胸上段)食管壁全层可见慢性炎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反应,未见明显肿瘤细胞残留,符合重度治疗反应。标本上切端、下切端、环周切缘及另送“上切端”未见肿瘤。贲门旁LN13个、“1L”LN1个、“1R”LN1个、“16组”LN3个、“17组”LN3个、“左喉返神经旁”LN4个、“左锁骨上”LN10个未见转移癌。“2R”LN2个,其中一个淋巴结内见角化物及多核巨细胞反应,符合治疗后改变。
术后病理
病例总结本例患者为66岁男性,确诊为食管胸上段鳞癌(cT3N0M0,IIB期),分别于年3月12日、年4月1日以“紫杉醇mg+顺铂mg+替雷利珠单抗mg”方案治疗2周期,年4月20日在全麻下行“食管癌三野根治术+右肺上叶楔形切除术+空肠造瘘术”,术后病理评效pCR。
朱坤寿教授
医院
胸外科二病区行*主任,主任医师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食管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福建省胸外科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专家点评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外科手术是治疗可切除食管癌的常用治疗方式。然而,由于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多患者就诊后单纯采用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较差,术后5年生存率较低,因此需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途径[1,2]目前常用的新辅助治疗方式多为传统放、化疗,相较单纯手术切除,加用新辅助治疗后可提高患者总生存期。但具体是放疗,还是化疗,亦或是放化疗结合更具优势,临床上尚无定论。同时,放疗或化疗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是需要临床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