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胸膜瘘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食管癌微创外科特色技术介绍
TUhjnbcbe - 2021/3/10 10:28:00

在我国,食管癌是癌症相关死亡主要原因的前四位。外科手术在食管癌的治疗策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包括食管切除术、二至三野淋巴结切除术和使用某些器官重建消化道。食管切除术通常是通过开腹手术和开胸手术进行的,在一些病例或一些机构中,这些途径仍然被选择为标准的手术程序。近十年来,胸腔镜手术(和/腹腔镜)入路已被发展为食管癌的微创手术,包括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胸腔镜手术正逐渐成为食管癌患者行食管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主要方法。然而,食管切除术仍然是一种高度创伤性的手术,可导致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经过十年腔镜手术临床实践,以及随着外科内窥镜系统的发展,我们团队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技术,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目前比较先进的九项特色技术:

一.针对肿瘤分期制定优化的综合治疗方案

结合指南—以疾病分期/分类为中心:

可切除食管癌(T1a;T1b;T1-T3;T4a侵犯心包膈肌胸膜、腹膜):

1.早期:内镜治疗,手术切除;

2.局部晚期:术前新辅助治疗(免疫治疗+放化疗),达到根治性切除,术后辅助治疗。

不可切除食管癌(T4b;多站、多个区域淋巴结肿大(N3);食管胃交界癌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有远处转移包括非区域淋巴结转移):部分转化治疗成功,可行手术切除。

1.放疗/放化疗;

2.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放化疗);

3.靶向治疗。

二.“创新、融合、转化”---“IO+”模式:

对局部晚期食管癌,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治疗+化疗已经开展了近五十例,现有为数不多的治疗病例看,免疫治疗+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绝大多数患者的病变明显缩小甚至消失,提高了根治性切除率。

2,使一部分不能切除患者病变缩小后,转化为可手术切除。

2,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单纯化疗相当;

3,尽管术前采用免疫治疗+化疗,但并没有影响手术情况,即没有增加手术难度或增加手术后并发症。

二.层次解剖技术在胸腹腔镜食管系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以解剖和胚胎学理论基础来指导胸腔镜食管切除手术操作,通过解剖间隙进入正确的解剖层面,达到食管系膜完整切除,提高手术的根治性,手术流程更优化。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局部复发率下降,5年生存率提高到50%-70%。

腔镜下的食管系膜食管系膜整块切除标本

术后生存率曲线

我们相关的科研项目:

(1)年度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胸腔镜腹腔镜在食管癌手术联合应用的研究(项目编号A642)

(2)年度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食管系膜的微创解剖及食管系膜切除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手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B)

(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食管癌分子标志物研究(项目编号)

我们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的相关论文:

1.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开胸术式的临床对比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41(04):-.

2.食管系膜切除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手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中国微创外科杂志,,17(10),-;

3.胸腹腔镜食管全系膜切除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意义,中国基层医药,,24(2),-;

4.层次解剖在腔镜下食管癌食管系膜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消化道肿瘤杂志,,,9(1),64-66;

5..ApplicationofEsophagealCancerMesoesphagelExcisionintheQualityControlofThoracoscopicCombinedLaparoscopicEsophagectomy.TheAnnalsofThoracicSurgery

6.食管系膜的微创解剖特点在食管癌三野清扫中的应用[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16(9):—.

科研成果:

1.年汕头市科技成果一等奖….“食管癌外科治疗系列研究”

2.年汕头市科技成果一等奖….“胸腔镜腹腔镜食管癌切除系列研究”

四.术前口服橄榄油标示胸导管预防食管癌切除术后乳糜胸

乳糜胸是食管癌手术的一个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3-5%,多数需要二次手术处理。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术中损伤胸导管及其属支。有学者认为,术中常规预防结扎胸导管,可以减少乳糜胸的发生率,也成为许多单位的常规处理办法。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常规结扎乳糜胸可能导致淋巴淤滞,造成糖脂代谢紊乱,同时并不能降低乳糜胸的发生率。

我们在术前给予患者口服橄榄油,术中可以清楚确切的辨认胸导管,损伤胸导管几率显著降低,结扎率率显著降低,避免术后乳糜胸及因此二次手术。这更符合生理及快速康复的理念。

橄榄油标记后的胸导管损伤胸导管可见橄榄油溢出

我们在国外杂志发表的相关论文:

PreoperativeAdministrationofOliveOilReducesChylothoraxafterMinimallyInvasiveEsophagectomy。TheAnnalsofThoracicSurgery,S-(18)-2

五.荧光导航食管系膜切除术

食管癌中的淋巴结广泛分布于颈部至腹部。由于食管癌是一种侵袭性很强的疾病,经常出现多发淋巴结转移,淋巴结的广泛分布和转移模式的不可预测性食管切除加扩大淋巴结切除术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合理方法。我们应用独特的荧光导航行食管系膜切除术,研究表明,具有以下作用:1.显示食管系膜边界,有利于食管系膜精准切除;2.显示胸部淋巴管引流方向;3.显示胸部肿大和转移的淋巴结---前哨淋巴结;4.显示食管腹段系膜结构、淋巴引流方向及淋巴结;5.荧光腔镜能实时探测转移淋巴结,发现隐匿性转移淋巴结,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和检出数量;6.荧光成像能实时显示管状胃血流灌注,监测吻合口血运;7.约85%的pT1患者无淋巴结转移或仅SNs有淋巴结转移,而放射导向SN标测不仅可以作为检测淋巴结转移的准确诊断工具,而且可以作为早期食管癌cN0患者预后分层的工具。该技术的应用,对于做好精准化手术、保功能手术,提高手术质量、降低并发症等临床实际问题均具有意义。

显示胸部淋巴管引流方向及胸部肿大和转移的淋巴结

显示食管腹段系膜结构、淋巴引流方向及淋巴结

荧光腔镜下显示管状胃无血管区

六.三维(3D)裸眼腔镜技术

在当前绝大多数的3D成像系统中,外科医生需要戴上3D眼镜,以便每只眼睛在屏幕上看到略有不同的图像,这降低了光线,并导致图像有些暗淡。裸眼3D近年来已成为创新研发的一个新热点。传统基于偏振光的医用3D显示器,由于需要佩戴3D显示眼镜,偏振眼镜将显示器大部分光信息都滤除,只保留一个方向的传输光线,使得显示器图像的色彩和亮度大大降低。经人类视觉合成后的3D效果和图像效果都不理想,四周立体效果不明显,图像中心对比度差,且长时间佩戴眼镜后会造成眼球肌肉耗损。将裸眼3D显示器引入微创手术,不仅可以解决3D图像对比度和亮度低的显示问题,而且手术医师在手术过程中可获得最佳的图像景深、图像视差和图像表现色彩,增加了医师操作的准确性与舒适性。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裸眼3D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者,有如下体会:在高分辨率的超精细画面的视野下,不同组织结构的细微差异得以体现,微小的血管、细微的神经、与周围脂肪组织难以分辨的淋巴结,都在超高清腔镜摄像显示系统下清晰可辨。使淋巴结清扫、神经血管保护的精准化操作得以真正实现,手术层面的寻找与维持也更为确切和便利。3D显示器可使人体体腔、血管、筋膜、淋巴结都以立体而丰富的色彩呈现,体腔深度以及邻近组织关系层次分明,可清晰、精准地再现解剖关系。

七.先进的快速康复措施

成功开展免管免禁食管癌腔镜手术,对食管癌患者行胸腹腔镜食管系膜切除手术,同时应用先进的快速康复措施,患者无需插胃管、胸管,术后无需禁食,痛苦小康复快。

患者无胃管、胸管,第一天下床走路

八.“自主呼吸”麻醉技术

在保证手术质量的前提下,患者“自主呼吸”进行手术,免受插管可能造成的损伤与疼痛;不注射肌肉松弛药物,使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更好;减少静脉镇痛用药,患者苏醒得更快,血液循环及胃肠功能都恢复得更快,能够尽早进食,自主行动。术后甚至可以自己步行从手术室走回病房。

气管插管麻醉“自主呼吸”麻醉

九.内镜、荧光腔镜、裸眼3D腔镜技术融合----臻于完美的“三镜合一”

“黏膜外科遇见浆膜外科”理念的提出,我们已经率先将消化内镜与腔镜融合,术中消化内镜进行肿瘤定位,肿瘤周围注射ICG以利术中放射导向,术中荧光腔镜显示食管系膜边界、进行淋巴结标记,再用裸眼3D立体视野的腔镜手术精准解剖,将各种创新科技的亮点或优势相融合,使微创外科获得更完美的技术平台,患者亦将在最大程度上获益于微创技术。

结语

时代的进步也对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

外科技术方面:着重于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控制、器官功能保护、提高生存期等问题。

微创外科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下设备的创新与研发,从而推动微创外科实现更为精准化的手术操作。从标清到高清再到4K超高清,从2D到3D再到裸眼3D,再到软硬镜的融合,外科医师的手术获得越来越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也获得了越来越舒适的操作体验。在此基础上,触发外科医师对手术方式的不断创新与改进,使手术安全性更高,操作便捷性更强。各种入路的联合,使手术层面的维持,淋巴结的清扫,消化道的重建获得更多优化的手术方式选择,将新技术推进到一个更成熟的高位平台。

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MDT模式,将使患者得到最适合的个体化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食管癌微创外科特色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