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胸膜瘘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头条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
TUhjnbcbe - 2021/3/15 12:57:00

本文作者为医院麻醉科张俪、薛张纲*,本文已发表在《麻醉学大查房》年第3期上。

摘要

自发性食管破裂又称Boerhaave综合征,是一种需早期诊断及紧急处理的疾病。食管破裂典型表现为严重恶心或呕吐,随后出现剧烈胸骨后疼痛及上腹痛。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早期积极手术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然而,由于食管破裂易导致感染性休克,因此对于麻醉医师而言,对此类患者进行麻醉管理面临巨大挑战。对于食管破裂患者,宜采用快速诱导麻醉,在手术及麻醉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进行可能加重食管破裂的操作,此外还应注意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以及体液平衡的维持。对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进行麻醉,应注意避免加重食管破裂程度,以及合理应用液体复苏治疗(炎性反应导致低血容量)。由于食管破裂罕见,因此常被误诊为心肌梗死、胰腺炎、肺脓肿、心包炎及自发性气胸等。食管破裂延误诊治会导致感染性休克,从而导致死亡。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剧烈呕吐之后出现胸痛症状的中年男性患者,在考虑其他常规诊断的同时,应排除自发性食管破裂的可能性,以免误诊而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1.病例介绍

患者男,60岁,65kg。因“18h前大量饮酒、大量食用海鲜后腹痛、剧烈呕吐,伴背痛”医院就诊,考虑血气胸、主动脉夹层可能。随后转至我院行急诊胸主动脉计算机体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检查结果提示:胸腹主动脉未见异常;纵隔及左胸壁皮下气肿,可能由食管下段破裂穿孔所致。给予患者口服亚甲蓝(美蓝),之后见胸管内有蓝色液体流出,确诊为“食管下段破裂、感染性休克”,并收治入院。

体格检查:体温(T)38.4℃,脉搏(P)次/min,呼吸频率(RR)30次/min,血压(BP)/60mmHg(1mmHg=0.kPa),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4%。神志淡漠,呼吸急促,颈部及上胸部可触及皮下气肿,双肺呼吸音低。

辅助检查:心电图(ECG)示窦性心动过速。胸部计算机体层摄影(CT)检查示:胸腹主动脉CTA未见异常;纵隔及左胸壁皮下气肿,可能由食管下段破裂穿孔所致;两侧液气胸,伴双下肺部分不张、双肺炎症;十二指肠肠壁增厚。

2.麻醉管理

2.1术前评估

2.1.1实际麻醉术前评估

患者既往无重大全身性基础疾病史,此次暴饮暴食后出现食管破裂,并导致感染性休克,拟对其行“左侧开胸探查、食管破裂修补、空肠造瘘术”。

入室后患者神志淡漠,呼吸急促,颈部及上胸部可触及皮下气肿,双肺呼吸音低。T38.4℃,P次/min,RR30次/min,BP/60mmHg,SpO%。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评为ASAⅣ(E)级。

2.1.2术前评估分析

2.1.2.1自发性食管破裂

年Boerhaave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并首次报告了自发性食管破裂,故自发性食管破裂又称为Boerhaave综合征[1]。在临床上该综合征颇为少见,所以极易误诊、漏诊,死亡率高达20%~%,若诊治延误24h以上,死亡率会增加3倍,甚至达到%[2]。多因呕吐动作不协调、食管强烈痉挛或食管本身病变,引起胃内容物不能通畅呕出,造成食管腔内压力骤增,导致食管壁全层破裂。食管中下段管壁以平滑肌为主,肌层薄弱,缺乏完整的浆膜层保护,所以自发性食管破裂多以食管中下段多见。

剧烈呕吐是诱发本病的最常见原因。腹内压骤增会导致胃内压过高以及胃内容物突然逆向进入食管腔,而此时环咽肌反应性挛缩,食管上段括约肌尚未开放,使得食管内压骤升,从而导致食管破裂。食管无浆膜层及浆膜和黏膜下层之间的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在相同的压力下比其他消化道更易破裂,并且破裂部位一般在食管中下段或下段,多为全层破裂。另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与饮酒也被证实与该病发生有关[3]。

自发性食管破裂多见于成年男性,偶尔发生在女性和儿童。典型症状为呕吐、胸痛胸闷以及纵隔或皮下气肿三联征[4]。自发性食管破裂多表现为剧烈呕吐后出现严重胸痛和(或)上腹痛,并向肩背部放射,常伴有大汗淋漓,继而出现胸闷、气喘、呼吸困难,这些症状与疼痛、气胸、胸膜炎、纵隔炎等有关。随病情发展,当漏出的胃及食管内容物侵蚀胸膜和纵隔,并发胸腔、纵隔感染时,可有发热。由于纵隔组织有很好的吸收能力,因此延误诊治者在临床上常有严重的全身中*症状,并迅速进展至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发生死亡。

在发病后12~24h内,如果能立即予以手术干预,则患者的转归可能更为理想,因为在此阶段,大多数并发症还未发生或进展[5]。原则上在发病24h内,对于破口较小者,可行Ⅰ期修补。在发病后24~48h,可争取采用手术修补,对于不适宜手术修补的患者,应给予开胸,对胸腔及纵隔进行彻底清创,使肺复张充分,并进行充分引流。发病超过48h者,由于感染严重,因此而不宜行Ⅰ期修补。

2.1.2.2脓*症

脓*症定义脓*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若脓*症引起器官功能障碍或组织低灌注,则称为严重脓*症;由脓*症导致,经充分容量复苏后,仍处于持续低血压状态或者血乳酸水平≥4mmol/L,则称为感染性休克。

脓*症的治疗脓*症早期导向治疗的目标(诊断后6h内)包括:①中心静脉压8~12mmHg;②平均动脉压(MAP)≥65mmHg;③尿量0.5mL·kg-1·h-1;④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65%。

对于液体复苏疗效的评估,要结合中心静脉压的动态变化而非绝对值来判断。国际液体复苏指南的修订意见倾向于使用白蛋白及晶体液,并已开始进行多中心研究,纳入例患者,对采用羟乙基淀粉/1.4与生理盐水进行复苏的疗效进行评估[5]。在亚洲8个医疗中心开展,为期18个月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显示,与单纯的集束化治疗策略相比,液体复苏的集束化治疗策略+乳酸清除策略可使病死率下降1.94%。一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苏的液体使用量、6h内MAP以及乳酸清除率是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因素[6]。

积极抗感染治疗原则①用药时机:强调“及早发现、及时应用”,一旦确诊,应在1h内给予。②药物选择:强调“强力有效”。初始期采用“广谱足量”的原则,随后采用“针对性选择治疗”的原则。尽可能在使用抗生素之前留取培养标本,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治疗,需重视抗生素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力求取得最佳的抗感染治疗效果,并尽可能降低细菌耐药的发生率[7]。

血管活性药物及正性肌力药物根据《年国际严重脓*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推荐将MAP保持在65mmHg以上。推荐将去甲肾上腺素作为纠正感染休克的首选血管升压药物(在建立中心静脉通路后应尽快给药);在需使用更多缩血管药才能维持足够血压时,建议使用肾上腺素(加用或替代)。为维持足够的MAP,或者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可考虑使用血管加压素0.03U/min,与去甲肾上腺素同时使用,或作为后续替代。不推荐使用多巴胺,除非有很强的适应证。

对于有心功能障碍(充盈压升高及心排血量降低)或持续灌注不足的患者,推荐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或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反对应用使心排血指数增加达超常水平的疗法。

糖皮质激素激素由于缺乏明确证据表明激素能降低患者病死率,并且激素具有诸多不良反应,因此对于接受液体复苏和血管升压药物治疗后效果不佳的脓*症患者,是否需使用激素,仍存在较大争议。《年国际严重脓*症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建议,对于成人脓*症患者,如果足够的液体复苏和升压药治疗可使其恢复血流动力学稳态,则应避免静脉使用氢化可的松治疗。

强化胰岛素治疗高血糖影响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功能,并且使凝血机制异常。使用胰岛素静脉输注,并以血糖水平低于8.3mmol/L为目标的强化血糖管理方案(即强化胰岛素治疗)是目前控制重症感染患者高血糖的主要治疗策略。然而,血糖控制的目标范围仍颇具争议性。美国医师学会近期发布《强化胰岛素方案控制血糖的临床实践指南》[8],建议目标血糖水平为7.8~11.1mmol/L。

抗凝治疗脓*症不仅是一种炎性疾病,还是一种凝血障碍性疾病。脓*症的炎性反应打破了凝血系统的平衡,内源性抗凝因子[如抗凝血酶、肝素和活化蛋白C(activatedproteinC,APC)]消耗,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受到抑制。凝血级联的活化、内源性抗凝因子的消耗和纤维蛋白溶解功能受损,微循环血栓形成,造成组织缺氧,导致器官功能不全,故抗凝治疗从理论上是可行、有效的,但仍存在很大争议。年全球重症感染重组人类APC评估——休克研究,未能进一步证实采用APC治疗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有效[9]。对脓*症患者是否需进行抗凝治疗,以及如何选择抗凝治疗时机、抗凝药物及抗凝疗程,仍需进一步研究。在年指南中,已无与APC相关的建议,因为该药已无法获得。

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脓*症引起的急性肺损伤/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lunginjury/adult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LI/ARDS),常需要使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ARDS临床试验协作网(Network)在年发表了一篇文章[10],该文章确立了低潮气量和容许性高碳酸血症(保护性肺通气策略)在ALI/ARDS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地位。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也称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应使用低潮气量和限制吸气平台压的通气策略;治疗ARDS时,至少使用最低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于脓*症导致中度或重度ARDS的患者,宁可选用更高水平的PEEP进行治疗;对因ARDS导致严重顽固性低氧血症的脓*症患者,可采取肺复张策略;脓*症导致ARDS的患者,如果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比值≤mmHg,在有该类疾病处理经验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时,可采取俯卧位;除非存在禁忌证,接受机械通气患者的床头需要抬高;对确诊为ARDS的患者,如没有组织灌注不足,应采取保守液体治疗。

免疫调理目前常用的免疫调理药物主要有:①乌司他丁,能抑制多种水解酶活性,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激活、黏附和跨内皮迁移,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性物质等,改善微循环及组织灌注;②胸腺肽,能促使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下降,使抗炎细胞因子水平上升;③免疫球蛋白,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④谷氨酰胺,能改善重症感染患者的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从而有助于改善预后。

血液净化对于脓*症合并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采用血液净化治疗能清除炎性介质,改善免疫细胞功能,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而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近年来,高容量血液滤过技术受到广泛

1
查看完整版本: 头条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手术的麻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