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PD-1单抗的问世给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带来长期存活的可能,包括ⅢB期肺癌患者,在给予PD-1单抗治疗缩瘤降期后,则可能缩小手术范围,帮助患者进一步延长生存期。本期,我们分享一例高龄、肿瘤负荷较大的ⅢB期局晚期肺鳞癌患者,在接受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后,顺利实施根治术,并到达pCR的临床病例,以进一步拓宽临床医生对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价值的认识。
病例提供者:福建医医院李贵龙医生
李贵龙医生福建医医院胸外科
-年就读于福建医科大学本硕连读专业,-年研究生期医院陈椿教授
中国医师学会会员
福建省胸外科协会会员
福建省食管癌青年协会会员
基本情况一般资料:患者男性,70岁。
主诉:以“反复咳嗽、咳痰半月余”为主诉于-08-24入住我科。入院前半月余开始出现咳嗽、咳痰,无咯血。
现病史:1周前就诊外院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团块阴影,考虑恶性肿瘤并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炎,右肺门及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
个人史:吸烟史40余年,1包/天。
查体:体温:36.6℃,SPO%,PS评分为1,神志清楚,无贫血外观,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肺呼吸运动减弱,左肺呼吸运动正常,右肺呼吸音低,左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肋下未触及。
入院胸部CT(-08-19):胸廓对称,双肺容积正常。双肺支气管血管束规整,右肺见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范围约mm×75mm×75mm,病灶分叶,平扫CT值约41Hu,增强扫描不均匀轻中度强化,二期强化值分别约80-98、73-85Hu,右肺上叶尖段、后段支气管闭塞,邻近胸膜牵拉、凹陷,胸膜腔内见弧形低密度无强化影,最厚处约11mm;周围见少许斑片、粟粒影;右肺门、血管前间隙、气管旁、隆突下见多发淋巴结,大者约11mm×8mm。右肺上叶后段、中叶内侧段、下叶前基底段、左肺上叶尖后段、下叶后基底段(se5im、、、63、84、、)见数个粟粒结节、微结节,大者径约4.5mm。气管、余支气管通畅。
CT诊断:1.右肺上叶恶性肿瘤并少许阻塞性炎症,右肺门、纵隔多发淋巴结,右上胸膜腔少许积液;2.双肺数个粟粒结节、微结节,建议密切随诊。见下图:
远处转移灶评估:全身骨显像、颅脑及上腹部MR、颈部淋巴结彩超未见明显转移灶。
气管镜(-08-27):诊断描述:气管镜检查前先予环甲膜穿刺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气管镜下见声门活动正常,气管通畅,隆突稍增宽,右肺上叶见肿块阻塞管腔,右上叶管口粘膜增厚,予行右上叶尖段管口肿物活检3块+刷检。镜下诊断: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可能。检查图像见下图:
气管镜病理(-08-27):肉眼所见:(右肺上叶尖段肿物活检)灰白组织3粒,最大径0.15cm-0.25cm。全部取材制片。病理诊断:(右肺上叶尖段肿物活检)癌,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刷检涂片)见癌细胞。免疫组化结果:CK-P(+),P40(+),CK5/6(部分+),P63(+),TTF-1(弱+),Napsin-A(-),CD56(+),CK7(-),Syn(-),CgA(-),Ki67(60%+),P53(-,表达异常)。见下图:
诊断:右上肺鳞癌(纵膈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c-T4N2M0,ⅢB期)。
治疗经过第一阶段: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建议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患者及家属同意并实施,-09-05、-09-28予白蛋白紫杉醇mg+卡铂mg化疗,联合替雷利珠单抗mg免疫治疗,共2周期,化疗过程顺利。
化疗后胸部CT(-10-15):右肺鳞癌化疗后病例,对比-08-19旧片:胸廓对称,双肺容积正常。右肺上叶一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较前明显缩小,范围约47mm×37mm(原约95mm×65mm),病灶分叶,平扫CT值约40Hu,强化程度较前减低,病灶跨过右侧水平裂累及右肺中叶,右肺中叶尖段、后段支气管闭塞较前减轻,邻近胸膜牵拉、凹陷,胸膜腔内见弧形低密度无强化影消失;周围见少许斑片、粟粒影较前减少、缩小;右肺门、血管前间隙、气管旁、隆突下见多发淋巴结同前。右肺上叶后段、中叶内侧段、下叶前基底段、左肺上叶尖后段、下叶后基底段(se4im88、、、31、43、77、、)见多发粟粒结节、微结节,大者径约4.5mm。左侧胸腔未见明显积液。CT诊断:1.右肺鳞癌化疗后病例,右肺上叶病灶较前明显缩小,少许阻塞性炎症较前减少,右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同前;2.双肺多发粟粒结节、微结节同前,建议密切随诊。见下图:
再次远处转移灶评估:全身骨显像、颅脑及上腹部MR未见明显转移灶。
治疗前诊断:右上肺鳞癌(纵膈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c-T4N2M0,ⅢB期)。
治疗后分期:右上肺鳞癌(纵膈及右肺门多发淋巴结、c-T2N0M0,ⅡA期)。
第二阶段:手术治疗
于-10-23行右上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支气管成形术。
术后胸部CT:
左:术后第2天胸片,右:术后第12天胸片
术后病理(-10-26):肉眼所见:右肺上叶:送检肺组织大小13cm×7cm×5cm,距支气管断端约1cm处见一灰白色肿物大小约4.5cm×3.5cm×3cm,切面灰白灰褐,质中,全部取材制片,肉眼可以累及脏层胸膜,其余肺组织切面灰红,质稍软。1-7冰盒。病理诊断:右肺上叶切除标本(化疗后):(右肺上叶)肿物全部取材制片。镜下:肿瘤细胞完全退变、消失,代之以大量泡沫样细胞,部分区域纤维组织增生,见大量单胆固醇结晶,并见淋巴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符合重度治疗后反应;区域淋巴结未见癌转移(10组0/4,9组0/1,7组0/6,2组0/4,2+4组0/4,3a组0/3,支气管旁0/4)。见下图: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10-23):气管切端:未见癌。
疗效评估:pCR。
第三阶段:术后辅助治疗
于-12-04、-12-25予患者第3、4周期替雷利珠单抗治疗,以巩固治疗效果。
病例总结1.该患者年龄较大,初诊为右上肺鳞癌ⅢB期,累及纵膈及右侧肺门多发淋巴结,但未发生远处转移,属于肿瘤负荷较大的局部晚期肺鳞癌患者。
2.在进行手术之前,给予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具体方案为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替雷利珠单抗,2周期后疗效评估显示,右肺上叶病灶较前明显缩小。
3.对患者进行右上肺叶切除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支气管成形术,手术顺利,术后病理显示治疗效果达pCR,提示治疗效果良好。术后继续给予替雷利珠单抗单药治疗2周期。
专家点评点评专家:福建医医院张文山教授
张文山教授
福建医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医师
福建省医师学会胸外科分会委员
漳州市胸心外科学会常委
海医会胸部肿瘤理事
福建省肿瘤防治联盟食管癌专委会常委
漳州市抗癌学会委员
福建省中西医结合胸外科分会委员
手术是治疗肺鳞癌的重要方法。该病例中的患者为ⅢB期局晚期肺鳞癌患者,患者高龄,瘤体较大,且已经发生多处纵膈淋巴结转移,直接进行手术较难进行完整切除。对部分局晚期患者,手术治疗前给予新辅助治疗有助于降低分期、创造更多手术机会、提高术后镜下的完全切除率、降低术后复发风险,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肺鳞癌新辅助治疗中的价值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