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篇推文)
确诊食管癌并不难,一般因为进食哽咽、疼痛等去做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内长东西了,顺便抓几块活检,确诊为鳞状细胞癌。然后网上一查,我靠,这病“如此的严重”,着急忙慌的找到肿瘤专业的医生,医生也不能马上告诉该如何治疗,开了一堆检查,包括:胸腹部增强CT、颈部淋巴结超声,大医院可能就还需要病人重复做胃镜检查,甚至还要加做超声内镜,有些医生还会推荐病人做全身PET/CT、气管镜等,先检查再说吧。这些检查如果顺利做完,基本上需要两周,这还是排除了预约等待的时间,医院,一个CT可能就需要预约一个月以上。
病人因为进食梗阻的症状开始出现,医院检查胃镜,本身就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平均的就诊时间是三个月,这三个月里或多或少都会因为进食量的减少,体重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下降原有体重的5%左右,来就诊时可能只能吃半流食或流食了,而确诊后,医生二话不说,先开具一堆检查,又要熬上一个月,往往都是不能接受的。
习惯性的把开场白又扯远了。
以上说的那些检查是为了对食管癌进行分期,进行可切除性评估,在食管的诊疗流程里,可切除性评估是最重要的环节,没有之一,就是最重要的那个环节,通俗点说吗,就是这个病能不能手术,我们是多么希望看医生的时候,能给句痛快话,能做手术或者不能做手术,单靠胃镜显然是不足以作出判断的,所以胃镜确诊食管癌只是第一步,胃癌、肠癌的诊疗流程大多都是这个道理,拍CT看肿瘤的外侵程度及转移范围成了很重要的后续步骤。
当我们拍好了CT,能否手术取决于几个因素。
首先是门齿距病变上缘的距离,需要超过20cm,也就是说胃镜上描述的,巨门齿XXcm可见食管粘膜隆起溃疡病变,阻塞管腔等等,这个XXcm需要大于20cm,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为了给切除食管后留下足够安全的吻合距离,需要保留5cm的正常食管,而门齿距食管入口(环咽肌)的距离是15cm,那么加起来,需要我们的食管癌长在比20cm更远的地方才能够手术切除的条件,这个一般通过胃镜来判断。
其次,能否手术要看病变的外侵,在医学上叫T(Tumor)分期,分Tis(原位癌),T1a(粘膜内病变),T1b(粘膜下病变),T2(侵犯食管壁的肌肉),T3(侵犯食管外膜),T4a(侵犯周围的胸膜、心包、奇静脉、膈肌、腹膜等可切除病变),T4b(侵犯主动脉、锥体、心脏、气管等不可切除病变),Tis一直到T4a都是有手术切除机会的,T4a的病变当然切除起来难度很大,需要找有经验技术水平高的医生才行,T4b肯定是不推荐也不能再手术了,T分期有时判断起来也很麻烦,需要超声内镜评估T分期会更准确一些,所以不要责怪医生为何还要给病人做了胃镜又要做超声胃镜了,疑似侵犯主动脉的食管癌有时候还需要做胸部核磁来判断,疑似侵犯气管的要做气管镜检查。
再者,能否手术需要结合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淋巴结没有可疑的转移,当然是可以手术的了,如果出现了转移,评估范围在可切除范围之内,当然是有机会手术了,多野的淋巴结转移并不是手术禁忌,关键是要评估到位,切除干净,做多野的淋巴结清扫,但淋巴结融合转移侵犯了重要的结构,也是无法手术的,这也是为什么医生要做胸腹部CT、颈部淋巴结超声,还要做全身PET/CT了。
最后,能否手术,当然都要征求患者和家属的同意,且患者的身体能够耐受手术的打击,还需要做很多的身体评估方面的检查,以前的文章里说过,在此不再赘述。
鉴于食管癌能否手术实在太关键,当我们的医生一遍遍的反复确认,追加各种检查的时候,只是为了尽可能筛选出可以手术的病变,请不要觉得那是他们水平不够,相反他们可能是最专业的那部分医生。
后续的问题又来了,如果一开始评估了病变可切除,那么是否直接手术更好呢?显然并不是。如果病变侵犯到了食管外膜(T3或T4a),或者出现了淋巴结转移(哪怕只有一个淋巴结转移,那也是N+),推荐先做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再进行手术。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包括两种方式:同步放化疗,化疗。至于能不能只做术前放疗,就手术,显然循证医学证据给出的答案是不行的,大概在20年以前,CochraneDatabaseSystRev..p.CD这篇meta分析总结了之前存在的5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单纯放疗后手术与单纯手术的效果,认为术前放疗并不带来生存获益,从那以后,食管癌手术前只做放疗的策略就销声匿迹了。那么术前可以做同步放化疗,也可以只做化疗,两者又该如何选呢?对于食管鳞癌来说,目前还没有足够高级别的证据给出建议,随机对照研究正在开展,所以遵从我们所选择手术医生的建议吧。从现有的数据来看,著名的CROSS研究对比了同步放化疗后手术与单纯手术之间的差异,认为前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是48.6个月,而单纯手术只有24.0个月,对于鳞癌来说,差异更显著,食管鳞癌做了同步放化疗再手术,中位生存时间是81.6个月,单纯手术为21.1个月,可见术前的同步放化疗给食管癌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存获益(NEnglJMed;:-./LancetOncol;S-(15)-6)。至于术前化疗,也会给食管癌手术患者带来生存获益,随机对照研究的证据显示化疗后再手术与单纯手术的食管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23.0%和17.1%,生存还是有明显差异的(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27(30):-)。
上面一段可能看的有点晕,但客观的数据和证据如此,必须呈现出来。以前的文章也提到过术前治疗的问题,我们中国的医生更喜欢只做术前化疗,但是从生存数据上来看,同步放化疗似乎才是王道。然而,同步放化疗对医生和病人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需要更严格的流程把控,也需要忍受更多的副作用和手术并发症。付出与收益比,到底该如何取舍,仍然是一个待讨论的命题。不管怎样,术前的放化疗或化疗,给食管癌手术带来了更好的切除率,带来了病人更好的生存,目前我所在的团队,比较推崇化疗后再做手术,这部分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是46.0%。
以前的文章里,食管癌的微创手术并没有细述,因为技术的进步,目前所有的食管癌手术都推荐尽可能做微创,因为微创手术给患者带来更小的刀口,更快的术后康复和心理感受,至于病变的切除范围和根治性,那不是微创手术考虑的范畴,所有的手术都应该达到足够的切除范围和充分的根治性。微创手术可不是不开刀哦,只不过刀口小一些而已,所谓的“打洞”,“打眼”,那只是进入胸腔或者腹腔的路径不一样而已,真正的切除操作由疾病本身决定,而不由主观要求微创所决定。目前微创手术给生存带来获益的证据并不很确切,还需要积累足够多的数据,但是微创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和理念,已然是大势所趋,也是所有医生的必修内容。当我们还在犹豫要不要微创的时候,更新的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已经在悄然影响着所有的外科医生,手术绝不仅仅是进入手术室躺在床上的那几个小时,而是与术前术后所有的措施浑然一体,是个全流程多环节的整体,微创手术不过是其中较小的一部分而已。关于ERAS,我想以后还会专门叙述。
最后,再重申一下,可切除性评估是食管癌诊疗流程最关键的环节,需要找到正儿八经具有高水平的胸外科医生,而不是肿瘤内科医生,也不是放疗科医生。
结合着以前的文章《食管癌不定期更新(二)》,再看这篇似乎更好一些。
JeffLi我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