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名声显赫的病症,汉代赵壹、唐代李白、宋代梅尧臣等诗人在其诗词中都留下咳嗽相关的诗句。咳嗽又是当今人们最常遇到的病症之一,咳嗽患者约占呼吸科门诊的三分之一以上。上世纪90年代,因空气污染引起的北京咳(BeijingCough)甚至被老外印入《文化震撼,游遍北京》这本国外旅游指南中。本文介绍关于咳嗽的历史及相关知识。一、中国传统医学对咳嗽的认识1、咳、嗽的文字学考证(1)咳“咳”字出自甲骨文的“亥”字,在人的头部加一横,表示只会用喉咙发出“咯咯”或“呵呵”笑声的幼儿。《說文解字》注解“咳”为“小兒笑也。孩,古文咳从子。”《史記·扁鵲傳》“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里咳婴之儿及是此意。“咳”字至少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庄子·渔父》有“窃待於下风,幸闻咳唾之音以卒相丘也。”的记载。用“亥”加“口”另造一“咳”字表示咳与口腔有关,《礼记·内则》有“不敢哕噫、嚏咳……,不敢唾洟。”的记载。汉代成书的《*帝内经》有专门论述咳病的专篇“咳论”。(2)嗽与咳嗽《說文解字》有一“欶”字,并注解为“吮也,从欠束聲。”南北朝顾野王撰写的《玉篇》对“欶”字的注解为“咳嗽也。”可见“嗽”字应该是从“欶”字加“口”演化而来。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嗽”字,《周礼·天官·疾医》有“冬時有嗽上氣疾。”的记载,《說文解字》之所以未收录“嗽”字,可能与其使用仍较少有关,如《*帝内经》与《伤寒论》多单独言“咳”,“咳嗽”仅在少数几篇出现。到了元代,“咳嗽”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语,元末明初施耐庵在《水浒传》就说“你这贼配*是我手里行货,轻咳嗽便是罪过。”2、中医学对咳嗽的认识(1)咳嗽概念的演变《*帝内经》全书共有39篇出现“咳”字,但仅在“阴阳应象大论”等4篇中出现“嗽”字,《内经》论咳要么单言咳,要么言咳唾、咳喘、咳喘等,咳嗽连用仅4次。张仲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也多提及咳而不言嗽,显然只将咳作为一个症状,《金匾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和“痰饮咳嗽病脉证治”中,肺痿、肺痈、留饮等病皆可出现咳嗽。可见汉以前中医学已经意识到咳与咳嗽、咳喘有所不同,但并未对咳、嗽和咳嗽有何不同进行严格的界定与区分。从概念上对咳、嗽及咳嗽进行区分的首先是金代的刘河间,在其《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中说:“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且嗽也。”后世医家大多同意“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之说。《内经》首先提出心咳、肝咳、脾咳、肺咳、肾咳、胆咳、胃咳、小肠咳、膀耽咳和三焦咳等11种咳的概念。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在继承《内经》五脏咳和胆咳,另增风咳、寒咳、支咳、厥阴咳、久咳、妊娠咳、小儿咳和咳逆等。唐宋时期在巢元方分类基础上,增加了卒咳、冷嗽。明代孙一奎《赤水玄珠》一书又增加干咳。由于认识和条件的局限,古代中医症状和疾病往往不分,但医院校本科教材《中医内科学》仍认为咳嗽“既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患。”年5月25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首次增加传统医学病症,在咳嗽下单列“咳逆”和“其他特指的咳嗽”、“未特指的咳嗽”,可至今未见相关机构给出相关定义,不知如何用其指导中医临床病案分类。(2)咳嗽病因及分类演变《*帝内经》最早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将咳分为五脏咳与六腑咳共11种,《内经》认为咳嗽的病因是感受外邪和寒饮入胃所致。金元时期医家主要从病因、病位及疾病对咳嗽进行分类,如宋代儿科医生钱乙分“肺盛”和“脾虚”两大类,元代朱丹溪则分风寒、痰饮、火郁、劳嗽、肺胀共5种。明代朱棣《普济方·咳嗽门》分为热嗽、冷嗽、肺气嗽和饮气嗽四种,明代中医教育家李挺在《医学入门·咳嗽》中首先将咳嗽按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这种简明扼要的分类法经张介宾推介后,逐渐被后世医家所接受,并沿用至今。明代以后,随着对外交往的增多,百日咳从国外传入国内,明清时期虞抟、吴瑭和赵学敏等医家在其著作中都描述过此病,虞抟将其命名为“顿呛”,后经中、西医师反复推敲后定名“百日咳”。年比利时细菌学家博德(Bordet)和甄高((Gengou)从百日咳患者分泌物中培养并分离出百日咳杆菌。年美国细菌学家肯德利克和依尔丁宁研制出百日咳预防疫苗,其流行局面大为改观,今天上临床已较少见到本病。3、现代中医学对咳嗽的认识(1)概念: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病症。它既是一个症状,又可是独立的一种疾病。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临床上多痰、声并见,故以咳嗽并称。(2)病因:咳嗽按病因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而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咳嗽。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互为因果,可相互为病。(3)病机及演变: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肺,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外感咳嗽迁延不愈,伤及肺气,更易反复感邪,咳嗽频作,肺脏日益耗伤,可成内伤咳嗽,若夹湿夹燥,病势更为缠绵,难以痊愈。(4)临床表现二、现代医学对咳嗽的认识现代医学出现以前,西方医学对咳嗽的认识极为肤浅,有限的记录仅限于一些传说和零星记载,传说古阿拉伯人曾用一种“裹尸蜂蜜”治疗痨病和肺病。与张仲景几乎同一时代的古希腊名医盖伦在其药物学著作中记载了可以治疗咳嗽的鸦片等多种植物药,16世纪欧洲传奇名医帕拉斯尔萨斯(Paracelsus)也用鸦片酊来治疗咳嗽等疾病。20世纪后,现代医学对咳嗽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药物治疗等的研究日渐深入,现择主要内容介绍如下。1、咳嗽与咳嗽反射现代医学认为咳嗽与吞咽、嗳气、排尿和排便一样,都属于机体的一种防御性神经反射,其过程包括一系列复杂的神经生理反射。咳嗽有利于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频繁剧烈的咳嗽会对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会活动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对咳嗽反射机制的了解仍然较少,且有关结论大多从动物模型上获得,对控制咳嗽的皮层通路至今未明确,包括心因性咳嗽在内的许多咳嗽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已知咳嗽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咳嗽中枢位于延髓弧束核附近,咳嗽的传出神经包括第3~5对颈神经(膈神经)、胸神经(肋间神经)、迷走神经(气道)、和喉返神经,咳嗽反射的效应器包括气道平滑肌、呼气肌(肋间内肌)、膈肌和声门等。当耳、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胸膜等部位感受区的刺激传入延髓咳嗽中枢时,咳嗽中枢将冲动传向运动神经,分别引起咽肌、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的运动来完成咳嗽动作,表现为深吸气后声门关闭,继以突然剧烈的呼气冲出狭窄的声门裂隙产生咳嗽动作和发出声音。口痰主要由含有红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纤维蛋白等的渗出物与黏液、吸入的尘埃和某些组织破坏物等混合而成。口痰产生是主要是呼吸道炎症引起呼吸道黏膜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毛细血管壁通透增加导致浆液渗出,此外,肺淤血和肺水肿时肺泡和小支气管内的浆液漏出也可产生痰液。2、咳嗽的病因及分类临床多将咳嗽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三种。急性咳嗽<3周,亚急性咳嗽为3~8周,慢性咳嗽>8周。咳嗽按有无口痰可分为干咳与湿咳,湿咳的标准为每天痰量>10m1。(1)急性咳嗽:病因相对简单,普通感冒和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引起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疾病。(2)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病因是感染后咳嗽,多由病*、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等都可引起,临床最常见的是感冒后出现的感冒后咳嗽,其次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和咳嗽变异性哮喘等。(3)慢性咳嗽: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变应性咳嗽、心功能不全性咳嗽、药物诱发性咳嗽、心因性咳嗽及肺间质纤维化、支气管异物、结缔组织疾病、纵隔肿瘤等引起的咳嗽。3、止咳药与祛痰药(1)止咳药止咳药的历史几乎可以说是鸦片的应用历史。在瑞士发掘出公元前年的新石器时代屋村遗址就已发现罂粟的种子和果实遗迹;公元前年,两河流域地区已经大面积地种植罂粟,公元前年,鸦片已成为兽医和妇科用药品;公元前2世纪时,古希腊名医盖仑记录鸦片可治疗头痛、咳嗽等多种疾病。公元前年,张骞出使西域将鸦片传如中国,有人推测三国名医华佗的麻沸散就含有鸦片。年德国药剂师弗里德里希·瑟图纳从鸦片中分离出吗啡,发现其具有强大的镇痛和镇咳作用,但随后发现吗啡成瘾性极强。年,英国化学家查尔斯·赖特用乙酸和吗啡合成出二乙酰吗啡(海洛因)。年,德国拜耳公司将镇痛和止咳的海洛因推向市场,因成瘾性极强于年停产。后来的药物学研究人员在罂粟众多活性成分中寻找化学结构与吗啡类似,但不容易成瘾的替代药物可待因,但可待因仍然存在成瘾问题。上世纪50年代,瑞士罗氏公司的研究人员发现化学结构与吗啡、海洛因非常近似的右美沙芬,年,罗氏公司申请了右美沙芬作为镇咳药物的专利,年,美国FDA批准右美沙芬上市。(2)祛痰药最早的祛痰药同样来自植物。愈创木是一种原生于南美和加勒比海的热带雨林地区的常绿树木,16世纪初当地原住民就用它治疗咳嗽、扁桃体炎等疾病。研究人员后来在愈创木脂中找到了愈创醇成分,并将其与甘油形成醚,愈创甘油醚可以刺激呼吸道黏膜水分的析出,从而稀释软化粘痰,使其利于痰液排出。桃金娘是一种原生于北非的大型灌木,桃金娘油是由桃金娘科树叶的提取物,希腊名医迪奥斯克里德斯用桃金娘油治疗肺部感染。现代研究发现桃金娘油的主要成分包括桉油精、柠檬烯及α-蒎烯等,能促进气道和鼻窦黏膜纤毛运动,可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和鼻窦炎等引起的咳嗽痰多。
参考文献
1、马恩明;传统中医对咳嗽的基本认识及现代发展概况;
2、张丫丫;咳嗽病的古代文献研究与学术源流探讨;年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集;中国知网。
3、张伯礼;《中医内科学·第10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年8月。
4、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咳嗽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版);中医杂志;年第52卷第10期。
5、《从医学的历史谈肺炎--肺炎的历史解读》;明报月刊;年3月。
6、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年);中华结核与呼吸病杂志;年第39卷第5期。
7、吉宁飞;咳嗽的解剖、生理及病理生理学基础;实用老年医学;年第25卷第3期。
8、傅维康;百日咳史话;上海中医药杂志;年02期。
9、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年);年第39卷第5期。
10、王曾礼;咳嗽及咳嗽药物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年第9期。
郎中原创,欢迎转发,转载敬请注明来源。喜欢本文,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