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3/29 16:05:00
作者:张桂医院体外循环科编辑:张山医院体外循环科第二期15摘要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从仰卧位到俯卧位的体位转变可以使气体-组织比率沿依赖-非依赖性轴的分布更加均匀,同时肺应力和应变分布更加均匀。俯卧位的改变通常伴随着动脉血气的显著改善,这主要是由于更好的整体通气/灌注匹配。氧合的改善和死亡率的降低是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的主要原因。死亡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非依赖性肺区域过度膨胀减少,依赖性肺区域的周期性开闭减少。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的唯一绝对禁忌症是不稳定的脊柱骨折。我们需要一支由4至5名护理人员组成的熟练团队帮助患者完成从仰卧位到俯卧位和从俯卧位到仰卧位的转换。最常见的不良事件是压疮和面部水肿。近年来,俯卧位的使用已扩展到患有COVID-19的非经插管自主呼吸的ARDS患者。这种干预对结果的影响仍不确定。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肺保护性通气,通气/血流,重力引言俯卧位已经使用了很多年,现在推荐用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并镇静和麻痹的严重或中度至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在仍在持续大流行的冠状病*(COVID-19)疾病中,俯卧位已被临床医生广泛采用,甚至将其运用于气管插管之前自主呼吸的患者。本文综述了俯卧位的生理效应、呼吸机的设置、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俯卧位对肺/胸壁力学、通气、灌注和气体交换的影响肺部和胸壁的结构一起膨胀并共享相同的体积,其弹性属性按顺序增加:(Ers=El+Ew)。同时,它们的顺应性并行增加:Crs=[(ClCw)/(Cl+Cw)]。肺和胸壁的局部顺应性随这些结构的解剖形状的差异、重力的局部效应和患病肺的异质力学特性而变化。因此,在过渡到俯卧位时,ARDS患者整体呼吸系统的顺应性可能保持不变、恶化或改善。通过分别考虑肺部和胸壁的因素,可以较好地理解这些可能的变化及其原因。胸壁顺应性胸壁整体的顺应性受其前、后、腹部三个解剖边界的硬度或柔韧性的影响。在仰卧位时,顺应性变化受腹部和前胸壁的影响最大,而在俯卧位时,后胸壁和腹部是决定顺应性变化的关键因素。由于解剖学原因,后胸壁(包括脊柱和肩胛骨)的顺应性不如前胸壁(胸骨和肋骨)更柔软。相反,在俯卧位时,床面阻碍前胸壁的扩张,而腹部顺应性相对不变。因此,俯卧位的自然反应是胸壁整体顺应性下降。肺顺应性在ARDS患者中,肺顺应性主要由肺通气量决定(即由肺通气单位的数量决定)。值得注意的是,ARDS患者和正常人的特异性肺顺应性相似,说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改变或早期纤维化并不是改变肺内在机械特性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主要是由于新的肺单元的开启或已经开启的肺单元的机械特性得到改善,肺顺应性在容积压力曲线上可以达到更有利的位置。对于俯卧位来说,可能是促进了肺应力和应变的均匀分布从而出现这种有利的变化。对于处于俯卧位的ARDS患者,增加平台压力(在容积控制通气中)或减少潮气量(在压力控制通气中)后肺的整体顺应性预期会下降。如果未观察到这些预期的变化,则表明肺顺应性的改善抵消了胸壁柔韧性的位置下降。因此,从仰卧位改为俯卧位后,我们通过简单地观察平台压力(或潮气量)的变化可以反应肺复张的程度。通气与血流我们认为区分膨胀(形态学概念)和通气(生理概念,肺膨胀的结果)是极其重要的。CT扫描可以精确量化气体和组织之间的膨胀程度。图1是正常和ARDS患者俯卧位和仰卧位的气组织比率。如图所示,与仰卧位相比,俯卧位时肺单位的膨胀更加均匀,这意味着用于扩张肺的力(经肺压力,即肺应力)分布更加均匀。主要原因是胸壁与肺形态匹配得到改善。俯卧位胸膜压的重力梯度、局部呼气末和吸气末肺容量、局部通气和通气血流比均比仰卧位更均匀。出乎意料的是,俯卧位和仰卧位的血流分布相似。重要的是,与局部血流不均一性的区域性解释相反,肺血流的重力分布仅通过俯卧位改变很小,导致当这些区域转向非独立位置时,大部分血流继续流向背侧区域。因此,观察到的气体交换变化(通气/血流比的直接函数)是主要由于局部通气的变化。可募集性从仰卧位转为俯卧位时,CT扫描观察到的最显着变化是血流密度从背侧到腹侧的重新分布。为了解释这一发现是由于叠加压力,随后的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最终得出海绵模型。相应地,在湿肺中,来自肺重量的压力沿垂直轴逐渐增加,挤压来自最依赖肺单位的气体。事实上,大多数肺背侧单位在仰卧位时趋向于无气状态,这个过程被俯卧位逆转(虽然不是1:1的比例)。当俯卧时,背侧,现在已经不依赖肺的单位倾向于开放,而腹侧单位,以前开放,趋向塌陷。值得注意的是,通常在相同的气道压力下,由于组织质量和气体体积不变,肺的平均密度保持不变。然而,可能发生变化的是气体分布。虽然在文献中经常陈述俯卧位导致肺复张,但人们通常忽略了俯卧位的复张与肺前区塌陷相关,虽然二者不是以1:1的比例。因此,俯卧位对可复性的净效应取决于肺的形状(即,与非依赖性部分相比,依赖性部分的相对质量),以及膈肌曲率对腹部压力传递的影响。在一个假设的、完美的圆形的肺和均匀的膈肌穹隆中,可复性将为零,由于背侧开口等于腹侧塌陷。事实上,肺背侧的质量大于肺腹侧,这解释了最后的净募集(见图2)。氧合作用我们现在有了讨论俯卧位与气体交换关系所需的所有要素。事实上,这三种元素可能在不同程度上有助于改善氧合作用。1.第一个因素是在呼吸周期中开放的通气和血流组织的数量。如果肺背侧的吸收超过了腹侧部的吸收,并且由于血流的分布基本上没有改变,氧合应该会改善。血流的确没有变化,但是俯卧时开放通气的肺单位更多。2.第二个要素是通气膨胀的同质化程度。鉴于血流几乎保持恒定,不均匀性与通气分布不均有关,通气均匀会导致通气/血流比的分布更均匀,这反映为静脉内混合物减少和死腔减少3.局部胸壁顺应性的改变也可能有助于改善氧合。事实上,由于胸前壁顺应性较低和横膈膜的曲率,潮气量的分布向肺的后腹附近区域移动,在那个区域通常没有仰卧位通气。这种氧合改善的原因是分流和通气-血流不均一性的减少,当患者俯卧而非仰卧时,解剖上类似于锥形的肺适合于其圆柱形胸廓,扭曲更小,这进而减少了肺背侧的肺不张,而在这些区域,分流优先分布于ARDS。二氧化碳的消除一个通常忽略的变量是PaCO2对俯卧位的反应。当俯卧位与相同分钟通气量的PaCO2降低相关时,临床结果显示更有利。灌注和先前塌陷单位的补充导致了分流的减少,从而有利于PaCO2的减少。此外,仰卧时肺单位相对过度膨胀死腔减少,从而达到更均匀的膨胀。我们可能会想知道在验证后增加PaCO2的可能机制。在未调整压力控制通气时,俯卧位胸壁顺应性的降低会减少潮气量,从而减少肺泡通气。如果在容量控制通气中,由于胸壁顺应性降低而引起的胸膜压力增加可能会减少静脉回流,如果伴随局部灌注减少,则会增加死腔。俯卧位和血流动力学在APRONET研究中,最常见的不做俯卧位的原因之一是平均动脉压低于65mmHg。然而,血流动力学损伤是ARDS患者的常见症状,它本身并不是俯卧位的禁忌症。PROSEVA试验证明了俯卧位对生存有利,在俯卧位组中72%的患者接受了血管升压药物治疗,这一比例与对照组无差异。然而,所有患者在纳入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作为平均动脉压不维持≥65mmHg作为排除标准。必须强调的是,适当的俯卧位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副作用,甚至可能改善血流动力学。在一项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中,在俯卧位的少数副作用中并没有描述血流动力学损伤,而且俯卧位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更低。医生实施俯卧位的方式可能会改变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Chiumello等人报道,胸腰椎支持下俯卧位可以显著减少搏动量并增加心率,而俯卧位在没有任何支撑时则没有观察到影响,可能是因为盆腔支持会减少静脉回流。胸部支撑的一些配置有可能增加胸腔内压力,这可能会减少体静脉回流。俯卧位最有趣的生理效应之一是它还可以改善血流动力学。在PROSEVA的研究中,Guerin等人观察到俯卧位组较少发生心脏停搏(6.8%对13.5%),随机化分组后28天的肺外无功能障碍天数也较高。Jozwiak等报道18例ARDS患者在俯卧位前均有右心室扩张,约一半患者的心脏指数未发生变化,而另一半患者的心脏指数升高,这与右心室负荷减少有关。当仰卧位时,心脏指数升高的患者存在前负荷依赖性心脏指数。在42例严重ARDS患者中,有21例患者最初出现右心室收缩负荷过重,称为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延长俯卧(18小时)使右心室功能恢复正常。右心室负荷与心脏指数的显著增加和心率的降低有关。这些影响可以通过俯卧位对呼吸力学和血气交换的影响来解释(图3)。事实上,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高驾驶压力和平台压≥27cmH2O都是发生急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俯卧位通过复张肺部,有可能降低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驱动压和平台压,从而改善右心室功能和血流动力学。临床上吸入一氧化氮应更好地用于俯卧位的ARDS患者,因为它对氧合和肺循环有附加作用。另一个可能的机制是它能够避免过高的PEEP,据报道,当使用积极地呼气末正压通气后,过高的PEEP会降低存活率,并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有害影响。俯卧位对总体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特别是对右心室功能的影响如何参与其对预后的有益影响尚待确定。我们已经知道,血气的改善并不能解释在PROSEVA研究中观察到的存活率的提高。换句话说,俯卧位通常是根据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来定义的,所以俯卧位对于有反应者和无反应者都是有益的。临床指征、适用人群和时机以及禁忌症在ARDS患者中实施俯卧位通气有两个主要适应症:如前所述,需要改善氧合,以及俯卧位可能降低死亡率。虽然大型动物实验研究表明俯卧位对肺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早期对氧合衰竭患者进行的随机试验发现,俯卧位通气对死亡率没有影响。因此,多年来,俯卧位仅被用于严重低氧血症的抢救治疗。然而,回顾过去,所有这些早期研究都存在方法论上的问题,可能会导致错误的阴性结论(例如,检测死亡率差异的能力不足,每天只使患者处于短期的俯卧位,过度使用镇静剂)。年,Guerin和他的同事发现在PaO2/FIO2比率mmHg的患者中,每天进行俯卧通气至少16小时可以将90天死亡率从41%降低到23.6%,无明显不良反应。尽管取得了如此惊人的成绩,但5年后,俯卧通气仅用于33%的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对于为什么不适用这种方法,最常见的解释是氧合没有被充分削弱,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仅将俯卧位用作严重低氧血症的抢救疗法。工作量增加和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的不足也可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俯卧位时,非依赖性肺区域的过度扩张较少,依赖性肺区域的周期性开闭较少,这是呼吸机诱发的肺损伤的可能原因。鉴于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会使ARDS复杂化,这些有益的效果表明俯卧位通气应尽早实施,而不是在该综合征病程的晚期实施。重要的是,这些影响发生在所有肺部,即使是完全正常的肺部,因此也会在轻度或中度ARDS患者中发生。然而,有报道称俯卧式通气不能降低PaO2/FIO2比值mmHg的患者的死亡率,但对于死亡率终点而言,这种通气仍然动力不足和/或因使用了更高水平的镇静而受到干扰。有趣的是,这些研究的两次荟萃分析中的置信区间表明,对轻度或中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额外的试验可能会在临床意义上降低死亡率。此外也可以认为,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必须使用深度镇静和肌肉麻痹。相反,建议对这些药物进行个体滴定以进行常规临床实践。禁忌症俯卧位的唯一绝对禁忌症是不稳定型脊柱骨折。相对禁忌证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不稳定的骨盆或长骨骨折、开放性腹部伤口、头颈部的位置部分阻塞脑静脉引流时发生的颅内压增高。但在后一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测量颅内压来指导体位,避免这种不良影响。类风湿关节炎影响寰枕关节的患者在放置颈圈之前不应俯卧位。在世界范围内,重症监护病房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过度肥胖不应视为禁忌症,因为这些患者往往受益。晚期妊娠被认为是禁忌症,但适当的体位可以限制腹部和骨盆压迫,并利用胎心音的持续监测也可以使这些患者受益。这些相对禁忌症中的某些禁忌症可以在个案的基础上与参与患者护理的临床团队讨论。呼吸机设置的选择在ARDS患者中,俯卧位可与低潮气量通气具有协同肺保护作用。俯卧位的生存益处似乎取决于同时使用低潮气量。俯卧位在ARDS中生存益处的机制已经讨论过了。俯卧位也可能与PEEP有协同作用。在通气不均一的仰卧位ARDS患者肺内增加PEEP可引起肺复张和减少肺不张损伤,但代价是加重呼气末局部过度充气。因为俯卧位减少了局部肺张力的异质性并降低了胸壁顺应性,所以较高的PEEP可能不太可能导致局部过度通气。考虑俯卧ARDS患者的呼吸机设置时,患者至少应接受与PROSEVA试验一致的条件。这些设置包括以预计体重计算,约为6mL/kg的低潮气量,低于30cmH2O的平台期气道压力,为实现该目标所需的潮气量减少以及至少中等PEEP水平。然而,一些考虑因素表明,俯卧位患者可能需要更多的保护措施。首先,俯卧位常伴有连续的神经肌肉阻滞。因此,当有行俯卧位的倾向时,患者对呼吸机设置的耐受性有时需要更深程度的镇静剂和麻痹剂。第二,俯卧位通常可以改善氧合作用并减少死腔通风。气体交换的改善似乎无法预测生存获益,但它们确实为在面对严重高碳酸血症或低氧血症限制前进一步调整呼吸机设置创造了机会。因此,利用气体交换和伴随的神经肌肉阻滞相伴的改善,将潮气量降低至6mL/kg预测体重以下,将其降低至可耐受的最低值,或酌情考虑允许高碳酸血症对于患者可能是有益的。PEEP滴定即使在神经肌肉阻滞和血脑屏障前移的情况下,也不太可能与肺保护表现出单向或线性关系。如果设置过低,可能会导致小气道的潮气末塌陷,从而导致肺不张,随着时间的推移,肺部可能逐渐衰竭,减少婴儿可用于潮气通气的肺活量。如果PEEP设置过高,无疑会加剧潮气末过度充气和血液动力学不稳定。不管患者的体位如何,理想的PEEP滴定策略仍不明确,部分原因是目前尚不清楚如何解决预防肺不张和过度通气之间的竞争压力。值得强调的是,与仰卧相比,俯卧位对过度扩张和肺不张的影响较小。将潮气量降低到最低耐受值有助于降低呼气末正压滴定的张力,从而降低呼气末正压和过度充气的风险。以患者俯卧位为中心的临床试验一直使用相对较低的PEEP策略,但只要平台压力不超过30cmH2O,就不会尝试将潮气量降低至低于6mL/kg预测体重。如果以更低的潮气量为目标,则可以采用更高的PEEP来使肺通气和区域力学均匀化,从而降低潮气末过度充气的风险。尽管已经提出了俯卧位和低潮气量的协同作用,但其潜在的临床效益尚未得到测试。无论如何,无论何时在俯卧位进行呼吸机调整时,每次恢复仰卧位时都需要重新评估,以确保呼吸机设置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转换体位后的气体交换和力学变化可能需要每次转换时调整呼吸机。如何在床边实施俯卧位俯卧位的绝对或相对禁忌症已在前面提及。相比之下,ECMO和ECCO2-r患者可采用俯卧位。在最近一项涉及23个ECMO中心的国际调查中,6%的患者在ECMO第一天使用俯卧位,15%的患者在整个ECMO过程中使用俯卧位。不幸的是,在体外膜肺氧合开始前,只有26%的病例采用俯卧位。床具我们使用了各种类型的床。很多时候,像PROSEVA研究中一样,使用标准的重症监护室病床。一些ICU也采用了低空气损失床系统。相反,在许多情况下,没有使用自动俯卧床使病人俯卧。俯卧位动作使病人俯卧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在进行该操作时应遵循当地规程,以减少对工作人员(背部受伤)和患者的风险。通常情况下,患者的手臂平行于躯干或以游泳“爬行”的姿势放置,腹部不受支撑,脸转向右侧或左侧。这种体位每2-4小时更换一次。虽然建议用眼睛封闭来预防结膜炎和角膜溃疡,但使用薄的水胶体敷料来预防压疮仍存在争议。必须对气管插管和血管内导管进行细致的固定。放置在骨盆和胸部下方的横滚尚未被证明可以改善氧合,并且经常导致胸壁顺应性降低和胸膜压力升高。对于气管切开术的患者,经过特殊设计的带有镜的一次性俯卧位头垫可改善气管插管的通达性,并使用封闭系统促进气管插管。整个过程的标准监测应包括脉搏血氧饱和度和有创动脉血压。为了避免并发症,俯卧位的操作需要医生和护士的实践技能和复杂的努力协调。当ECMO患者实施俯卧位时,至少有6名工作人员参与,4名负责患者翻身,1名负责ECMO回路的护理,另1名(通常为医生)负责管理和保护气管插管(见视频)。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视频中所示的特定枕头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没有颈椎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俯卧位。俯卧位持续时间研究表明,患者接受俯卧疗法的时间越长,受益越大。必须强调的是,在PROSEVA研究中,即使在前一疗程中氧合没有改善,也要每天做俯卧位。事实上,解释结果改善的机制是复杂的,不太可能局限于气体交换的改善。肺浸润的定位(胸部x线片、肺部超声、CT扫描)并不能预测氧合的改善,即使是ECMO患者中,当肺形态显示为俯卧位时,一项试验发现对患者预后无益处。停止俯卧治疗的通常标准是氧合改善,使用通气模式进行自发或辅助通气相对于仰卧或俯卧位期间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PaO2/FIO2下降20%以上。不良事件患者从俯卧位转换为俯卧位可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设备移位、呕吐、静脉通路中断、意外拔管、气管插管移位和阻塞、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臂丛神经损伤和压疮等。比如长时间的俯卧位可造成患者眼压增高。ARDS患者的相关资料还很缺乏,一项测试预防长期俯卧位患者并发症(包括眼部)的策略试验正在进行中(NCT)。然而,有人提出,俯卧位和仰卧位之间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意外拔管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没有差异,而气管导管阻塞和压疮随着俯卧位的增加而增加。以PROSEVA试验为例,俯卧位组与仰卧位组在意外拔管、选择性支气管插管、气管插管阻塞的发生率方面无差异。通过员工的培训和协作,可以避免此类并发症。患者一旦适应俯卧位姿势,维持俯卧位的护理工作量不会增加。但是,如果保持俯卧,可逆的面部水肿是可以预测的。ECMO患者只有轻微的并发症被报道,但同样,这些手术必须由经验丰富和训练有素的团队进行。为了利益最大化和伤害最小化,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应向护理人员提供持续的教育和培训。在ARDS患者中,除俯卧位持续时间外,还存在其他压疮的危险因素,如年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其他器官功能障碍、ICU住院时间、制动和营养状况。有报道称,在第7天时俯卧位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高于仰卧位组患者(面部和胸部前部)。然而,在ICU出院时,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在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对结果的临床影响和试验总结
在过去的30年中,俯卧位下机械通气的作用经过了严格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先前研究的综合,研究设计的革新可能在未来可以论证出其最佳的应用方式和合适的人群。初步研究表明,俯卧位对所有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均有改善。此外,当患者恢复仰卧位通气时,对氧合的影响是持续的。但是,正如先前关于ARDS文献的研究所表明的那样,改善氧合并不总是转化为以患者为中心的重要临床结果,如死亡率。有趣的是,直到最近的研究才发现死亡率不受俯卧位的影响。早期研究的特点是包括所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严重程度、较短的俯卧位持续时间和较低的终止每日俯卧位的阈值(表1)。然而,年的一项荟萃分析汇集了4项最大的研究数据表明严重低氧血症患者亚组的死亡率有所提高。理论上说,由于大量水肿和肺泡塌陷,这一人群可能从俯卧位的生理影响中获得最大的收益。年之前的全部文献是Guerin和他的同事最近进行的中至重度ARDS患者的俯卧位治疗,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参加PROSEVA试验的名患者中,俯卧组28天死亡率为16%,仰卧组为33%(p0.;俯卧位死亡的危险比为0.39(95%可信区间(CI)0.25~0.63)。在一项荟萃分析中,8个随机试验(例患者)历时12年,评估了俯卧位对所有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影响。每天采用俯卧位超过12小时,且仅局限于中度至重度ARDS患者的研究与死亡率获益相关[RR0.74(95%CI0.56-0.99)]。俯卧位似乎一直有利于ARDS低氧血症患者;然而,由于缺乏汇总数据的粒度,评估特定的PaO2/FiO2阈值为mmHg是不可行的。到目前为止,汇集的数据已经证明了严重ARDS患者的可以从俯卧位治疗中持续受益。年美国胸科学会/欧洲重症监护医学学会/重症监护医学学会《成人ARDS患者机械通气临床实践指南》强烈建议重度ARDS患者每日俯卧位12小时以上。法国重症监护医学协会(SRLF)在年ARDS患者治疗指南强烈建议PaO2/FiO2比值低于mmHg的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由于没有专门针对轻至中度ARDS患者的试验,一项法国试验正在准备评估俯卧位有益于中度ARDS患者的特定PaO2/FiO2阈值。未解决的问题,新的研究途径和结论
在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持续输注神经肌肉阻滞剂和低潮气量的中度至重度ARDS患者中,俯卧位已被证明是有效的。尽管俯卧姿势可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COVID-19病*大流行表明,临床医生广泛采用了这一策略。例如,在西班牙的一个多中心队列中,例COVID-19相关的ARDS患者中,76%的患者采用了俯卧位,而在轻度ARDS患者中,63%的患者采用了俯卧位。正在进行的研究表明,COVID-19肺炎的作用机制(例如血流再分配)可能不同于其他更常见的ARDS形式,作者强调,并非所有感染COVID-19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都能从俯卧位中受益。即使提倡长时间俯卧位,最佳的持续时间也没有确定。多模式监测包括肺和胸壁力学、电阻抗断层扫描和生物标志物等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确定将患者移回仰卧位或恢复俯卧位的时间。
患者处于俯卧位如何调整其呼吸机设置如何调整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临床医生通常会通过内旋法观察到更好的氧合作用,从而降低FiO2含量。在试验中,即使低PEEP水平可能有助于临床获益,俯卧时的PEEP水平也低于预期。与PEEP和FiO2表相比,在俯卧病人中使用食管压力引导策略的尝试失败了,与实验数据相一致。
即使已经在计划中(NCT),在COVID-19病*大流行的推动下,俯卧位在非插管的自发呼吸患者中的使用量也有所增加。迄今为止,对接受高流量氧气或无创通气的患者在气管插管前采用该策略进行氧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观察性研究结果是平衡的。计划进行试验来验证该策略是否能降低插管率并提高生存率(NCT)。
总之,在ARDS患者的治疗中,俯卧位已经占据了应有的地位,了解俯卧位对未插管患者是否也能证实其对临床结果的有益影响是很重要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