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例患者因左肺鳞癌,并发阻塞性肺炎而来诊。此类患者如不进行充分治疗,肺部感染或将进一步加重。结合现有的研究数据,患者经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及免疫单药维持治疗后,不仅阻塞性肺炎缓解,体温回复正常,更获得了持久免疫应答,疗效始终稳定在PR。
马树东教授
主任医师、肿瘤学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院肿瘤科副主任
美国南加州大学Norris综合癌症中心副研究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癌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免疫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科分会常委
广州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成果转化应用分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欧美同学会·广东分会理事
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会员
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会员
美国胸科协会(ATS)会员
基本情况一般资料:患者,男,60岁。
主诉:发热伴咳嗽,发现肺部占位3周。
现病史:患者3周前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39.8℃,伴咳嗽,咳少量*色黏痰,气促。当地查血常规:WBC18.56×/L,NEU79.5%,CRP.81mg/L,CT示左肺中央型肺癌可能,伴左肺阻塞性肺炎,予抗感染后体温恢复正常。
既往史: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吸烟史40年,30支/日,吸烟指数年支。
体格检查:PS评分1分。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左上叶开口处见新生物,由左上叶尖后段突出,左侧第二隆突浸润。
病理诊断:(左肺上叶)中分化鳞状细胞癌;T4N2M0,IIIB期。
免疫组化:PD-L1(+,VentanaSp),CK(+),CK7(-),NapsinA(-),TTF-1(-),P40(+),CK5/6(+),Ki-67(+,70%)。
胸部CT:
1)左肺上叶近肺门旁占位性病变,左肺上叶尖后段阻塞性肺不张,左肺上叶阻塞性炎症;纵隔及左肺门淋巴结转移;
2)左肺斜裂胸膜增厚,伴多发小结节影,不除外转移瘤;
3)双肺多发慢性炎症;
4)双肺肺气肿;右肺下叶外基底段肺大疱;双侧胸膜增厚;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诊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左肺中央型中分化鳞癌,T4N2M0,IIIB期),伴左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左上肺不张伴阻塞性肺炎;左侧胸腔积液。
图1:年11月17日,治疗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图2:年11月17日,治疗前胸部CT
治疗经过第一阶段:化疗+免疫治疗
经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予以第一阶段化疗+免疫治疗方案:“替雷利珠单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TX)+卡铂(CBP)”,共5周期。
年12月5日,第1周期治疗方案为“替雷利珠单抗mg,q3w+Nab-PTXmg/m2d1,8,15,q3w+CBPAUC5d1,q3w”,患者出现IV度骨髓抑制。
年12月28日,第2周期起,调整治疗方案为“替雷利珠单抗mg,q3w+Nab-PTX75mg/m2d1,8,15,q3w+CBPAUC4d1,q3w”,直至用药第5周期。
(1)联合治疗3周期:
疗效评价:PR。
图3:年1月16日,联合治疗3周期后胸部CT
(2)联合治疗5周期:
疗效评价:PR(患者由于贫血,未按期行第5周期d15Nab-PTX化疗)。
图4:年2月26日,联合治疗5周期后胸部CT
第二阶段:免疫单药维持治疗
患者经化疗+免疫治疗5周期后,疗效稳定在PR,予以患者第二阶段免疫单药维持治疗方案:替雷利珠单抗mg,iv,Q3W。
(1)单药维持治疗14周期(共19周期):
疗效评价:PR。
图5:年4月19日,替雷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14周期后胸部CT
病例总结本例患者以“发热伴咳嗽,发现肺部占位3周”来诊,经支气管纤维镜活检及胸部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左肺中央型肺癌,中分化鳞癌,T4N2M0,IIIB期,伴纵隔及左肺门淋巴结转移;阻塞性肺炎;双肺肺气肿;左肺胸腔积液”,经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第一阶段予以化疗+免疫治疗,第二阶段予以免疫维持治疗。
患者第一阶段经“替雷利珠单抗+紫杉醇+卡铂”治疗3个周期后,原左肺上叶近肺门旁占位性病变基本消失,左肺上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较前减轻,纵隔及左肺门淋巴结转移病灶较前缩小,左肺斜裂胸膜增厚较前减轻。自联合治疗3周期起,疗效评价达到PR,之后持续稳定在PR。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不良反应为IV度骨髓抑制(贫血),推测与化疗药物有关,与替雷利珠单抗关联性小,不良反应均在可控范围内。
患者经5个周期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疗效达到PR并稳定。第二阶段予以替雷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原左肺上叶近肺门旁占位性病变基本消失且未出现进展,左肺上叶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较前明显减轻,纵隔及左肺门淋巴结转移较前明显缩小,疗效始终稳定在PR,且不良反应仅为皮炎(1级)。截至发稿时,患者病情稳定,PFS达到17.4个月。
专家点评廖旺*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医院肿瘤内科主任
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内科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肿瘤热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靶向与个体化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
广东省药理学会肿瘤药理专业委员会常委
本例患者为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晚期,伴阻塞性肺炎、肺气肿,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PS评分1分,经基因检测,驱动基因阴性。依据NCCN指南及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驱动基因阴性的IIIB期NSCLC患者,推荐含铂两药联合方案化疗。
近期的研究显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单抗联合紫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铂类治疗晚期NSCLC患者,能够显著提?患者的OS(17.2个?vs11.6个?)[1],相比单纯应用紫杉醇与铂类化疗的患者,能够获得更持久的生存。
一项针对中国晚期鳞状NSCLC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紫杉/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铂类治疗的研究在ASCO上公布了其惊艳的数据[2],结果显示,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方案的中位PFS为7.6个月,相比化疗对照组(5.5个月),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另外,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卡铂组和紫杉醇+卡铂组,对比传统的紫杉醇+卡铂方案,中位随访8.6个月,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分别降低了52%和48%。此外,替雷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卡铂组和紫杉醇+卡铂组的ORR分别达到了74.8%和72.5%,中位DOR分别达到了8.6个月和8.2个月,对比传统的紫杉醇+卡铂方案49.6%的ORR和4.2个月的中位DOR,患者不仅缓解持续时间提升到单用化疗方案的2倍左右,获益比例也显著提升50%。
替雷利珠单抗在结构上进行了特殊优化,进一步提高了其抗肿瘤活性——替雷利珠单抗对其Fc段进行了特殊改造,去除了与FcγR结合的能力,避免了ADCP效应导致的T细胞消耗,使得T细胞能够持续发挥其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3,4]。此外,替雷利珠单抗的Fab段与PD-1的结合面和PD-1/PD-L1的结合面的重叠面高达82%,能够更彻底地阻断PD-1/PD-L1的结合,极大地降低了脱靶效应的发生概率[3,4]。结合研究数据及临床综合考量,经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予以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
本例患者经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3个周期后,疗效即到达PR,不仅左肺近肺门处靶病灶接近消失,左肺阻塞性肺炎、肺气肿也开始减轻,左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灶较前也有所减小。患者经联合用药5个周期后,疗效始终稳定在PR,且靶病灶和非靶病灶均较前明显缓解。在之后的替雷利珠单抗单药维持治疗过程中,不仅疗效依旧持续稳定在PR,PFS也已达到17.4个月,意味着患者不仅获得了深度的缓解,也获得了持久的免疫应答,进一步保障患者获得较长久的预后生存。在整体治疗过程中,与替雷利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仅为皮炎(1级),安全性较好,患者可以耐受。
替雷利珠单抗作为目前唯一一款对Fc段进行了特殊优化的PD-1单抗,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选择。免疫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患者的探索仍在进行中,还有诸多亟待解决的疑问。例如,如何使患者获益最大化、如何判定免疫单药维持治疗时间、如何进一步减轻化疗药物带来的副作用等。
目前,替雷利珠单抗在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中体现出了优异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百济神州最近公布了?项开放性、多中?的随机III期临床试验[5]达到了主要终点,即与仅?培美曲塞和铂类药物相?,联合应用替雷利珠单抗、培美曲塞及铂类的患者?进展?存期(PFS)取得了统计显著性的提?。此外,替雷利珠单抗在肺癌领域还有诸多研究正在进行中,令人非常期待其最新研究数据的公布,或有望造福更多肿瘤患者,成为我国抗癌领域的先锋。
参考文献:
[1]KEYNOTE-
[2]ASCO,Abstract.
[3]DahanR,etal.FcγRsModulatetheAnti-tumorActivityofAntibodiesTargetingthePD-1/PD-L1Axis.CancerCell.;28(3):-95.
[4]ZhangT,etal.Thebindingofananti-PD-1antibodytoFcγRΙhasaprofoundimpactonitsbiologicalfunctions.CancerImmunolImmunother.;67(7):-0.
[5]BGB-A-.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