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有远处转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一线治疗手段常为化疗或同步放化疗,但疗效却差强人意,患者的生存预后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为晚期食管癌的一线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期我们也将分享一例晚期食管癌双肺转移的患者,使用替雷利珠单抗一线治疗2周期即达PR的病例,期待能为临床晚期食管癌的一线治疗带来更多启发!
梁璇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西安医院副主任医师
陕西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陕西省抗癌协会抗癌药物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靶向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7项、发表二十余篇SCI及核心期刊论文。
基本情况一般资料:患者男性,69岁。
主诉:食管癌双肺转移1年余。
病史:患者3年前因出医院就诊,上消化道钡餐提示:食管中下段可见约5cm充盈缺损,周围可见小尖角样改变、粘膜破坏中断,管壁僵硬,其上钡剂轻度受阻,贲门开放,考虑食管癌;电子胃镜示:距门齿32cm食管明显狭窄、质脆、僵硬、糜烂、易出血。齿状线清晰;颈部超声: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左、右两侧显示较大约1.1×0.3cm、1.1×0.4cm低回声结节,腹腔未见肿大淋巴结。予以食管中下段病灶放射治疗,剂量64.8Gy/33F;紫杉醇脂质体mgd1+奈达铂40mgd1-3,化疗3周期。1年前复查胸部CT,提示双肺转移。
胸部CT:双肺转移
诊断1.食管癌(IV期)放化疗后
2.双肺转移
治疗经过及疗效评价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
替雷利珠单抗mgd1+安罗替尼12mgp.od1-14,2周期。
疗效评价:PR
左:治疗前;右:治疗2周期后
左:治疗前;右:治疗2周期后
继续应用2周期,双肺转移灶持续缩小。
病例总结该患者为69岁男性,诊断为IV期食管癌伴双肺转移,予以免疫治疗一线治疗2周期后即达PR,继续应用2周期,双肺转移灶持续缩小。治疗期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患者耐受良好。
姚煜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西安医院肿瘤内科副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化学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吴阶平肿瘤多学科诊疗委员会常委
CSCO恶性黑色素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CSCO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理事陕西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西安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陕西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陕西省抗癌协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陕西医学会肿瘤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
西安市抗癌学会秘书长
专家点评在免疫治疗出现之前,对于晚期食管癌,治疗以放化疗为主,疗效有限,存在极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进入肿瘤治疗领域以来,尤其是在食管鳞癌的治疗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RATIONALE研究[1]结果已在今年6月正式发表于ClinicalCancerResearch,这一研究结果也是全球首个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鳞癌的证据。
如本例晚期食管癌伴双肺转移的患者,也从免疫治疗一线治疗中获益。在接受替雷利珠单抗一线治疗2周期后即达PR,继续应用2周期,双肺转移灶持续缩小。这与替雷利珠单抗的药物结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替雷利珠单抗通过Fc段改造,去除了与FcγR的结合,避免了抗体依赖性细胞吞噬(ADCP)效应导致的T细胞消耗,显著增强了抗肿瘤活性[2-3],为PD-1单抗的改构增效提供了良好示范。
本例患者的成功治疗经验,提示PD-1单抗良好的抗肿瘤疗效,为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也为提高患者的生存获益带来了希望。
参考文献:
[1]XuJM,etal.ClinCancerRes.Sep1;26(17):-.
[2]LeeA,KeamSJ.Drugs.;80:-.
[3]DahanR,CancerCell.;28(3):-.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经“精准治疗”综合整理编辑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
免责申明: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不作商业用途,仅作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权敬请谅解,联系我们删除,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