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3日,医院胸外科王俊教授团队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白凡课题组合作,在呼吸系统著名期刊Thorax上在线发表了题为“EarlyMetastasisdetectedinpatientswithmultifocalpulmonaryground-glassopacities(GGO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通过二代测序技术从基因突变层面证实:肺内纯磨玻璃样病变可以发生转移。
肺癌是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被称为“癌中之王”。近年来,随着低剂量CT筛查项目的开展,越来越多的肺内小结节被早期发现,其中也大大提高了肺磨玻璃样病变(GGO,groundglassopacity)的发现率。
肺磨玻璃样病变受到重视
王俊教授解读:在胸部CT,GGO通常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圆形结节,样子如同磨砂玻璃,所以称磨玻璃病变。它可以是弥漫性的散在生长,也可以仅聚集在局部,看起来像个小结节。GGO不一定是肺癌,肺部炎症、出血、炎症后纤维化都可以造成。但较局限的类圆形GGO,有相当比例为早期肺癌,如果GGO中出现空泡、胸膜凹陷征或明显实性成分时,就要引起高度重视。表现为GGO的早期肺癌多数情况下呈惰性,发展缓慢,但也可进一步发展为浸润性肺癌。
肺内多发磨玻璃样病变可以转移
既往Fleischner放射学会及国际肺癌研究学会共识:GGO通常为癌前病变或者早期微浸润性腺癌,处于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不具备转移能力。
肺内多发的GGO样病变真的都是多源发肺癌,而与转移无关吗?
研究团队通过全外显子测序惊讶的发现,肺内多发GGO的同时存在多源发(原发)和转移两种情况。在这项研究工作中,研究团队分别对来自同一病人肺内的多个GGO病灶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绘制了肺内GGO的突变频谱,同时探究了不同GGO病灶之间的演化关系,证实了多发GGO患者中,同时存在多源发肺癌和肺内转移的情况,而且原发灶和转移灶均为GGO病变。这一发现挑战了目前Fleischner放射学会及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的共识,对GGO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图是:肺内多发GGO的CT表现及3D重建图,其中病灶6和7经二代测序结果分析证实为肺内转移灶
磨玻璃样病变经肺内转移靠气腔播散
该研究团队同样发现,GGO样病灶在病理学判读时,均考虑为早期癌变,肿瘤多为贴壁生长型,内部看不到血管及淋巴管内癌栓,不存在胸膜侵犯等情况,因此基本排除了淋巴及血行转移的可能。
那么GGO肺内转移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呢?
近年来,一些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肿瘤转移方式可能是肺癌特有的,即经气腔播散(spreadthroughairspaces,STAS)。STAS在近一半的腺癌患者和约1/3的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存在,是较为普遍的一种现象,是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预后因素。WHO肺癌新分型正式承认STAS作为肺癌播散的新方式。
本研究结果显示肺部GGO病变或许也可以以STAS形式进行肺内播散,对STAS概念提供了新的支持。
医院胸外科王俊教授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白凡研究员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博士后李若岩、博士研究生薛瑞栋、医院胸外科李晓和*等完成了该项目的主要工作。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北京市科委、青年千人计划科研经费的支持。
胸外科团队介绍
医院胸外科是以胸腔镜微创手术及肺癌微创综合治疗为主要特色,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协同发展的全国知名学科。学科带头人王俊教授是我国胸腔镜及胸部微创外科的创始人和引领者、中国肺癌微创综合诊疗体系的创立者(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享有很高的学术威望。
作为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开放手术床位54张,化疗床位8张,每年完成全麻手术余台。其中肺癌、食管癌、胸腺瘤、肺大泡、手汗症等病症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在年北京市卫计委重点专科医疗服务绩效综合评价排名中居北京市第一名。
作为北大外科学博士生教学点,主编胸外科教材及专著十余部,是我国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委员会和考核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累计培养了数千名全国各地的胸腔镜外科医生。
在肺癌的手术技术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成果卓著,目前承担国家肺癌专项科研课题、财*部公共卫生专项课题、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重大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等多项科研攻关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是我国肺癌诊疗领域第一个国家奖。
供稿:胸外科李晓
编辑:小楠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