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瘦小的她,右侧胸腔被一巨大肿瘤塞得严严实实,肺被压瘪,纵膈、心脏等受压,憋得喘不上气。而手术切除难度之大、风险之高,李建行行医26年从未见过……
罕见巨大肿瘤切除记一个月前,医院胸三科来了一位熟面孔——瘦小的老太太郑大妈。一见到该科室主任李建行,她就喘着粗气说,“太遭罪了,真是生不如死,这次说什么也要把手术做了!”
一个外科医生的艰难选择让郑大妈痛不欲生的原因是,她的右侧胸腔内长了一个肿瘤。其专业名称是低恶性度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对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然而,要想拿掉她体内这颗肿瘤,难度之大,风险之高,李建行从事外科26年还是第一次遇到。
首先,这颗肿瘤非常大,呈不规则形状,几乎挤满了整个右侧胸腔,要想伸到胸腔内进行手术操作几乎不可能,这就好比是一个圆桶被一个西瓜塞满,手无法伸到桶底一样。
其次,这颗肿瘤范围广,挤压纵膈、心脏等器官,且与它们界限不清。这一区域的血管都是身体最粗的,一旦分离不当,很可能出现大出血,后果难以设想。
第三,肿瘤将右肺挤压到了小角落里,导致肺不张,且与右肺界限不清。如果手术很可能把肿瘤和整个右肺都切除,这一巨变将会给小小的心脏带来致命的打击。
此外,在术前进行诊断性活检时发现,该肿瘤血运丰富。也就是说,手术中肿瘤很可能出现大量出血,这让已经被肿瘤消耗得体重只有40多公斤的郑大妈难以承受。
李建行查阅了大量病例,发现这种情况在业内非常罕见。他又多次召集科内讨论,并组织由肿瘤科、心外科、麻醉科、其他外科专家参加的全院会诊,并把病例通过网络传给省内及北京、医院的知名胸外科专家,讨论病情、研究治疗方案,但回馈的结果令人更加揪心:对手术有顾虑以及建议他放弃手术的占了上风,而支持他尝试的声音显得有些微弱。
这无疑让李建行陷入了深深思考和矛盾当中。一方面,作为一名高年资的胸外科医生,李建行凭着一把手术刀拯救了无数生命,如果现在眼睁睁地看着患者被肿瘤吞噬而无所作为,着实心有不甘。一种对生命的责任,一种对疑难病例的探究欲和对事业的进取心,指引着他尽最大努力完成手术,以解除患者痛苦。然而另一方面,手术的一项项棘手问题活生生地摆在眼前,手术一旦不顺利,不成功,患者有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甚至面临人财两空的严重情况,同时让术者陷入非常被动的地步。
手术6小时,为生命一搏为生命一搏
李建行团队为手术进行了大小讨论10多次,最终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手术开始。当打开胸腔后,眼前的景象让李建行倒吸了一口凉气。除了之前预估的困难都一一存在外,实际情况更加复杂。巨大的肿物与胸膜、纵膈等器官不仅仅是界限不清,还存在广泛粘连,肺叶组织被肿瘤挤压、萎缩,以不张状态嵌入瘤体,且粘连部位增生的血管较多,又临近人体大血管,很难分清哪里是肿物,哪里是正常器官。
这个时候,如果选择放弃手术也说得过去,但一想到患者及家属信任与期望的眼神,一想到医生肩负的责任,李建行选择了继续前行。
由于肿瘤巨大,手术操作空间严重受限,他就采取了将肿瘤化整为零逐次切除的做法,慢慢显露术野。李建行感觉到,越往下做,阻力越大,困难越大,尤其是在粘连部位的剥离上,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大出血。他小心翼翼,一边辨认哪些是正常器官哪些是肿物,一边剥离,等把肿瘤与肺组织、胸壁、纵膈完全游离后,取出大部分肿瘤,又在胸腔镜辅助下,将肋膈角处肿瘤残余部分完全游离切除。肺部被松绑后,像吹气球一样缓慢复张,功能逐步恢复,其他器官也没受影响,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最好效果。
整台手术长达6个小时,术中输血多达毫升,而郑大妈体内的总血量也就毫升左右,相当于将其体内的血换了2遍。而被切下来的肿瘤碎块,总重达3公斤左右。
郑大妈被推出手术室,焦急等待的家属迅速围拢上来,当得知手术成功后,家属眼含热泪双手合十不停地感谢李建行。李建行笑着说,“正是你们的信任和坚持,让我有勇气完成这台手术,也谢谢你们!”
目前,郑大妈恢复顺利,憋闷症状明显缓解,且没有出现其它并发症,身体各项指标明显好转。
专家名片
李建行,医院胸三科主任,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河北胸心外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胸腔镜外科学组委员;河北省外科医师学会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心外科专业常务委员;国际华人胸腔外科学会会员;石家庄市医学会胸外科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石家庄医学会结核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专家库成员,省、市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练就了扎实的外科基本功。擅长各种胸部疾病(肺癌、肺结核、食管癌、纵膈肿瘤、脓胸、气胸、肺大疱、肺囊肿、支气管扩张症及复张胸外伤等)的外科治疗;专长:以电视胸腔镜为主的胸部微创手术,且多项技术居省内领先水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