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反流病症危害不浅。病人经常呕吐、恶心、烧心(胸骨后灼热感)、胸口闷痛、呕血和便血等。它还是成人和儿童慢性咳嗽的重要原因。该病症还不少见。西方国家统计,居然高达7-15%的人存在该病症。该病呈增龄趋势。儿童较少,40-60岁为发病高峰。然而,该病的形成绝非偶然,事实上从儿童时期起反流的机制就开始作用和影响人体。
反流,即逆向流动。这是典型的机械力学现象。理论上,同样具有机械力学特征的推拿手法,当有良好疗效。本文探讨了推拿防治胃食道反应症的机理与主要手法。
该视频来源于《胃食管反流的发病机制-医学英语视听学习》
一、解剖
1.食管:上端于第6颈椎下缘高度与咽相接,下端于11胸椎左侧与贲门口相连,全长约25厘米。食道有四个狭窄。第四个狭窄位于食管经膈处。
2.膈肌:为向上膨隆,呈穹隆状的扁薄圆形肌肉。隔断胸腔和腹腔,成为胸腔底和腹腔顶。
食管穿过膈肌处叫食道裂孔。位置大约平对第10胸椎。围绕食管的那一部分膈肌纤维,临床称为食管下括约肌(注意,食管下括约肌并不在食管本身)。
3.贲门:贲门位于食管下端向下延伸与胃连接处。相当于食管下括约肌下缘。通常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第7肋软骨后方。解剖上食管和胃的过渡很难界定。并且,无特定的与贲门有关的括约肌。
二、生理
吞咽时,食团刺激咽部,反射性地封闭鼻咽喉,使食物不能进入气管。喉头前移,食道上端张开,食物被挤入食道,引起食道蠕动。此时,食团前端食道壁肌肉舒张,食团后端管壁肌肉收缩。将食团向下推进。当食团到达食道下端时,膈肌松弛,食道下括约肌舒张,食物通过贲门被推送入胃中。
胃内质子细胞释放酸,帮助消化。胃黏膜保护胃免受酸侵蚀。
吞咽食物后,食道蠕动波消失,更不会逆向蠕动。膈肌重新维持正常张力,瓣膜紧紧关闭,胃内容物不会反流入食管。
三、病理
正常情况下,有时也有少量酸会溅入食管。称为“反流”,英文reflux,意为“回流”。
少量反流通常不会造成任何损害。但是,如果持续多年,反复发生,则可能损害食管,形成本病。
胃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必须通过贲门、食道下段,特别是食道裂孔。由于裂孔的开合与膈肌在其周围形成的瓣膜有关。因此,食道反流是贲门松弛、食道下段薄弱和膈肌固缩无力的综合结果。特别是后期,食管周围隔膜变弱,裂孔(hiatus)增大。部分胃向上膨出,形成裂孔疝(hiatalhernia)。裂孔疝导致食管瓣膜向上移动,横膈膜完全失去卡固作用,胃酸长期进入并存在于食管中。
四、推拿治疗
1.降逆
胃食道反流是病理性逆向运动。胃以降为顺。因此,一切能使胃气下行的手法和穴位都对缓解和治疗本病有效。常用逆运内八卦、推天柱骨、清胃经、清大肠经、退六腑、中脘泻法和开璇玑等。
2.促进贲门与食道下端发育,健全其功能。
这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1)贲门位于第11胸椎体左侧,第7肋软骨后方。食管裂孔位于其稍上方。故纵向擦脊柱左侧和胸骨后方,特别是脊椎9-12平面和第7-9肋骨平面令热,是最有可能作用与影响贲门和食管下段,促使其发育的部位和手法。
(2)由于食道穿过膈肌。膈肌上为胸腔,下为腹腔。理论上,抱胸与抱肚法能够调节胸腹腔压力,通过不同压力变化作用和影响贲门和食管下段,促进其发育。
(3)传统腧穴的巨阙、上脘等穴距贲门较近。运用一指禅推法或指振法,其波深透,有作用和影响贲门与食道下段的可能。
(4)掌根向上振按胃脘,将使胃内压力增加,亦能作用与影响贲门和食管下段。
(5)点按足三里有强壮肌肉功效。也有运用必要。
(6)适时催咳催吐,促使食道强力收缩。同时增强患儿的适应能力。但不宜过之。最好只有咳嗽即可。
3.维持膈肌张力
除了运用2的所有手法外,可以考虑分推腹阴阳、擦肋弓和荡腹法等。
*****************
成都品东小儿推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成都中医院强强联合,共同开展小儿推拿临床、科研和培训。
每月12号固定开设小儿推拿精品班。第期将于3月12日开班。还可以跟诊,亲自上手推喔。
欢迎扫码了解详情。
联系人:吴老师,王老师,
*****************
廖品东教授小儿推拿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