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胸膜瘘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学习笔记中国胸外科围手术期气管管理指
TUhjnbcbe - 2021/5/9 14:43:00
白癜风咨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要点:

l术前至少戒烟4周

l需要进行肺功能评估和肺康复训练

l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者至少肺康复训练1周

l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或静脉麻醉,推荐短效药物,使用麻醉深度和肌肉松弛度深度监测,推荐保护性通气策略

l术后使用药物和机械性措施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

l合理应用各种引流

l疼痛管理推荐采用预镇痛、多模式镇痛

l围手术期可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从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缓解术后咳嗽。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的意义:

ERAS(快速康复外科)重要组成部分

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缩短住院时间

降低再入院率和死亡风险

节约住院费用

12个临床问题

术前至少戒烟4周(1A)

吸烟是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会显著增加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还会增加围手术期死亡风险。有研究表明,戒烟大于4周和小于4周相比,RR降低20%。

需要进行肺功能评估和肺康复训练

肺功能检测是目前胸外科手术前的常规检测,可以预期围手术期患者的并发症和远期生活质量,也能为手术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普遍认可的能耐受各项肺切除术的肺功能要求如下:

全肺切除:一秒量大于2L;

肺叶切除:一秒量大于1L;

肺段或楔形切除:一秒量大于0.6L。

对于高龄、身材瘦小和女性患者,一秒量会低估手术的耐受性,术后预计值FEV1的应用优于术前肺功能值,并能减少个体差异性。计算公式为:ppoFEV1=术前一秒量*(1-被切除的肺段数/有功能的肺段数)。

Nakahara等发现,

ppoFEV%,术后死亡率高达60%。

DLCO可以反映肺气肿、肺间质疾病的严重程度,术后DLCO预计值(ppoDLCO)计算公式同前。研究发现,传统上认为,ppoFEV%或ppoDLCO%低至30-40%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提高。然而多项研究表明,

术前高碳酸血症与术后并发症风险并没有显著相关性;

但是术前低氧血症(SpO2小于90%)则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动脉血气分析:术前高碳酸血症(PaCO2大于45%)是术后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术前心肺运动试验的评估

根据欧洲呼吸/胸外科医师学会(ERS/ESTS)指南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指南,若术后FEV1预计值%或术后DLCO预计值%小于30%,建议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有助于准确评估手术风险。CPET过程中

若最大耗氧量小于10ml/(kg*min),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率极高;

VO2max在10-15ml/(kg*min)围手术期风险高于15以上者。

VO2max大于20,患者可耐受全肺手术。

术后气道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年龄大于70岁

·吸烟指数大于年支

o当前吸烟者(即使10包年)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风险升高

o既往吸烟者20包年以上风险亦升高。

·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尤其是术中反复的气管插管操作、术后胃食管反流、呼吸道感染、吸入刺激性化学物质等可诱发AHR

·COPD术后发生支气管胸膜瘘、肺炎、持续性漏气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

·BMI大于28或者30,也能显著增加肺癌术后肺部感染的风险

·也有研究表明,体表面积BSA大于1.68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低肺功能,呼气峰流量小于L/min亦会增加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的风险。

·代谢紊乱和术前曾行放疗或化疗以及二次手术、手术史也会增加手术的风险。

围手术期康复训练

围手术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术前合并高危因素患者的心肺功能,并降低术后肺部相关的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国内倾向于对患者术前进行为期1周的短期综合肺康复训练(物理康复+药物康复),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尤其是合并高危因素者至少肺康复训练1周。

呼吸道准备以及合并症药物应用

呼吸道准备包括:严格戒烟、掌握正确的咳嗽方法、进行呼吸训练、保持口腔清洁。

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短效的β2受体激动剂(SABA),可以极大降低气管插管诱发的支气管痉挛。我国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指出,所有哮喘患者应在术前5-7d至术后7-12天进行肺康复训练以达到良好的哮喘控制。

COPD患者:术前使用β2受体激动剂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可以

缓解气道痉挛状态,

降低气道阻力,

有利于气道分泌物排出,

提高肺功能和生活质量。

β2受体激动剂(比如沙丁胺醇、克伦特罗等)可

松弛气道平滑肌;

增强气道纤毛运动;

降低血管通透性;

还可促进糖皮质激素受体易位,增加其抗炎作用,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抗胆碱能药物(解痉药,比如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颠茄等)通过阻断M受体

松弛气道平滑肌

抑制黏液分泌,与β2受体激动剂具有互补作用。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比如布地奈德,丙酸倍氯米松、氟替卡松等)可以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

减轻肺水肿;

提高气管插管耐受性;

抑制炎症因子释放;

减少气道分泌物。

三联(ICS+LABA+LAMA)比二联(LABA+LAMA)可以更好地改善肺癌合并COPD患者的肺功能和术后结局。

气道分泌物较多者可以使用粘液溶解剂(祛痰药的一类,比如乙酰半胱氨酸、氨溴索、α糜蛋白酶)促进排除粘稠分泌物,它可以分解粘液的粘性成分(比如粘多糖和黏蛋白等),使粘痰液化,减少粘液滞留,改善呼吸功能。

围手术期给药方式选择

气道管理的给药方式有静脉、口服、吸入等。吸入给药设备有便携式吸入装置和雾化吸入器两类。雾化给药对于年老体弱或婴幼儿、吸气流速极低、病情较重的患者是更佳的选择。尤其是术后初期,患者因为疼痛、无力、气道水肿原因无法用力吸气,更适合雾化吸入治疗。

术中麻醉措施的管理

术中麻醉管理主要达到两个目标:减轻局部(肺)和全身的炎症反应,以及尽早拔除气道导管,从而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有利于患者及早下床活动,加快术后康复。

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或静脉麻醉,推荐短效药物,有利于术后尽快拔管。吸入麻醉药可用七氟烷和地氟烷。静脉麻醉可用丙泊酚。

肺隔离:多采用双腔气管导管(DLT)进行肺隔离,当存在插管困难时,可选择支气管封堵管,进行肺隔离前需要支气管镜进行定位。

通气管理: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胸腔引流管理

术后不推荐常规进行负压吸引。

胸腔置管主要作用是

维持胸腔负压;

引流胸腔积气积液。

拔除指征:无漏气,肺复张良好的情况下。有研究表明,24小时引流量小于ml拔管是安全的,但前提是排除乳糜液和血液。

术后咳嗽评估和管理

有25-50%患者存在术后持续两周以上的干咳。术后咳嗽可能与支气管牵拉、支气管内缝线暴露、淋巴结清扫、膈肌抬高、胃食管反流等因素有关。有研究发现,右肺癌、困难气道、急性咳嗽或COPD史是术后持续咳嗽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急性咳嗽,可待因类药物可能有效,但对于术后亚急性和慢性咳嗽效果有限。

围手术期疼痛的管理

提倡预防镇痛和多模式镇痛联合应用。

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

VTE是住院期间的常见并发症和围手术期常见的额死亡原因。食管癌和肺癌均是术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胸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为0.4-51%,肺栓塞发生率为1-5%,其中有2%的患者甚至会遭遇致死性肺栓塞。VTE多发生在术后1周内。

预防措施:

入院时进行VTE宣教,并将血脂和血糖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鼓励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不能下床活动时鼓励自主抬腿。

ACCP推荐机械性VTE预防措施,如梯度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和足部脉冲装置,在术后完全恢复自主活动前使用。

对于大出血风险低患者,应当加用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药物预防。

对于大出血风险高患者,建议联合应用弹力袜和IPC进行机械性预防。

参考文献:

中国胸外科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指南(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学习笔记中国胸外科围手术期气管管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