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呼吸内科新转来了一名病人。患者是一位73岁的大伯,3月余前出现发热不退伴阵发性咳嗽、咳痰,偶有痰中带血丝,伴有活动后胸闷气促不适,既往有肺鳞癌右侧肺叶切除术后10年余,术后予化疗4疗程,医院治疗后仍有发热及气急情况,且逐渐较前加重,后复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不规则空洞,右胸膜病变,考虑感染病灶进展,医院医师的建议下转来我院行进一步治疗。
(.1.5外院)胸部CT
(.3.8外院)胸部CT医院住院后进行了抗感染,但症状未有明显好转,复查胸部CT提示空洞径较前增大,同时胸膜下的渗出也是日益加重,医院气管镜未发现支气管瘘,吕群主任医师在详细得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后,考虑患者的目前的情况不能用普通的肺部感染来解释。在重新追问患者病史后,吕群主任发现患者在发病前有昆明的旅游史,结合患者的肺部空洞,考虑可能为地方性特殊病原体的感染。吕群主任医师遂组织科室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后指示完善纤支镜检查行肺泡灌洗并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检查。
支气管镜示右中间支气管肉芽肿(图1箭头处),予圈套器圈除新生物(图2)送检病理,氩离子凝固术(APC)止血,冷冻冻融治疗,肺泡灌洗液加组织条送检测。
结果回报
病理结果回报提示(右中间支气管新生物)粘膜呈急、慢性炎伴肉芽组织形成,局部见含铁血*素沉积。
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回报提示检测到马尔尼菲蓝状菌DNA
宏基因组测序结果出来了,果不其然与吕群主任最开始所判断的一致,是罕见的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明确了病原菌后吕群主任指示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不再发热了,胸闷气急情况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复查了胸部CT及血指标也明显好转。出院时,患者和家属表示非常感谢,同时对我科的诊疗能力和服务水平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复查胸部CT
(.4.4我院)胸部CT
疾病诊疗是曲折的,但结局是乐观的,经过充分治疗后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缓解,重温这个病例我们可以得出“马尔尼菲篮状菌”是这个疾病的始作俑者,可是为什么它可以引起这个“肺空洞”?病情进展如此迅猛?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它的真实面目。马尔尼菲篮状菌是什么
马尔尼菲篮状菌单轮或双轮生的帚状枝
马尔尼菲篮状菌酵母样菌落
马尔尼菲篮状菌曾被命名为马尔尼菲青霉菌,年Samson等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发现马尔尼菲篮状菌不属于青霉菌属,而属于篮状菌属,因此更名为马尔尼菲篮状菌。马尔尼菲篮状菌是篮状菌属中唯一的温度依赖性双相真菌:在25℃时呈菌丝相,双轮生,少部分单轮生;而在37℃培养时呈酵母相,酵母相为主要致病相。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主要分布于东南亚国家及我国南方地区(广西、广东、云南、香港、台湾等),流行地区气候特点为温暖、潮湿,适合竹林和甘蔗生长,有竹鼠出没。通常春夏季南方雨水较多,真菌生长迅速,因此也是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多发的季节。该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对非特异性吞噬作用有很强的抵抗力,多感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的患者,如艾滋病患者、接受器官移植者、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以及长期接受类固醇激素或细胞*性药物治疗的患者。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临床表现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临床表现与器官受累情况有关。根据发病部位和特征,一般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局限型即该病局限于入侵部位,只引起个别器官发病,临床表现以原发病症状为主,如局部皮下结节、皮下脓肿等。播散型典型临床症状包括发热,皮疹,体重减轻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皮肤损害常是播散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首先引起注意的临床迹象,皮损主要分布于头面部、躯干上部及四肢,包括丘疹、脓肿、结节、溃疡及痤疮样病变等多种类型,中央坏死样皮疹是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体征。呼吸系统是常受累部位,胸部影像学复杂多样,缺乏特征性改变,胸部CT常呈斑片状浸润病灶或局限性肺实变、结节影、毛玻璃密度影、粟粒样病变、肺间质病变、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囊肿或胸腔积液等,需注意与细菌性肺炎、肺结核、巨细胞病*性肺炎、肺孢子菌肺炎或肺恶性肿瘤等疾病相互鉴别。
吕主任最后表示因该病临床上较为少见,多数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常延误诊断,死亡率很高;另一方面,该病是可治疗的,因此,正确认识该病,及早诊断和治疗对挽救病人生命尤为重要。
专家简介
吕群主任医师
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学科主任
专家门诊:每周二上午每周五下午
名医馆门诊:每周四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