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绪*
昨天早上7点,医院急诊科抢救室里一片忙碌。30张病床住得满满当当,床旁设备屏幕上显示着各项监测指标,抢救室主管腾飞在床位间来回穿梭。
医院急诊科一年里最忙的时候。这个季节正是北京的旅游旺季,加上气温变化大,患者比平时要多出不少——腾飞一看交班表,果然不出所料,这几天单日接诊患者超过了人次,甚至有游客刚到北京就进了急诊室,“长途旅行好几个小时坐着不动,很容易在腿部形成血栓;下车一活动,血栓脱落跑到肺里去了。”腾飞说,节日里急性心脑血管病、急性胰腺炎、消化道疾病患者也比平时有所增加。
上午8点多,抢救室门口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护士们推着担架床,朝着抢救室方向一路奔去。患者急性心梗!心内科给出评估意见,立即做造影会有很大风险,需要先抢救保住生命,但是这位68岁的老人已经出现了多脏器功能衰竭,肝、肾、凝血功能也都亮起了红灯。
下决定的时候到了!
“先把病情稳定下来!择期再处理冠脉更安全。”在腾飞的指挥下,医护人员给患者开放静脉通路、用药、上呼吸机……患者继续在抢救室进行综合治疗。
抢救室回归了平静。
腾飞又开始在病床间巡查,这位患者是不是要做雾化,那位病人有多久没排尿了,各个细节都要有人拿主意。这时,管床医生小张凑过身来,小声嘀咕了一句,“昨天来的那个患者,还是不肯做胃镜。”这位不愿意做胃镜的老年患者之前做过手术,胃被切掉大半。最近患者的胃口越来越差,呼吸也越来越困难。趁着国庆放假,一家人带她从老家来到北京,想仔细查查。老人一听说要做胃镜,谁劝都不行,“我都70多岁了,别再让我遭罪了。”
诊治陷入僵局……
“大妈,我们怀疑您是食管胸膜瘘,得先做个检查才能确诊,不能拖啊。”腾飞拉住老人的手,说:“这两天,您的家人天天守在病房外,一个劲儿地向我打听,特别是您那10岁的小孙子,就想要治好奶奶的病,赶快接您回家。”10分钟过去了,老人终于被说动了。
急诊室里经常有生离死别的场面,有的患者会非常焦虑,因此,在急诊室工作,与患者的沟通格外重要。腾飞说,救死扶伤不是喊出来的口号,只有把这四个字放在心里,患者才能真正地感受到医生的真心,“作为共产*员,自己要当好表率。”
傍晚,心梗老人最新的评估结果出来了,各项指标已经有所好转,腾飞终于放下心来。晚上6点,医院,饥肠辘辘的他在门口的小餐馆坐了下来,简单吃了一顿晚饭。经过一场秋雨的洗礼,室外的空气格外清新。孩子们在喷泉边嬉戏,老人轻声哼唱着小曲。
急诊室外是生活,急诊室内是生命。“坚守是一种责任,有我们在,他们就安心了。”腾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