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肺疫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损伤牛肺及胸膜。牛传染性胸膜肺炎又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水牛、牦牛等在自然条件下主要侵害牛类,在我国一些地区曾发生过大流行,给养牛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希望养牛工作者高度重视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症状和剖解病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控。
牛肺疫的病原物为丝状霉,球形、革兰氏染色多为阴性,对阳光、高温、干燥敏感,普通消*液(2%~3%火碱水、75%酒精等)对它都有良好的消杀效果。病牛的肺、胸膜、胸腔渗出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均可检出丝状霉菌。说明这种细菌是环境中的细菌,一旦饲养管理不当或牛的体质下降,就可能导致感染病菌。
1.流行病学。
牛肺疫在自然环境中主要侵害牛类,各种品种、用途年龄的牛都可发病,但3~7岁的牛更容易受到侵害,犊牛发病率较低。在全球范围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养牛业损失巨大。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消化道、生殖道感染的病牛和带菌牛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全年均可发病,但冬春季节更容易暴发。在非疫区,发病缓慢,多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多呈散发性;非疫区常发生暴发流行。
2.临床症状。
这种疾病的潜伏期大多是2~4周,短的7d,长的可达几个月。牛肺疫按病牛病情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2.1急性型牛病发病初期,体温会上升至40~42℃,呼吸加快,前肢张开,呈腹式呼吸,鼻孔扩张,翼扇动,有浆液或脓液鼻液,可视粘膜发绀,反刍缓慢或停止。严重的人,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废绝,尿少而*,伸颈而卧,呼吸极度困难,口吐白沫,体温降低,最好是窒息死亡。从临床症状明显到死亡的病程多为8天左右。
2.2亚急性型牛肺疫的临床症状与急性型相同,仅轻微缓解,病程较长。病牛初期食欲减退,采食少而常腹痛,生产性能下降,体温升高,呼吸加快,常伴有湿性短咳。反刍减慢或停顿,消化功能紊乱,常见便秘或腹泻交替发生,便秘、腹泻。随病期延长,体温上升至41℃左右,病牛精神郁闷,食欲减退,常伸颈垂耳,呆立不动,驱赶常表现上坡易下坡困难。牛的病死率较高,且大多无法治愈。
2.3慢性型牛肺疫大多由亚急性型牛肺疫转化,病牛体况逐渐消瘦,常伴有干性咳嗽、消化机能紊乱,食欲不佳,体温忽高忽低,微热能力下降,易疲劳。这类病牛如果加强饲养管理,细心照料,绝大多数都能逐渐康复痊愈;如果饲养管理粗放,遇到较大的应激或过度疲劳,容易导致病情恶化甚至死亡。发病时间为3~5周,也可以出现6个月以上。
3.病变。
根据牛肺疫的发病机制,可看出牛肺疫的典型病变主要在病牛的肺及胸腔等部位,按照其发生、发展过程分为前后三个阶段。
3.1早期主要表现为叶性支气管肺炎,在通气良好的部位有灰红色,并有充血或炎性水肿,有的肺小叶间质蓄积淋巴液,并且淋巴管明显扩张,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以支气管分枝为中心分布的大量病灶,与肺组织的分枝比较明显。病灶与正常部位的小叶间质呈炎性浸润,放大镜下可见成串蜂窝状水肿,其原因为淋巴积聚及淋巴管扩张。若病情不严重,可由机体自身吸收,但多数可引起大灶性肺炎,进而发展到病变中期。
3.2中期的典型病变是浆液性或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多发生在单侧肺部。病灶一般在膈叶,肺脏增大增厚,尤其在胸膜脏层明显增厚,切开间质明显扩张,淋巴管呈蜂窝状,淋巴管内有大量淋巴液积聚。肺实质为肝损害的不同时期,表现为大理石状改变。因为肺血管内大量血栓形成,导致某些组织因贫血发生坏死。某些血管或支气管周围可见淡红色有机改变,也是牛肺疫的典型病变。有些胸腔内存有一定量的*色混浊液体,夹杂有纤维素块。有些胸膜与肺粘连,胸膜表面粘附大量纤维素。
3.3晚期患者出现病变有两种,一种是不完全治愈型,病变组织中可看到病变肺组织的原有组织结构,红色的肝变轮廓可以分辨开来,这就是坏死组织,主要是这些坏死组织发生液化。液体通常被肉芽组织吸收,促使局部结缔组织增生,从而形成瘢痕。二是完全治愈型,肺病灶全部形成瘢痕,个别区域形成钙化。因此在牛肺疫晚期,胸腔内一般不会出现积水,且胸膜愈合过程中有纤维绒毛生长。
4.诊断。
依据牛肺疫的流行病学特点,在牛肺疫的流行病学上,发病缓慢,多表现为亚急性或慢性,一般呈散发性经过等,再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剖解病变,有经验的兽医技术人员能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若病情确定,必须在实验室做血清学和细菌学检查。临床上常采用血清学检查方法中的补体结合试验或凝集反应试验来诊断疾病,尽管后者操作简单、省事,但由于凝集素在体内持续时间短,诊断的准确性不像前者那么高,因此建议采用补体结合试验来诊断本病。
5.防治。
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牛肺疫,应及时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在病牛肌肉内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根据药物使用说明,选择合理剂量,每天注射1次,连续3天注射,就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病牛能及时康复,还可以服用止咳化痰的中草药。
对于疫区内其他假定健康的牛群,需立即接种菌苗,经免疫3个月后确认无疾病,可转至健康群,如有发病征兆,应立即作阳性,只作杀或隔离。所有牛群应每年接种一株菌苗,连续接种3年,一直未出现牛肺疫时,才可宣布为非疫区。
对发病牛群所用的器具、饲料用具、设备、饲养环境等进行严格消*处理,建议用3%的石炭酸或火碱溶液对病牛进行彻底消*,待1~3个月后,再空置1~3个月后才能进入健康牛群。病死牛的尸体要进行焚烧处理,以避免疫病的传播和传播。
通过定期清理环境中的废弃物质,对环境进行清洁消*,及时杀灭环境中的敏感病菌,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减少牛群接触支原体的机会,降低牛群感染牛肺疫的危险。对发病较多的地方可采用药物或疫苗综合防治,才能逐步净化牛群,避免牛群受到支原体的侵害。
6.总结。
综上所述,在牛群的饲养管理过程中,经常受到牛肺疫疾病的困扰,病牛的临床症状与剖解病变都比较典型,管理者可结合流行病学进行正确诊断。牛群发病后,应上报兽医部门封锁隔离,逐个检查临床症状或做补体结合反应试验,对症状明显的、阳性的牛只进行捕杀隔离,有利于净化牛群,防止疾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