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效的主要原因。目前,仍广泛采纳德国病理学家Wirchow提出的局部血栓形成三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
血栓形成的原因:
早期血栓形成的原因
自身血管条件差
高龄、长期药物治疗、反复静脉穿刺、全身营养不良致血管硬化或破坏;静脉纤细,直径小于2mm;糖尿病患者;血栓性静脉炎。
手术技术原因
手术操作致血管痉挛;血管内膜损伤;吻合口太小;静脉或吻合口扭转;吻合口狭窄。
局部因素
包扎过紧;血肿;内瘘受压;内瘘注射高渗液体。
全身因素
低血压;高凝状态;腹泻、脱水过多致低血容量。
晚期血栓形成的原因
?内瘘使用不当?局部感染
?低血压?贫血纠正过快
?高凝状态?静脉内膜增生
?药物
临床表现:
1、内瘘吻合口血栓形成:内瘘静脉侧搏动、震颤、血管杂音减弱或消失;透析是血流量不足;血泵产生负压刺激血管内膜引起血管周围疼痛。
2、内瘘静脉近心端血栓形成:透析时静脉压升高;强迫超滤增多,静脉回路血色变暗;透析后压迫止血困难;透析再循环率增加。
血栓形成的预防:
1、术前充分了解血管情况,做好血管保护,避免造瘘侧肢体血管穿刺、输液。
2、术中注意用肝素盐水冲洗血管腔。
3、手术操作应仔细、轻柔,避免血管内膜损伤、静脉扭曲、受压、张力过大或成角不当。
4、术后包扎不宜过紧。
5、高凝状态者先抗凝治疗。
6、术后1周适当功能锻炼。
7、避免早期使用内瘘。
8、使用内瘘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感染。
9、穿刺方法正确,压迫止血力度适当,内瘘侧肢体不要输液、采血、测血压、负重。
10、避免过度超滤,防止低血压。
11、纠正贫血不宜过快。
12、及时妥当处理内瘘附近的炎症,必要时停止使用内瘘。
内瘘栓塞诊断标准:
听诊内瘘杂音消失,触诊未触及震颤,血管超声见血流中断,有内瘘血栓形成。
处理方法:
?手法按摩
?药物溶栓:操作简单,创伤小,可首选。尿激酶、TPA
?导管药物溶栓
?导管取栓
?手术切开取栓内瘘重建:越早处理,成功率越高24h内最佳,48h后AVF血栓很难再通。
内瘘再通标准:
内瘘可闻及杂音,触诊触及震颤,血管超声见内瘘有连续的血流通过,血栓消失,溶栓后至少可以完成1次透析,血流量≥ml/min。
总之,
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多存在高血压、血管硬化等并发症,反复穿刺血管容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压迫止血不当,脱水量大造成血液高凝状态,透析中低血压等原因均可致血栓形成,进而引起内瘘堵塞,是造成内瘘失功的主要原因[2]。避免吻合口静脉与动脉成角;避免术中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防止感染;避免大量脱水;尽早处理并发症,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寿命。
参考文献
1.TrerotolaSO,LundGB,ScheelPJJr,eta.lThromboseddialysisaccessgrafts:percutaneousmechanicaldeclottingwithouturokinase[J].Radio-logy,,(3):-.
2.DrukkerW,ParsonsFM,MaherJF.ReplacementofRenalFunctionbyDialysis[M].2nded,Boston,theHague,Dordrecht:MartinusNijhoffPublishers,:-.
1
END
1
文章来源:HD合并CVD重点研究室